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美国大叔化疗9年发现根本没病,一直在被医生骗 ... ·  2 天前  
阳泉日报  ·  倒计时一个月!家人们我在山西等你…… ·  2 天前  
阳泉日报  ·  倒计时一个月!家人们我在山西等你…… ·  2 天前  
群学书院  ·  春节去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 ... ·  2 天前  
青岛日报  ·  警情通报 ·  3 天前  
青岛日报  ·  警情通报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41227-2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贾樟柯、徐皓峰、是枝裕和、伍迪·艾伦…没想到这些导演这么能写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7-20 21:40

正文

因理想国再版贾樟柯的《贾想》,这几天断续翻阅,不禁再次感叹贾导的文字:他如果不成为一流的导演,也可以成为一流的写作者吧。


此前,理想国做过关于电影导演的两期微信(大导演们的摄影作品大导演们都喜欢什么电影?),不少朋友喜欢。这些年,陆续读过一些电影导演们的文字,有不少同样让人嫉妒。


今天微信,分享的便是16位导演们的文字作品,希望你喜欢。


导演排名不分先后

文字为豆瓣网友评价+内容简介



1.

贾樟柯

《贾想1: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忘记早起:他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画家,小说家,也许那样更安全,也更有效率,但最终却选择做了一个有血性的导演。哪个江湖不险恶,请贾导保持低成本。


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贾想2:贾樟柯电影手记2009—2016》将由理想国出版,敬请期待。)



2.

王小帅

《薄薄的故乡》



@苏木:王小帅的作品不属于机智型的、甚至会有笨笨的感觉,但他的文字会产生共鸣。


先锋导演王小帅的私人笔记,无故乡时代的故乡情结。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是一个四口之家颠沛流离的命运。




3.

陈凯歌

《少年凯歌》



@费老师菲:文笔略有一丝做作,但完全不重要了,因为超出想象的好。作为非职业作家可以打五分了,假如他有意识地、精心地去写作,能写出比《边城》更优美的故事。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4.

徐皓峰

《刀背藏身》



@砖头·茅坑:徐皓峰短篇比长篇好,影评比小说好,电影版《师父》比《道士下山》强。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 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5.

伍迪·艾伦

《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幽默文集》



@没落的小资产者:兹证明,伍迪艾伦先生系一名幽默的,严谨的,不正直的,博览群书的电影艺术家。


本书结集自伍迪·艾伦发表于《纽约客》、《新共和》等刊物上的各类文章,曾由兰登书屋以三册单行本出版(《扯平》,1971;《不长羽毛》,1975;《副作用》,1980),长销不衰。喜爱伍迪·艾伦电影的读者定会在本书中发现他诡异的文学天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被他轻轻拧松了螺丝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可笑又可悲。




6.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随风而行: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诗集》



@九命猫@victor-eyes:阿巴斯的诗跟他的镜头一样美。有场景感,意境,时间,省略故事,想象空间,悲天悯人之心,自然之爱。总之,很好。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不仅仅是一位电影人,也是一位诗人。《随风而行》这本集子收入阿巴斯以波斯文所写的诗歌22首,他的诗作背靠悠久深厚的波斯诗歌传统,经常以哲学或冥思为基础,但是在体裁上,却“向辉煌千年的美学传统中诗歌的形式特征宣示决裂”,做到韵脚和格律的彻底自由,因此被称为是“他那一代,或者那个世纪中最激进的伊朗诗人”。最近有一本新的阿巴斯诗集《一只狼在放哨》,主页君还没来得及看。)



7.

是枝裕和

《有如走路的速度》



@Whatsoever:《自家的车》《胡渣》真的读了哭了出来。


是枝裕和首部随笔集。一如他的电影,是枝裕和着眼日常生活中平凡温暖的场景,写下这本饱含着挚爱与温情的随笔。文字波澜不惊,却温暖踏实,让人的心都出其不意地静下来。



8.

小津安二郎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丹朱AI :小津的散文与电影风格一致,简洁、质朴,保留日常生活的原貌,在无意中发现美。


小津安二郎写下他的人生、他的电影。拍电影四十年,小津只走自己的路,一直想完美地表现人性的温暖。人生中的执著,天性中的悲悯,都在这数十年间煮成一锅好豆腐。



9.

