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发现全球精致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2 天前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读嘉新闻  ·  紧急发布!今天8点,正式实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1亿中产为何花高价也买不到好的服务?| 西洋参考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11-22 12:14

正文

关于作者

爱米同学 上海人,曾任外企HR,先后供职于汇丰银行、贝恩咨询等。2013年移民,现居墨尔本。澳大利亚景观建筑师,澳洲景观设计协会成员,主要负责市政项目和公共空间设计。


杭州豪宅保姆纵火案的受害者林先生家人尸骨未寒,上海携程亲子园的虐童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国内中产夫妇们焦虑创新高: 请个保姆,整个家被付之一炬。送个亲子园,孩子被虐待受伤。自己劳心劳力,倾尽所有,依然换不来现世安稳。



其实你有想过么?国内的便捷低价服务,和儿女被虐,其实是同一张牌的正反两面?说到底它们都是发展高度失衡的产物。


去年,全球著名投资银行瑞信旗下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度财富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财富为7.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日本。该报告称: 中国的中产阶层按绝对值计算全球最多,达1.09亿人。


中国过亿中产人数世界第一,但收入差距在明显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4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 超过国际公认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


国内大批中产为何花钱买不到好的服务?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 国内大批底层低收入群体长期憋屈下形成了怨气。




1

我记得自己前几年移民澳大利亚的时候,表姐曾感慨:“出去有什么意思?国外大环境确实好,蓝天白云,社会平等。但我们小老百姓么,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国外小环境不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空气好水质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只靠空气活着。”


表姐在一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做副行长,过着典型的中产生活,房车具备,收入颇丰,每天忙得天昏地暗,争取给娃最好的一切。国内生活压力大,但也便利, 送货上门有快递,饭来张口有阿姨(保姆),表姐对她的“小环境”很满意。


直到有一天,她正在金贸和同事开电话会议,突然接到一条微信,是小区的邻居,娃妈群的Wendy发来的。Wendy的婆婆和小姑子刚从农村来上海,在她家小住。小姑子闲来无事,就领着Wendy的女儿到小区游乐场玩儿。游乐场上的各位保姆不认识Wendy的小姑子,看她衣衫朴素又有口音,以为她是新请来的保姆,就肆无忌惮地聊开了。


话题包括:如何克扣掉帮东家购物的钱;怎样在菜式上偷懒选择容易摘洗的蔬菜; 怎样恐吓小孩让他们听话 ……小姑子是个淳朴善良的姑娘,闻言吓得赶紧告诉Wendy:“嫂子,你别请外人带孩子了,我和妈一起帮帮你呗。”



表姐那天也是吓得不轻,不顾时差给我留言:“我觉得你出去是对的。一个人的‘小环境’,怎么可能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呢? 全国雾霾,家里装空气净化器有什么用?整个社会暗流涌动,小家庭怎么可能岁月静好?”


请善待每一位底层工作者



2

根据《201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目前流动人口已经高达2.21亿,留守儿童约1亿。在2014年,留在农村,平均收入为824元。若进城务工,则可能达到2864元。这里面太多复杂的原因,牵涉到户籍制度,土地平权,在此不做展开。


我只想问,当你 吃着外卖,拆着快递,发微信叫保姆做这做那的时候,当你满意这些服务的价格你都可以负担的时候,你有想过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么?


图片来源:《201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这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务工者,离乡背井,住在条件恶劣的城中村。 他们的孩子从小没有温暖陪伴和耐心教导。 又或者跟随父母进城之后,在身心还未成熟的时候,就目睹过多不平等。


他们很可能痛苦、无奈、悲愤,甚至觉得不堪忍受。假如这些经历, 最终导致了一定比例的仇恨,被煽动蛊惑的潜能,飙升的犯罪率,那么谁会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当然是城市中产阶级。


保姆不会去拷问不平等的根源,她最直接的宣泄是,把这一家轻松挣钱衣着体面的人全部烧死泄愤。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就想想半个世纪以前, 小将们是如何剪碎你祖母的旗袍,锯断高跟鞋的鞋跟。


上海城中村  图片来源:新华网



3

让我们对比下, 澳洲的穷人和社会底层啥样?


