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人的权利》是我在2007年11月5日发表的一篇博文。
《网人的权利》是我在2007年11月5日发表的一篇博文。
《网人的权利》是我在2007年11月5日发表的一篇博文。
写三遍是因为永远有人不看第一段。
之所以旧文重发,是因为今天偶然看到感到很感慨:
1、我在平媒界一贯有“难弄”的恶名,这篇文章解释了我难弄在哪里。
2、价格会被扭曲,但是价值不会。价值最终总能体现在价格上,扭曲的价格一定会得到修正。
3、平媒收割网人所创造的内容以自肥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技术进步会带来这个商业模式的彻底瓦解。
4、如果有人在2007年告诉我说:再坚持七年,你就能收到来自网上的赞赏---那么我多半早已经放弃了。
5、感谢微信团队,谢谢你们提供的公众号赞赏功能。
6、感谢罗辑思维团队,谢谢你们打造的《得到》APP
7、那么多年,我没有任何改变。谢谢你,和菜头!
《网人的权利》
作者:和菜头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5日
今天收到一封编辑来信,要求使用我Blog上的一篇影评。于是给了授权,让对方去用。本来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但是转瞬之间又来一封信。谈了两点要求:
1、由于不是首发,所以只能按照转载算,不给稿费。
2、杂志有要求,作者要提供真名。
如果今天不是我生日,多少得维持一点寿星公的身段,我很想当场就倾盆大雨我的狂怒之情。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太多脑子里养鱼的编辑提出类似的要求。一次两次,你会怀疑某个特定对象的IQ。但是发生太多次以后,你会确信这是整个行业对网络的误解。而且这种误解之深,甚至使得当事人不觉得提出如此傲慢无礼的要求是一件失礼的事情。那么好,我这里就先上一课。课程结束以后,再有撞到枪口上的,恐怕就没有今天的幸运了。毕竟,我一年里只过一次生日。
一、鲁智深的脚站在哪里?
说有位说书先生讲《水浒》,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段。讲到酣处,口沫横飞,全场肃然。场中有个小孩子突然打破沉寂,问了一句:“那他的脚站在哪里?”说书先生竟不能答,全场哄堂大笑。所以首先一点,各位编辑必须明白现在的局势。全国每天要出多少份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又有多少版面?这些版面都是什么人填充?
从我上网以来,2000年以后,网人的作品就已经成为报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先局限于文艺副刊,随后进入文艺评论、社会评论。可以这么说,除了新闻报道之外,报刊杂志没有网人所不能插手的地方。时至今日,如果全国的网人罢工一个月,不知道中国会有多少张报纸,多少份杂志要缩页减页。这就是现实,在破烂的中文和党八股之外,网人在BBS和Blog上发布的文章,为报纸杂志注入了清新之风。人们还会选择报纸杂志,而且产生如此之大的空间,容纳多次多家报馆杂志生存,乃是因为传统平面媒体拥有了一只在网络上存活的强大生力军。
如果平面媒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何必要编辑如此辛苦,在网上翻寻各种文章?何必要发送邮件,申请转载?究竟是网人成就媒体,还是媒体成就网人?这个问题怕要先想清楚。想清楚再开口说话,可能话语会比较得体。网人所求平媒甚少,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是为了兴趣而写作,并非为了财货而码字。而平媒所求网人甚多,因为有那么多版面需要填补,有那么多读者需要新鲜热辣的文字阅读。
面对这样的事实,难道各位编辑不应该体现起码的一点点谦卑么?不知道谦卑为何物,起码也应该知道网络基本的礼貌吧?不是罗马移动了,靠近了你们。而是你们走进罗马,寻找要找的东西。既然行在罗马,难道不应该收敛你们的傲慢,按照罗马的行事规则而行么?面对如此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存在,难道不应该低头看一看你们的脚,看看它站在哪里?报纸杂志的光环,还真的依然在网络上如此闪耀?由于历史而来的荣誉感,还真的能在虚拟世界里继续发光?在这里,没有人知道网线那头是条狗。
二、钱从哪里来,钱又去了哪里?
平媒编辑喜欢强调“首发”,仿佛网文是层处女膜,非要在自己的报刊杂志上捅破了才值钱。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过了,就是帖子已经失贞。名车落地,美人出阁,价格就立即贬值了。真是这样吗?那不妨把话摊开了放在明处讲清楚:
首发,本身就是中国平媒最卑鄙无耻下流残忍的发明之一。美国的专栏作家可以靠专栏文字养活自己,因为他可以公然从事中国平媒谈之色变的“一稿多投”。同一篇文章,可以收到多笔稿费。中国不可以,明明很多报纸杂志印刷出来都不出县市,居然也好意思恬着脸要求“首发”。首发是为了媒体的独创性,你连自己那块巴掌大的地方都发行不出去,本身就够独特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发在两个行省的报纸上,究竟有多大的交叉影响?
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规定,如今又想当然地移植到网上。因为在网上发布了,就不是首发了。好的,那如果不在网上首发,又怎么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又如何知道这篇文章的价值?既然承认文章的价值,要选取刊载,这时候怎么又说是“二手货”,和作者砍价?这不是一个极为奇特的悖论么?因为写的文章有价值,所以反而要接受更低的稿费,是这样的逻辑么?
