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环内,距离“国际杉
(板桥)
”直线距离约3.5km,
一处集农民自建房、工厂、仓库和二手市场于一坨的城中村,正在等待拆迁。
不同于4年前每家每户量了房之后的再无音讯,这次龙泉是认真的。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4年第2批(总第15批)住建领域城市机会清单》
来龙村三环内侧城中村改造大致范围示意
根据官方文件,本次涉及来龙村改造的项目共5个,
占地面积高达约3585亩,估算总投资近79.01亿,其中三环内侧约有1585亩
。
这1585亩,是成都二圈层唯一一块留在三环内的地皮。
本以为是占尽地利得天独厚,现在看来,更像是城市的阑尾。
2019年,这条阑尾外侧的来龙村开始整理土地、更新面貌,
三环内的部分反而成了时代的失落处,开始呈现出与周边截然不同的界面,经多方会诊,确认为炎症,随时准备切除。
村民们在上个世纪的场景里开了会,赔偿标准据说很公道——自建房每平米800元,原址拆迁重建,虽然河那边的成华区每平米补偿5000多,但河这边的村民还有35平米安置房,不花钱,独门独院三层楼,也很美满。
有人感慨,终于拆了,等得娃娃都小学毕业了。
但坏消息是,他还得再等等,
因为今年要先拆占地约4000平的亮佳鸿华二手市场,而且搬迁过程似乎并不十分顺利。
今年2月27日来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举办现场答疑会,@锐小强
亮佳鸿华二手市场
,被很多人称为
“成都最大的旧货市场”
,建于2010年,大多数商家是从龙潭寺市场、坤泽市场迁徙而来。
这里有家具家电和大型商用设备,有餐饮制冷和娱乐休闲,能淘到各种看起来很吊实际上没什么卵用的老物件,如果你有心,还能找到中土大唐版大卫像和中世纪骑士盔甲。
感觉就很对角巷。
7月3日
,十陵街道发布的《限期搬迁告知书》显示,亮佳鸿华二手市场已与十陵街办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市场商户应在
2024年7月25日前
搬迁撤离。
7月5日
,又有公告写道
“决定于7月底整体拆迁完毕”
,通知商户暂停进货。
7月26日
,我去参观搬迁后的遗址,却发现本该在一天前撤场的商家并没搬,除了门口多出几块崭新的公告牌之外,几乎没太大变化。
保安也说,
还没开搬
,现在还能买东西。
立牌上显示的新地址,为成都鑫亮佳鸿华商贸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该公司成立于今年6月
如果把这个市场的排布比作一道菜,那一定是一道最江湖最苍蝇的菜式,重油重辣,主打一个能吃就好。
小店密密匝匝,大多装修简陋,货车和轿车在街上耳鬓厮磨,车轮碾过多年不清洗的地面,飞沙走石,主宰整条街的空气。
老板们都是一副淡然模样,正在装货的大哥面容冷峻,像是一个阅人无数后隐退江湖的侠客。阴凉处避暑的中年大叔,露出柔软的肚皮,瘫在椅子上刷短视频。
五金店老板娘蹲坐在小马扎上,拨拉着手里的消消乐,心无旁骛又百无聊赖,烈日在她脸上刻下的种种不爽,被一并赠予素昧平生的我。
好久搬?-不晓得。
搬到哪?-不晓得。
赔钱吗?-不晓得。
旁边一家开小卖部的东北大姐乡音未改,她摇了摇头,表情无奈却无任何忧虑。
“赔偿和咱租户没关系,他们估计和政府还在扯,
还没说定具体时间,也没通知我们
,等31号再说再看吧。”
说完,便转身踅入隔壁三缺一麻将局中。
龙泉驿区十陵来龙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6.1版)等、8个控规单元修改方案公告(公告期限:2019年11月5日至2019年11月14日)
鲜亮的横幅由几个大字支楞着,
大意是别人都走了你们怎么还不走
,露出急不可待的紧迫,毕竟未来这里
可腾挪出约940.95亩土地
,
可整理出经营性用地约287.67亩
。
可老板们有自己的考量。
“有人搬去木兰花卉市场旁边,生意估计少得多!而且我们也要看自身情况,家就住附近也不好走太远。”
“本来说是去西河那边,又有人投诉不让搞二手市场,都还不确定,反正估计以后想都找不到这么大规模这么集中的市场了。”
后来我又问了一些商户,得到的答案都是困惑和不确定的——
“不晓得具体是什么情况。”
“没有准确的(地址),搬散了,没有统一。”
唯一较为确定的信息是,离家的人没有挑剔的权利,租户只有说出再见的资格。
目前,
来龙村3组城中村改造项目和16组、17组、18组城中村改造项目
均已投资备案,根据项目单位的股东信息,这两个项目大概率将由成都城投和经开国投分别牵头实施。
今年1月30日,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审批
成都市龙泉驿区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54.28亿元
并顺利
投放1500万元
,用于支持
成都市龙泉驿区
十陵来龙片区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专项借款支持的首批龙泉驿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将辐射龙泉驿区十陵街道
来龙村至成都市三环路、成绵乐客运线、沪蓉高速等区域面积
1300余亩
,惠及企业200余户、农户500余户超1700人,新建安置房1000余套并完善区域内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钱已经到位,旧区改造还在持续,影响界面最大的几个知名市场拆迁也将继续作为重点推进。
作为1998年修三环路时的产物,来龙村也只不过是成都主城区里无数个为城市扩容而让路的村庄之一。
它和二手市场里的老物件一样,只属于过去,不属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