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恩数据
艺恩是泛娱乐大数据平台领航者,从电影数据情报为起始,并将产品与服务逐步渗透至泛娱乐产业;通过数据洞察驱动行业变革;整合多屏终端消费数据,为市场洞察、项目孵化投资、营销发行、渠道经营提供策略支持和运营辅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与 Open AI 分手后,Figure ... ·  2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刚刚,「诺奖风向标」2025年斯隆奖出炉:2 ... ·  5 天前  
数据派THU  ·  李飞飞巴黎演讲:如果 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恩数据

「人物」姜文口中“最有劲儿”的电影,来自于这位新导演和他200万的预算

艺恩数据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8-05-26 13:24

正文

姜文暌违四年的导演作品《邪不压正》即将在7月13日全国公映,民国风的故事背景以及首款预告凌厉的剪辑预示出的快节奏叙事,“让子弹飞2”的言论也就随之产生。

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姜文,而是一个他三年前看过其作品后,就马上将其拉拢过来与自己合作一起创作出《邪不压正》剧本的青年导演李非。

一个在三年前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崭露头角,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可的新导演。

青年导演李非

200万成本的佳作

李非的导演处女作《命运速递》刚刚在国内上映,这是他早在2014年就已经完成拍摄的影片,时隔四年上映,他并不会觉得影片的背景和一些服化道会有“过时”。

“当初拍摄的时候就刻意避开了一些能看出是几几年事情的时代符号,所以现在上映不会出现‘过时’的情况,而且我想要表达的人物困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命运速递》如李非所言,是在描述小人物在现实生活的困境,借用社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将其串联在一次,构成一个有趣且荒诞的社会众生相。

李非创作这个剧本的初衷来源于在老家山西听过的一则关于小男孩要债的故事,他觉得“债”里所包含的“代价”的东西,很有意味,而且自己也因为一些意外欠过别人十万块,所以就干脆把这个故事写了出来。

每个人看过影片后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不断倒叙闪回的非线性叙事,《命运速递》和此前看过的几部国产非线性叙事不同,它从影片开始到结尾始终在跳脱出传统叙事的囹圄和固定模式,没有按照时间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叙事,而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故事。

李非对此也比较认同“这是从剧本阶段就设定好的方式,并不是原剧本是线性,后来在剪辑的时候剪乱的。这其实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在第一次看的时候会觉得乱或者看不懂,不过听朋友的反馈,基本都还是会看懂的。”

李非觉得这类似于一种“拼图”的概念,“因为生活是线性的,但对生活的描述和理解一定是非线性的,比如聊天的时候会打乱顺序,不会按时间顺序去说,回忆过往也都是打乱顺序的。”

足够精彩的剧本加上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让《命运速递》在当年的FIRST甚至当下的国产片中显得非常不同,尽管它还有作为处女作的不足,但就目前看来,还是国产片中比较难得的佳作。

尽管这是李非的导演处女作,但此前他担任编剧的作品也有比较成功和有名的,像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因此在为自己的这部影片找投资时,还是比较顺利,不过预算还是有限的,“投资方投了200多万,最后有一些超支,我和男主角各自又掏了有十几万。”

姜文是人生导师

李非导演2014年拍完《命运速递》,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二年参与了FIRST影展的评选,虽然他向来对影片的奖项和票房之类超过影片本身的东西并不在意,但觉得电影节展能够提供给自己影片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就选择了目前在国内对年轻创作者最为包容的舞台。

正好当届的评委会主席是姜文,在看过影片后,姜文就遂即表现出对影片的喜爱,也是由于影片的风格和其比较类似吧,遂即就找来李非,拉他和自己一同创作新片《邪不压正》的剧本。

“我和姜文因为《邪不压正》,朝夕相处了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我俩性情、爱好,包括创作观、世界观等等都很相近,所以在一次工作十分融洽。”

姜文在FIRST影展之后到影片上映时,都对《命运速递》和李非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他还曾说“李非所获得的关注配不上他的才华”,由此可见姜文对李非的重视。

“还是很感谢姜文,他对我而言,不仅是在电影方面,在工作中、生活上给予我的帮助都很大,算是我的人生导师。”李非在谈到姜文时,还是表露出了开心和欣喜,以及对“导师”尊敬与信任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