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2缸汽车
有用、有趣、有料的汽车资讯,让你轻松买车、开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试点碳市场仍需继续试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12缸汽车

苹果退出造车后,马斯克难掩兴奋,雷军更有信心

12缸汽车  · 公众号  ·  · 2024-03-01 22:08

正文

终是黄粱梦一场!

北京时间2月28日凌晨,苹果公司内部宣布取消电动车项目,部分员工将调至机器学习和AI部门,并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另外,数百位硬件和汽车工程师有机会申请至其他项目组工作。


毫无疑问, 曾经被无数人看好的“苹果造车”落下帷幕。


特斯拉的“墓地”,造车不如小米

自2014年的苹果公司正式将汽车项目命名为“泰坦计划”起,至今已经过去了10年。 该计划不仅被行业认为是十年来苹果最有野心的计划,甚至被马斯克称之为“特斯拉墓地”。

然而,时至今日,特斯拉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企巨头,而苹果却在此时宣布放弃造车,巨大的反差难免让人感到唏嘘。


令人好奇的是,雷军于2021年宣布造车,仅过去三年时间,小米汽车即将正式上市。因此,在2024年1月,小米汽车官微发布的“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完结篇中便有一个问题, “小米入局时间短,三年干了别人十年干的事,这个真实吗”?

对此,小米回应: “造车投入巨大,已投入超过100亿研发费用,并聚集3000多名全行业最优秀的工程师,其中有上千名技术专家。”


三年、百亿研发费用、数千名工程师,造车如此简单,为何苹果汽车造车十年却始终不见一台量产车?

现实是,苹果想要造出一台车的难度并不大。据了解, 自2000年以来,苹果已经公开了250多项与智能汽车相关的专利,专利内容覆盖范围极广,包括激光雷达、底盘和车身悬挂系统、导航、电池管理等。


与此同时,苹果的供应链也快速切入汽车领域,如富士康等。 2021年10月,富士康背后的母公司鸿海科技一口气发布三款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产品,并在次年10月又发布了两款全新车型。

不过,鸿海科技发布产品的目的并不是“真造车”,而是向苹果呈上的“投名状”,表明自身拥有代工生产汽车的能力 。另外,从早前部分媒体报道的信息得知, 苹果汽车首款产品已经初见雏形,包括感知方案、底盘、车载硬件等在内都已经确定了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 苹果首款车型距离量产仅差临门一脚 。既然如此,苹果为何会放弃造车计划。


苹果退赛,诸雄狂欢

针对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 行业内众说纷纭,或认为苹果在路线和方向上摇摆不定导致失去战机、或认为苹果汽车投入过大影响其他业务利润空间。


尽管上述的说法对苹果放弃造车有影响,但不是关键。事实上,真正影响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更多的是汽车利润空间远低于电子消费品。 iPhone 15 Pro Max国行版起售价为9999元,但硬件成本不到3700元。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几乎媲美轻奢品。


在项目后期阶段,苹果公司曾设想将产品定价控制在10万美元。抛开产品高昂的定价不谈,哪怕苹果汽车流入市场之后,也会受到其他玩家的挤压。换句话说,苹果汽车想要敲开市场大门,同样需要参与到价格战中。

可以预见的是,苹果公司并不会同部分新势力车企一样赔本赚吆喝,所以产品。苹果的举动也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 苹果公司股价一度涨至1.47%。截至当天时间2月27日收盘前,苹果股价涨幅达0.81%,总市值为2.8万亿美元。


苹果退出赛道,对于众多车企来说无疑是好事,毕竟少了一家拥有高端技术、雄厚储备资金的竞争。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 马斯克在听闻消息后,率先在社交平台上转发消息,并附上“致敬”、“香烟”的表情,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雷军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观点, 在对苹果退赛表示震惊后,随即为小米汽车打起了“广告”。



ALL IN AI,苹果新“iPhone神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