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通货膨胀和货币问题的索引,基本上关于货币的很多问题,你如果感兴趣的话,这些视频和后面推荐的书单都能够给出基本的解答。后面还会有一个小小的产品跟它有关,敬请期待。
二、中文版推荐书籍
1、《钱的千年兴衰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钱的简史,从“用什么衡量财富”和“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谈起,呈现了利息、杠杆、银行、纸币、债券等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金融要素产生的来龙去脉,其间充满了压力、创新、无奈甚至血腥的斗争。
本书不仅让我们更了解钱,也通过阅读千年以来财富的稀释和保卫之战,启发读者思考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如何做出恰当的财富决策,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作者简介:
金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
2、《中国货币史》
本书共分八章,按时间顺序,论述了货币产生并发展至清朝的整个历程,内容涉及不同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理论、货币购买力、信用和信用机关等。
本书对于了解中国的货币的产生,各个时期货币的信息,币制等内容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中外经济金融学者研究中国货币的必读经典。
作者简介:
彭信威,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解放前先后就职于南京内政部、上海神州国光社、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部门。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本书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 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
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
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
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作者简介:
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世界是部金融史》
本书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希腊、罗马、法兰西、西班牙、荷兰、日不落帝国、美国、克洛维、查理一世、约翰·劳、摩根、索罗斯、六一农、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贷危机等这些牛国、牛人以及牛事一一展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知行获益。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全书以时间为纲,以朝代、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实践这个核心,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条分缕析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
无论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的海晏河清,还是“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浑浊乱世,都有金钱的力量在背后驱动。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框架下分割社会财富,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而皇权和小农最后无论如何变招,都会被霸气外露的封建官僚逼入绝境。
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金融史,透过《中国是部金融史》,你能将它看明白。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6、《货币生产的伦理》
一般人们都关心货币取得和使用的伦理问题(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关心货币供应量是过多还是过少,但少有人会对国家发行货币、规定法定货币的行为本身产生怀疑,即货币生产的伦理问题。
作者从奥地利学派主张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国家垄断货币生产的伦理正当性提出质疑,指出法定货币才导致了法定或授权的通货膨胀(fiat inflation),这进而导致一系列在社会、文化乃至精神方面的严重后果。
作者呼吁变革现有的货币体制,认为解决之道并不是要废弃纸币,而是要废除国家在货币生产上的一系列特权,允许公民自由选取货币。
作者简介:
约尔格 · 吉多 · 许尔斯曼(Guido Hülsmann),出生于 1966 年,现为法国昂热大学法律、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米塞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面央视纪录片《货币》中有出镜)
7、《货币和信用理论》
本书把货币同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论证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与其他商品的效用,以及货币的供给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终决定货币价格。
作者提出的“回溯定理”解释了货币的起源。同时研究了货币的性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们应当如何制定正确的信贷政策和银行业准则的问题。是货币动力学的经典著作。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人,自由至上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是“奥地利学派的院长”。
代表作包括《货币与信用理论》(1912,1953)、《人的行动》(1949)等。米塞斯在货币、信用与经济周期、市场过程等方面都作出了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
8、《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
本书主要在于考量在具体的经济和政治语境下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对危机和改革原因的分析对于目前各个国家应对其经济形势衰退都极为重要,而要想防止这些原因在未来可以预期的再度出现,就必须把这些分析应用于当前的银行和货币体系。
除了敏锐的分析,本书还针对经济危机开出了三个药方:一是把100%准备金的要求扩大到活期存款及其等价物,二是废除中央银行,三是回归古典金本位。这些药方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无论如何,这些改革建议得以在政治层面讨论,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
作者简介: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政治经济学终身教授,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博士生导师。
著有《货币、银行信贷、经济周期》、《动态效率理论》以及《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等。
9、《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 美元如何统治世界》
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
原来,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这些问题,人们在回顾布雷顿森林的故事后,都能找到答案。
一手缔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怀特,竟然是苏联情报人员,于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走向和结果都受到了不可思议的影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今日格局。
作者简介:
本·斯泰尔(Benn Steil),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际经济部主任、高级研究员,曾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部主任。以上两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顶尖智库。
10、《货币的非国家化》
《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是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
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
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
F.A.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塞斯的学生。1931年被任命为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科学与统计学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货币的非国家化》、《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和《法、立法与自由》等等。
11、《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
本书第一部分解释了货币,包括货币的功能和性质。第二部分讨论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健全和不健全的货币形式对个人、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部分解释了比特币网络的运行方式以及比特币最为突出的经济学特征。分析了将比特币作为一种健全货币形式的可能性,讨论了一些比特币尚不尽善尽美的案例,此外还澄清了一些围绕比特币的最常见的误解和迷思。
赛费迪安·阿莫斯(Saifedean Ammous),区块链专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研究者,比特币经济学研究的开创者。
1、The Fed at One Hundred: A Critical View on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