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时,三官庙仅是一处遗址地,附近仅有一户苟姓人家的低矮房屋。佛坪保护区成立时,根据科学论证,决定在区内同时修建三处保护工作站。1980年,在佛坪县岳坝公社大古坪生产大队三官庙生产小队(现岳坝镇大古坪村三官庙村民小组,该村民小组已于2006年搬离三官庙)的一处较为平坦处破土动工,开挖地基时,竟然挖出三尊石像!三官庙保护站的站名便无第二选项(另两处保护站分别是岳坝站和大古坪站)。保护站建成后,三尊神像便被慎重其事地安放于保护站窗台上,成为三官庙保护站的指示性标志。之后,其中一尊神像,被二阶台阶下的原住户请往回龙庙敬奉。天官和地官神像则继续坚守在保护站,使得三官庙保护站成为人神共守的神奇之所地。
2.大熊猫之奇遇
佛坪三官庙的第一奇,当推“国宝”大熊猫。对于长期从事野生大熊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者,佛坪三官庙是神奇的,令人心驰神往,是必到之地。
三官庙和西河保护站辖域范围内的大熊猫种群密度高、数量大,居全国之首。也许由于西河保护站管辖区域全部属于“全面禁止”的核心区,加之三官庙区域内的道路通达性、野外攀爬性相比西河显得强差人意,于是,“三官庙”成为野外大熊猫偶见率居全国之首的“幸运之地”,成为以大熊猫及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拍摄对象的代名词,成为热衷于生物多样性事业者心目中的“北京天安门”。
现将部分有三官庙渊源的大熊猫整理如下:
1)弯弯
1975年1月,大熊猫幼仔“弯弯”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张纪叔研究员相遇于三官庙弯沟,这是第一只走进科学研究者视线的野生秦岭大熊猫活体,与佛坪保护区成立、局(站)点选址关系颇大。上年纪八、九十年代,弯弯作为大熊猫人工种群的“四大帅男”之首,对大熊猫人工种群贡献极大。
2)乖乖
1981年春,被发现于三官庙顾家湾,因良好地配合科研工作而得爱称“乖乖”。1982年5月17-20日,被连续跟踪观测72小时。此后,始终处于野生状态中的“乖乖”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保持“似曾相识”长达4年。
3)莎莎
1989年2月26日发现于三官庙沙沟。雌性。被发现时,体重100公斤,昏睡不醒,7处外伤严重化脓,后肢骨折穿透皮肤。研究人员从该抢救案例获得颇多珍贵第一手资料。
4)芳芳
1990年4月13日发现于三官庙牌坊沟口。雌性。被发现时,被初步确认为病危,体重50公斤,体长1.2米。经救治,“芳芳”健康痊愈,于5月10日被放归野外。
5)平平
1991年11月15日,幼仔期的“平平”被发现于草坪,当晚被带至三官庙保护站。平平顽皮可爱、童趣浓郁,给佛坪保护区职工及至佛坪县人民带来极大的乐趣。2岁后,平平被调配至陕西省珍稀动物繁育中心,晚年在佛坪渡过。
子孙繁盛的平平多次周游世界,将友谊洒向远方,并将世人关注自然环境的目光聚拢向佛坪。
6)庆庆 瑶瑶
“庆庆”抢救于2000年9月27日,发现于三官庙瓦房沟,因临近国庆节而得名庆庆;“瑶瑶”发现于窑沟,发现于10月21日。
瑶瑶在抢救第20天死于心脏病。庆庆经抢救成活,于2000年11月30日回归野生环境。
时值全国第三次大熊猫综合调查在佛坪展开之际,庆庆和瑶瑶为“三调”工作提供了依据性资料和精神性激励。
7)七仔2009年10月27日,发现于佛坪保护区三官庙碑坊沟。发现时,正处于幼仔期,现生活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如今,七仔已是一名翩翩“帅男”猫,人们对七仔及它的后代充满期待。8)米三
2014年2月25日,在三官庙保护站围墙外发现一只老年、病体、骨瘦如柴的雄性大熊猫,即是“米三”。米三在人工抢救措施介入的第9天死亡。经解剖,发现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肠道穿孔。米三对大熊猫疾病防治研究积累了案例经验。
9)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