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法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官方平台。法者,平之如水,缘理而行;海者,纳百川,储众水。明世间法理,盛法治情怀,是为法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法海

习法有道,国奖风采|陈菲(硕士生): 致广大而尽精微

京师法海  · 公众号  ·  · 2024-12-19 21:47

正文

习法 有道

国奖 风采

写在前面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法学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子:

求学路上,他们凭借“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的韧劲坚定向前;

对待目标,他们秉持“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态度精益求精;

面对疑难,他们铭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脚步不停;

迎接未来,他们将以“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决心再度出发。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致广大而尽精微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3级法律硕士4班的陈菲,很荣幸获评2023-2024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衷心感谢学院以及研究生会学术部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多多指教。


#01

初入门庭,法海泛舟

“你如何看待新加坡肉刑制度,试从法理角度加以分析?”时光倒流回2022年9月25日,推免面试的场景恍若昨日,当时的我作为一名跨专业保研学生,并没有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尚不具备严谨的法律思维,唯有依靠朴素的法感情和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来对专业问题进行作答,那时的我对法律理解尚浅,主要停留在概念和理论上,对法律体系和法学学科认识更十分有限。

现如今,一学年过去,法硕的课程学习让我渐渐对法律思维产生了自己的思考,为我推开了认识、学习法律之门,每每置身于课堂时,我都会又一次为自己能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这样一所百年高等学府学习、为能够成为一名“法学生”而感到幸运与自豪,同时,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前,商科的专业背景让我依赖于从风险——收益、投入——产出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学习法律则为我思考问题、探索社会秩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论,使我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能够更从容与包容地看待事物。


实践磨砺,法理精进

#02

在专业学习步入正轨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与学术写作能力,我积极投身于京师杯系列赛事,从论文选题、大纲拟写、文献整理、数据分析到最终成稿,每一步都是对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的锻炼。在跟随导师前往法院调研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让我对法律的实际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人,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校园之外,我深感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遂利用寒暑假期间前往律所、法院、研究院实习,在不同的岗位上,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行业洞察。在律所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法律实务,参与案件分析和文书撰写,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法院实习让我洞察司法程序,理解法官如何实现法律与公正的平衡。研究院实习让我有机会深入理解法律框架,并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法律是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这些经历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增强了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积极应对挑战的能力。


#03

学思践悟,法理融通

回顾这一年,有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第一,在宏观上设定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或职业发展方向,这样在努力的过程中才不会轻易迷失航向。第二,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注重细节,尤其是在法律领域,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是成功的关键。第三,专注当下,做好眼前事。与其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不如脚踏实地,从每一次课程汇报、论文作业、期末考试做起,珍惜每一次竞赛、实习、实践的机会,以此提升自我。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踏实前行,不急于求成。或许付出的努力暂时没有看到回报,但也要相信 ,你所经历的一切,终将在某个时刻绽放,成为你前进的助力,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