其次,报刊杂志的读者和网络的读者,究竟有多大程度上重叠的?有没有人做过这种分析判定,论证说如果读者在网上看过了文章,就不会再在报纸和杂志上看了?进而影响到报刊杂志的销路?事实上,中国迄今为止也不过一亿网民,而这个人数怕远远小于报刊杂志的读者数量吧?而真正习惯于网络阅读,从网络上获取必要资讯的人,大概很少还会愿意回过头去阅读平媒,因为网络上的资讯更快,更准。平媒和网络所针对的用户群都完全不同,哪里能得出结论说网络上发布过的文章会影响到销路?
从金钱的流动角度来看,报纸杂志不靠零售,而是靠广告生存。钱从广告商那里来,分给作者很小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劳动被吃掉的第一口。而大型报业集团和地方报业签订有共享协议,每年卖出自己已经刊载的文章,再赚一次稿费。请问,这笔收入作者有分享的可能么?对于网人来说,被吃两口还不是尽头,因为还有第三口:门户网站和大型网站没有新闻执照,因此每年要斥巨资给各大报业集团和通讯社,获得转载文章的许可。今年,就发生过北青报狮子大张口,新浪无法接受新价格导致协议破裂的事情。此外,报刊杂志自行创办网站,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供付费下载,收取用户费用。请问,这笔在网上赚来的钱网人是否能分享到?
一个网人写一篇文章,被一吃二吃三吃方才罢休,这还不算什么周年特刊,全年合集的无稿酬刊载行为。已经被吃成这个样子了,还要“非首发”稿费打折?就是做个小姐,妈咪抽完头也才被吃一遍。如今黄鱼三吃,凭什么恬着脸要求“首发”?这种要求是不是太黑心了一点?
网络就是网人的草稿本,他们在这里创作,网络就是他们的工作室。你现在进入了别人的工作室,里面任何一件作品都是“首发”!首发针对的是作者,而不是报刊。这里是网络,不是编辑部。在网络的世界里,那就服从网络的指挥棒,网络优先,网络第一。网人没有把作品邮寄到编辑部,是编辑自己跑到网上来。要么就接受这是首发,要么你就别用,道理就那么简单。没有一笔笔算帐,就应该谢神了,有什么权利要求所谓的“首发”?!
三、ID也有生命
ID是不是看起来不像样子?ID是不是看起来不像人名?不错,但是网络上就是如此。如果网人在平媒上发表文章就必须以真面目示人的话,那么麻烦先把鲁迅的名字全部改过来再说。郭鲁茅巴,需不需要都改一下?我不知道笔名这个中文词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这是允许的。而我好奇的一点在于:为什么凡是利于作者的条款,在移植到网络上的时候都被去掉了?而维护平媒利益的条款都毫无例外的移植进来了呢?八国联军也不曾这么签订不平等条约吧?割让台湾也还有个期限吧?为什么现在的局面是平媒全赢,网人全输?莫非网人都是智障所以好骗?
身份证上的姓名能证明什么?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还是增加读者对报纸的信任度?网人选择ID发表文章,这个ID和这个ID背后的选择就是他的个人意志,这种个人意志必须得到尊重。网人愿意使用什么签名,那是他个人的完全自由。可以询问,但不可以做要求。如果为了将来出事抓起来好抓,不如直接全抓到牢里一人发一台电脑写,岂不更加畅快?ID并不是不真实,ID有时候甚至比本人更真实。而真实是一种容易受伤的品质,所以要妥善的保护起来。如果平媒根本不在意网人的个人意志,不关心他们的安危,那么,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综上所述,我再次总结网人的权利如下:
1、网人的创造是对平媒的支持,他们理应获得尊重;
2、网人的网文就是首发,要么承认拿走,要么拒绝离开;
3、网人选择ID或者真实姓名作为署名,是他个人的完全自由。
话说白了,上网找网文,那是编辑的工作,是用来换取奶粉、按揭、油钱的谋生手段。而写网文不是网人的工作,所以,他们不是你工作的工具!我清楚地知道,网人散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没有强大的力量,也就无法和拥有常年法律顾问的报刊抗衡。所以,我说的这些话并不一定会得到尊重。但是我要说,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能维护以上三条权利的报刊正在逐渐增加,网人的权利意识也在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傲慢而愚蠢的傻鸟终将逐渐减少,并在合适的时间一世而绝。而我相信,没有什么人的权利再会被轻易度让,也没有人的权利总是被轻易剥夺。报刊提供给人类阅读的文本,而这种文本也必将由那些具有人的尊严的人去写就。
题图摄影:Couleur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就算是一枚土豆,它如果坚持就做一枚土豆,那么起码它会成为一枚土豆。如果你能看得见未来,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你,那么你也应该坚持自己。因为,除了做一枚土豆,你不会做其他植物。而放弃了做土豆,你就什么都不是了。说起来,放弃做一枚土豆简直是太容易不过,只需要你听话就成。否则,走了那么长的路,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最终不过是做了一枚土豆。
但对于土豆自己来说,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做土豆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