英格玛·伯格曼

《魔灯:伯格曼自传》



@锦:顶级导演的自传都惊人的优美、深刻、动人。费里尼,波兰斯基,更不用说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的这本自传,成书于他宣布息影后的1987年,既是对他一生的回顾,也是一扇通向他心灵秘密通道的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深层次的心理依据。伯格曼在书中通过真诚的笔调叙述,让读者走进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世界。伯格曼一生的经历:他的电影、他的影像、他的人生,这一切都源于孩堤时代的一套玩具:一盏魔灯。而这又正是本书的标题。(这本自传其实并不完整,7月30日是伯格曼逝世10周年纪念日,理想国将首次推出完整版《魔灯》。)



10.

罗曼·波兰斯基

《波兰斯基回忆录》



@李可笑:不动声色又娓娓道来,正如卡尔维诺例证伏尔泰《老实人》一书中“叙事的速率”,将一连串灾难讲得有趣绝对是一种才智,更何况波兰斯基的传记有着一种超然的心境以及诙谐的恶毒。


本书写于1984年,是波兰斯基本人撰写的唯一一部传记。波兰斯基从他记事开始写,一直到拍完《苔丝》、去法国演出了舞台剧《阿玛多伊斯》为止。波兰斯基在别人眼里是个阴险狡诈的侏儒,写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11.

塔科夫斯基

《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



@tifanie:金子一样的日记。


日记的时间跨度为十七年,即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塔氏筹拍《飞向太空》,终于一九八六年病逝巴黎之前两个星期。就其创作生涯而言,几乎涵盖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时光》一书)的酝酿、实施与完成。不仅如此,更显露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困境,家庭与人际关系,创作艰辛,与苏联官僚的苦斗,也有内心彷徨,焦虑,怀疑甚至绝望。



12.

安东尼奥尼

《一个导演的故事》



@一衍:安东尼奥尼有一种捉摸不定的迷人,就像蒙着薄纱的女郎,擦肩而过时惊鸿一瞥,待去寻时,只留下空气里悠悠的香。


安东尼奥尼的一本笔记小说。这些“速写”并非毫无关联的杂记和随笔,而是富有启示性和经过精挑细选的一群“叙事核心”。荒凉的海滩、空旷的郊野、平静的海面、废弃的空城和无人的街巷,通过这些视觉的“蒸馏”精粹,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象征和隐喻上的刻意求工以及极富暗示力的摄影手法,从中欣赏到一种有力度的、细节丰富的画面语言。



13.

路易斯·布努艾尔

《我的最后一口气:布努艾尔自传》



@Clyde:非常好玩的自传,乃是我至今为止读过的最好的自传!


书中讲述了路易斯·布努艾尔平淡而传奇的一生。作为与20世纪同行的电影导演,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曾被流放到墨西哥。但所有这些磨难都不能消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他独特的个性:平易近人、幽默诙谐,但有时对人对事却又有着强烈的偏见。



14.

北野武

《北野武自述: 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高等游民阿朽:北野武说的比拍的更好一点。


北野武自传,讲述了北野武如何从一个贫民区的孩子,一步一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的历程。同时,在北野武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窥见孕育他成长的土壤——日本社会的变迁,从另一个视野补充乃至改变我们原有对日本的概念。



15.

维姆·文德斯

《一次·图片和故事》



@胤祥:“摄影是双向的”,这本书真他妈的小清新,但是真他妈的好。最好的那篇前言,简直好过那本《文德斯论电影》。


文德斯的这部图片日记简洁、优美,读起来犹如随意的抒情诗歌。二百多幅充满生命力和灵感的照片,四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文德斯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各种经历与随感,寻常或不寻常的;诸如500年历史的阿尔卑斯山农庄小屋、街头流浪儿、废弃的汽车影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还有许多他与电影、艺术同行们,如黑泽明、戈达尔、马丁?斯科塞斯、大岛渚、滚石乐队等交往或偶遇的有趣故事。



16.

黑泽明

《蛤蟆的油》



@所谓洋洋:自传的文字是最容易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的。黑泽明的这本传记,细腻、琐碎,却不枯燥,一点也不像个传统的传记的模样,反而如同泉水细细流淌而沁人心脾。


黑泽明人生上半场。讲述他如何积攒实力,从山脚一步一步攀向山顶的往事。这本自传写于80年代后期,黑泽明时年六十有八,但故事只讲到50年代初拍完电影《罗生门》。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微店: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