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酒聊人生
本公众号提供关于城市发展与各地房价的信息,透过数百名群友的交流,随时掌握最新房产动态。群主同时是骑行与古典乐爱好者,平时卖卖台湾马祖高粱酒,是直接从平潭免税市场进货,保证真品。我们的群有专业人员维护与管理,入群需要基本费用,无房产中介介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更新了20个版本的微信输入法才有了删除功能, ...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江苏气象发布:-7.1℃ ·  2 天前  
三节课  ·  《2024年生活趋势洞察报告》可下载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酒聊人生

K284 平衡发展,今年正式启动,五年必出成果

品酒聊人生  · 公众号  ·  · 2018-02-16 17:10

正文

下面文字来自很重要的会议文字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 矛盾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以上这句话是上次开大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段表述。今天是初一,我认为开年谈这个话题,很有意义。


从我个人开始进入大陆到现在,目睹中国从混乱到逐渐建立秩序,从看到大量的不公不义到逐渐发现人们开始重视公平辅助后进者,确实感受到前十几年政府的无力与到后面的十几年政府的发力,有明显的差别。要回到20年前,你若是从国外资本主义世界进来大陆,那真的才叫颠覆观念,原来真正的资本主义在大陆。


二十年前开始一直到五年前左右,大量的专家名人,都在呼吁大陆要放开户籍管理,要放任人员自由迁徙,并且宣称这是X法给予的权利。这些声音,五年来我似乎找不到了。因为他们发现放开可能制造更多的问题。


以上这个举例,还有大量类似的其他声音都是如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至今没有改变,其实也很难改变,一旦彻底取消城乡界限,产生的不是自然融合,而是乡村立即消失,不要忘了我们中国人使用中文的能力,转让之下还有一个词叫流转,这个词出现很久了,没什么作用,因为这真的不完全是只有体制的问题, 全世界对农业都没有什么好方案来帮助城乡差距拉近,除了粗暴的补贴。


既然农村问题无解,大陆政府也不相信简单的补贴能解决问题,最后的妥协方案就是发展一批1000万级别人口的城市,把政策给他们放开一点,然后再支付转移帮助一些500万级别人口的城市。对于100万以内的县级城市,有特色的,弄个特色小镇,其他的,就没那么多钱管了,住在山里面的,还要想办法叫他们出来,给你们修一条路的成本足够给你们城里免费盖房子了。


最早,政府忽悠大家新农村建设,把京东和淘宝也兜进去了,现在几乎没有声音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就像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样喊了一年就发现别搞了,算了,全是来拿补贴的。


很多专家都在对比国际现象,举出加州,纽约,东京以及伦敦的例子,说明几件事,例如聚集全国多少百分比人口,或者是创造多少比例的GDP。我们可以有两种看法:

  • 说的很对: 中国就是这样,阻止发展大城市,搞的经济发展不能更快点,你们这些当官的太白痴了,居然不知道这个道理,城市越大,效率越高,蠢的要死。

  • 说的不对: 国际经验不能套在国内,从国民性格,经济发展路径,社会现实以及国土安全等等众多因素来考虑,发展超大城市把将近一半的人口输送到三个聚集点去会产生极大问题。


前面对的解释,网上很多自己找,我就不在这里废话,我主要说后者。


  1. 国外每个大城市的人口聚集与产业,时代观念,生育率与移民数量变化,环境污染与环境变化等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两个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聚集效应。比如这两年德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前几个城市青年人口剧增,记住,是几个大城市,而不是单一一个大城市。

  2. 在大陆,发展大城市可能可以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过现在大陆是缺经济发展呢,还是缺环境治理与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比如贫富差距。既然不差这点大城市带来的经济GDP,大城市又何来激励弄这么多人来,管好一个五千万人口和比起管理一个两千万人口,谁更容易因为出安全事故而下台?

  3. 有一种理论说,让人口聚集产生的经济效益多于因为聚集产生的污染处理成本,这仅仅是从经济角度和环境污染量角度看问题,缺乏从社会心理层面考虑问题,当我们看到香港人聚集在如此狭隘空间里面并且承受高房价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后代也会变成如此?而这是政府期望的吗?

  4. 假设我们可以在一百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一千万人,而且还要要求环境品质,要有公园和运动场和各种公共设施,你要找一个网球场打个球或者找几个伙伴踢个足球,两小时的代价是多少?各位可以自己想想,以后我们还能出世界级别的运动员吗?估计只能继续出乒乓球与台球高手,因为这个场地成本最低。

  5. 当房价居高不下的时候,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住房所有者,这个已经全世界证明过,受害者必然是年轻人, 年轻人最终以不生小孩作为对社会的回报 ,因为确实养不起,未来谁来喂饱这个城市的老人?

  6. 根据中国历往的治理经验,从来没有管理过一个超过2500万的城市的经验,而国际上不以行政区严格划分,确实东京湾与美国东岸部分地区整体有超过2500万人,但是真正的单一行政管辖区域,似乎先进国家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口,部分落后地区有这么多人口,但是管理混乱,贫民窟治理麻烦,不是我们的参考对象,尚且我们还有所谓的红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等奇奇怪怪的顶层设计。

  7. 我猜想,上级真正关键不希望发展大城市的原因在于不想看到“一部分先富起来”这件事再搞下去了,贫富差距悬殊经常是改朝换代的根源,那些因为权势而发展起来的家族和资本权贵,再不限制就麻烦了,把原来只给大城市的政策分给中型城市是必然必须做的,也可以美其名为国家中心城市吧。

  8. 之前对落后的地区的转移支付有公开,后来最近两年又不公开了,比如东莞征收了2000亿的税收,绝大部分都用于其他地方,本地继续享受多年不修的公路与低级别的行政待遇,为了避免争议,干脆不再公布了,而极有可能是这种转移支付的金额这两年还在扩大,毕竟发现那些税收收的最多的地方好像福利待遇已经是最落后地区的五倍六倍以上了。

  9. 屡次的限制超大城市扩张太快,都是政府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今,其实大城市的发展,是被两个因素真正的达成了,就是 超大城市生育率的降低与中小城市的户口门槛降低 达成了。我认为政府会定期检验政策结果,以前因为制约条件太多,就业机会不平均等等因素,无法管制超大城市扩张,而今后,要管制已经有了天时地利任何各方面条件配合了。

  10. 以中国的体量,应该只能参考美国,而美国,在没有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前提下,搬家自由度高,最后这十年来的选择结果也是往小城市搬家。新闻如下:


过去的十年中,只有在2011年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郊区。这期间涌往城市的大多数是年轻、受过教育和富有的人,他们能够承受城市的高房价。而与此同时,美国人口总体上是持续往郊区迁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Terner住宅创新中心资深研究员Jed Kolko说:“富人和年轻人比其他人更能够承受昂贵的城市住房,郊区人口增长更快反映了城市房屋供应的紧缺。”

另一个几十年的持续趋势是,美国南部和西部的人口增长率高于东北部和中西部。2015年,南部和西部的增长率都是1.2%,远超过东北部和中西部的0.2%。

但在房屋市场泡沫破裂后的一段时间,南部和西部的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而东北部和中西部却保持相对稳定,其后也仍是持续的缓慢增长。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人口增长率从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但今年被佛罗里达州的Cape Coral-Fort Myers地区超越,该地区也曾是2004年至2006年间的人口增长冠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