首先澳洲没户籍制度,你想上哪儿随便,社会保障是一样的。另外各州的基本配置几乎完全一样, 也就避免了人口像大城市疯狂涌入的问题。


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的住房和补贴。我从前住在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某校区附近。有次经过一个古怪的街区,里面有个巨大的烟囱,整整齐齐的联排小别墅,还有一个碉堡一样的游乐场,滑梯是一个裸露的巨大的管子。当地朋友告诉我,从前这里是政府用一个废弃的烧砖厂改建的廉租房,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入住。时过境迁,这里现在成了时髦青年的目标。


烧砖厂改造的廉租屋


智利获得的建筑界普利兹克奖作品《半舍》,也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设计, 先建一半,等生活安顿下来好转之后,再由住户根据自家的喜好和需求,建造另一半。 此举不仅使得造价巧妙分期,更给人无限希望和斑斓的未来。


《半舍》


我在澳洲从事设计工作,最近手上有个项目,给一个低收入区的公立幼儿园设计游乐场。当地政府的项目预算非常充足,可以说不低于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区域的幼儿园。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加强景观部分,做成自然主题: “因为这一带的居民大部分收入不高,因此他们的廉租房也没有什么户外空间 ,更不要说大花园了。在游乐场引入些自然元素, 对这种居住条件的局限是一种补足 。另外我们的儿童早教顾问和植物学专家都认为,自然主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用很明显。”


当一群在为生活挣扎的人,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善意和关照,他们总会倾向于庆幸和努力,而不是仇恨。 而只有当社会的任何一个阶层都生活得不错的时候,你期望的岁月静好才会实现,你给予孩子的一切才有意义。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澳洲社会的低收入人群,通常都有机会去改变这种现状,这使人充满希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澳洲,一个孩子学会了开电车,他的收入是年薪9万澳币以上,和一个大学副教授一样, 完全可以过上宽裕的生活,而且会受到很好的劳动保护。


反观国内, 一个快递员一周工作超过72小时,风吹日晒毫无保护,收入也许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如果生病,怕是不得不回老家。这种没有指望的生活,熬上几十年,哪来什么岁月静好?


也许你会说,这和我没关系。那么你一天收几个快递?那么多快递员、理发师、服务员、保姆、清洁工,如果 大量的人都过着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你真的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会那么静好么?


外卖小哥阳光下暴晒等送餐



4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社会气氛,人们如何看待平等。


在澳洲,人们习惯在下车的时候和司机说声谢谢。 我曾见过富有的生意人、参议员,和电工还有留学生一起喝着下午茶读着《圣经》 。墨尔本的商场里,常能见到廉价超市ALDI和国际大牌例如CHANEL, 和快餐麦当劳在一个楼里。我自己不止一次看到穿着体面的男女从商场里出来, 给流浪汉买好汉堡可乐,蹲下来摸摸他的狗,陪他聊聊天。


有次一个 女流浪者破衣烂衫地走进本地著名的护肤品牌Aesope店里 ,店员像招待其他客人一样,拿出漂亮的产品小样,给她洗了头发,洗了脸,洗了手,临走还送了她很多试用品,把她送到店门口,她笑眯眯地道谢。


美国小哥给流浪汉理发


国内呢?在上海恒隆广场上班,写字楼的白领,和在商场里买东西的富贵闲人, 和对面小弄堂里匆匆忙忙吃盒饭的货车司机快递员们,仿佛是在不同的世界 ,被有意地区隔开来,被无时无刻提示着这种阶级差异。在很多大楼里, 甚至送外卖的小哥会被要求乘坐货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