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头版
2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聚焦头部与标杆,报道品牌背后的营销密码与增长逻辑。+V: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被扫地出门18个月后,马斯克终复仇OpenAI ·  昨天  
昆明信息港  ·  突然宣布:即将停止运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头版

小米YU7实车特写流出,网友直呼:丑爆了…

品牌头版  · 公众号  ·  · 2025-02-16 15:1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米YU7的外观设计、内饰细节、动力性能及智能配置等相关信息,并探讨了其与其他竞争对手如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小米集团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YU7的设计融合了科技与运动元素

小米YU7采用了极具运动感的流线型车身,大溜背轿跑风格,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内饰方面,新车将新增一块长条形贯穿式屏幕,预计兼具仪表盘、导航及其他娱乐信息的显示功能。

关键观点2: 小米YU7动力性能出色

小米YU7提供单/双电机可选。双电机四驱版车型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20kW和288kW,综合功率达到508kW,最高车速可达253km/h,展现出强大的动力性能。

关键观点3: 小米集团发展态势良好,市值突破万亿

近年来,小米集团市值不断增长,2025年2月突破万亿港元。小米集团的业务领域已涵盖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为集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观点4: 小米汽车业务成绩显著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即交付,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为集团带来了新的营收增长点,还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正文



自去年12月雷军主动揭开YU7厚重的面具以来,大众对小米YU7的期待值就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已经开始“指导”YU7车型的设计工作。



近日,网络上又曝光了一组小米YU7的高清实车特写照片,让大家近距离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近看YU7,“丑爆了”


从照片中能清晰发现,小米YU7采用了极具运动感的流线型车身,大溜背的轿跑风格更是点睛之笔,在路上奔驰,回头率绝对爆表。


图源: 微博


根据此前工信部申报信息,小米Y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mm,轴距达到了3000mm,妥妥的中大型SUV,空间宽敞,一家人出行也不会觉得拥挤。


前脸设计很有辨识度,前唇向外凸起,大灯造型像一双犀利的眼睛,时刻散发着科技的光芒。车灯上部为真实风道,并通过前盖后部出口导流,日行灯呈十字型,中间有隔断,下部为两个LED灯体,车灯下方还设有风道。


图源: 微博


再看车身侧面,隐藏式门把手、大尺寸轮圈、全景式天幕,科技感与力量感完美融合。


车尾部分,采用了贯穿式的倒C字形设计。有网友表示该后转向灯设计跟霸气的前大灯相比,有点小家子气了。也有人直呼“丑爆了”。


图源: 微博


新车后部小鸭尾上方设有后扰流板,后窗上方还有一个扰流板,进一步突出了其运动特性。


图源: 微博


内饰方面,虽然目前仍无法完全看清内饰细节,但根据之前的谍照,新车将新增一块长条形贯穿式屏幕,预计会兼顾仪表盘、导航及其他娱乐信息的显示功能。


车内还将配备三辐式方向盘和大尺寸中控屏幕,中央通道区域取消了物理按键,整体内饰设计更加简洁、现代化。


图注: 小米YU7内饰


动力方面,小米YU7提供单/双电机可选。


双电机四驱版车型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20kW和288kW,综合功率达到508kW(691马力),最高车速可达253km/h。


这动力,简直就是“速度与激情”的现实版,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十足,超车什么的,轻松加愉快。


单电机后驱车型的最大功率为235kW,最高车速为 240km/h,也完全能满足日常驾驶需求。而且,还配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也不用担心。



回顾此前小米YU7曝光的信息,再结合此次高清特写照,不难发现小米YU7在设计上融合了科技与运动元素,不仅在外观上极具辨识度,在性能和智能配置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与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相比,小米YU7在车身尺寸上更具优势,预计能提供更宽敞的车内空间。


在动力方面,小米YU7的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达到 508kW,高于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的357kW,展现出更强的动力性能。


在智能配置上,小米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也备受期待,有望与特斯拉Model Y一较高下。



市值破万亿

小米造车不慌了


如果说小米YU7是小米汽车版图中的重要拼图,那么小米汽车则是小米集团迈向万亿市值的关键驱动力。


2025年2月4日,小米集团市值首破万亿港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小米集团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图源: 百度股市通


回顾2024年,小米集团的股价涨幅高达121%,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的18.7%,在一众科技巨头中脱颖而出,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都只能望其项背。


从营收方面来看,小米集团也是亮点满满。


2024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的总营收入就达到了2569.01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146.32亿元。第三季度,总收入达到了925亿元,同比增长30.5%,超过市场预期。 这增长速度,就像坐了火箭一样。



从2010年成立之初的智能手机业务,到如今涵盖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的科技生态,小米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在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创新的营销策略,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打造的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8.22亿,米家App月活跃用户9690万,构建了庞大的智能生活场景。


图源: 微博@小米智能生态


而小米汽车的加入,更是为小米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4分钟大定破1万,27分钟大定破5万、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突破8.89万辆,2024年交付量达到13.5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为小米集团带来了新的营收增长点,更提升了小米集团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在品牌形象方面,小米汽车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时尚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户,其中BBA用户占比29%,苹果用户占比52.5%。


这些高消费人群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小米品牌的用户结构,也为小米集团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图源 微博@小米汽车


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小米汽车的成功上市,让小米集团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小米集团不仅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车企,更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营收方面,随着小米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它对小米集团的营收贡献也越来越大。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64亿元,第三季度,收入规模达到97亿元,毛利率为17.1%,而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未来可期。



小米手中的王牌

可不止一张雷军


曾经的小米,与“屌丝”一词形影不离;如今的小米,无论是在手机业务还是汽车业务上,都已经彻底撕下这个陈旧的标签了。


回顾小米取得辉煌成就的路上,踩中的诸多因素,缺一不可。


先来说说产品创新与极致性价比。


小米一直把创新当作发展的“命根子”,在研发上的投入那叫一个毫不吝啬。


就拿小米14 Ultra来说,不仅拍照用上了最新的AI大模型技术,还邀请张艺谋任首席影像顾问,影像能力直接突破了以前的技术水平与影像标准,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像性能标杆。


还有小米汽车,在电池安全技术上进行创新,采用业界首次推出的CTB(Cell to Body)技术,将电芯和泄压阀同时进行倒置设计,在小米SU7的电池安全事件中,成功防止整车起火,保障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新的安全技术方向。


而且, 小米一直秉持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的理念,把产品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像小米于2014年推出的初代智能手环,以79元的超低价格,打破了手环市场的高价格局,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智能穿戴设备带来的便利。


图源 小红书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也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让消费者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就能体验到先进的科技产品。


再聊聊饥饿营销与粉丝经济这两大“法宝”。


从小米1开始,几乎每一款小米手机都玩起了“饥饿营销”,需要抢购,花钱也未必能买到。


这种营销方式,成功抓住了消费者“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理,激发了大家的购物欲望,形成了有利的卖方市场。


同时,小米非常注重粉丝经济的培养,从小米论坛就能看出来,通过论坛互动,带动忠实粉丝进行口碑宣传。小米还会举办各种粉丝活动,增强粉丝的粘性和归属感,让粉丝成为小米产品的忠实拥趸和免费宣传员。


当然,雷军的个人魅力、领导力和前瞻性眼光也绝对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雷军亲自下场营销,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会等多种渠道与用户进行互动,分享产品信息和技术亮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