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是无力感,其实根源还是自我价值感低。
我发现,当我面临一个有点难度的任务时,比如写一篇论文,打一个重要的电话,准备一次演讲,首先涌起的情绪就是烦躁和焦虑,下意识地想要逃避。
逃又逃不掉,只好安慰自己说:明天再说吧。
明日复明日,就这么拖延下来了。
后来,我仔细探究烦躁和焦虑背后还有什么。
我发现了无力感。
有的人,遇到的困难越多越兴奋,困难激发出了他的挑战性。
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有一种无力感,觉得好烦啊,真不想去面对,像鸵鸟一样,把头扎到沙堆里,以为这样就能让事情自然而然地过去。
为什么会有无力感?
是因为自我效能感低,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在说:我不行,我不好,我怎么可能做到呢……
这个声音如此微弱,你几乎意识不到;却又如此强大,几乎无时不在,影响着你的每一个决定。
自我暗示的力量如此强大,所以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退缩,今天退到明天,明天退到后天,直到最后期限,只好硬着头皮上。
弄明白了这些深层原因,我变得更加理性、更有觉察地面对拖延了。
拖延症又犯的时候,我会看到自己的无力感、低价值感,我不再那么自责了。
我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行动,一点点找回自我价值感。
但是,总感觉还是缺少力量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