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今天是宅在家里的第N天,距离复课遥遥无期。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想必他们早已返校了。而现在,我们在保证孩子们健康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他们宅家的“多重焦虑”。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自律”“乖巧”“上进”。
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不自律“,能分分钟原地爆炸——
比如睡懒觉,比如看网课投机取巧,比如不想做作业。
但也有一些孩子,的确会比较能跟着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复习和预习功课。
所以,未知的开学时间一旦到来,把“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集中起来,势必会有两极分化。
自己的孩子将会是“中游”的水平,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接受不了。
一旦”泯然众人矣“,就意味着无法被重视。
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中游”,这其实意味着可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如今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出色,其实光看分数是比较狭隘的。我们要看,真正让孩子拉开距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来很久之前读过的一套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学者黄全愈。
他在第五部书《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中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首先我们要明确,不是拉开孩子和同龄人的距离,而是拉近孩子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距离。
也就是说,不是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
黄全愈教授建议,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父母需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关注度。
具体做法:
就拿这次这段时间来说,可以借助疫情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了解生活中和科学相关的事情,比如为什么要洗手;戴口罩的作用是什么等。
这种能力
就是把幻想变成图像的能力。我们
要帮助孩子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操作化。
观察云彩:引导孩子尽情想象云彩变幻的形状,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进行干涉。
仰望星空:鼓励孩子给星星取名字,给月亮编排新的故事。
比如引导孩子把玩具车想像成警车、救护车、工程车,然后玩演绎游戏。
还可以利用玩具做科学研究,比如孩子喜欢恐龙玩具,借此让他思考:恐龙有多少种类,是什么时候产生和灭亡的。
先给孩子讲故事的一部分,引导孩子想象接下来的情节,这个过程同样不要干涉;
而这些干货 ,都已经在3月11日周洲连线黄全愈教授的直播节目中,一一得到了诠释。
一句话:一个合格的父母,最关键的两点,
就是教育的引导和用心的陪伴。
作为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教授用了非常多
实际的事例和金句,点醒
了很多正在焦虑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