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对于个性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做生意时这条特别适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儒家
01
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0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0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
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0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0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06
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0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08
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
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0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
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
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4
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
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15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篇》
囿于片面性,人就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以至于造成决策的失误,认识事物应当把握全局。
16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正论篇》
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7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孔子集语·论人》
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
18
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
——《新语·道德篇》
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19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
——《新语·本行篇》
君子,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20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
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
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
2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2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4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2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26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
欲壑难填,未来占有不尽的财富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为什么不学学鹪鹩和偃鼠的洒脱呢?
2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28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要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9
以众小不胜而为大胜也。
——《庄子·秋水》
小胜小败无关大局,虽多次小败,亦不会大伤元气;大胜大败则生死攸关,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可不慎。
30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31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
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
兵家
32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33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
34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
兵不厌诈,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透过事物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35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对于个性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做生意时这条特别适用。
3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37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有时候身陷绝境,必须逼自己一把,否则一直停留在舒适区,会一直止步不前。
38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时刻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
墨家
39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40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
现实中,有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41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
君子对待别人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
42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