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护航
精准施策做深做实政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
市委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立足“国之大者”,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济南落地落实。市纪委监委制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措施》,明确8个方面监督重点,一体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对涉及济南的25项重要批示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令出纪随,找准政治监督的着力点、落脚点,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为总牵引,以服务保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为主攻战略高地,以护航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力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助力护航——
持续开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处置相关问题线索307件,处分146人;
把服务保障起步区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紧盯6大类79项重点任务,保障起步区成形起势;
深化山石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处理处分128人,追缴非法所得1.8亿元;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市共处分违反政治纪律人员46人;
围绕大局深化拓展巡察工作,以护航“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市委第五轮巡察,共巡察22个部门单位党组织,发现问题650个、问题线索17件。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第六轮巡察,对14个部门单位党组织开展护航“项目深化年”巡察,对9个镇(街道)党(工)委和所辖90个社区(村)党组织开展护航乡村振兴提级巡察,发现问题1406个、问题线索65件。
围绕全市“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深化清风护航行动,建立“54321”工作机制,对全市255个重点工业项目跟进监督检查;紧盯涉企收费、涉企奖补资金使用、涉企执法检查、政务失信、违规插手干预等问题强化监督,处置相关问题线索249件,处分127人。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发《2024年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紧盯责任、作风、纪律、担当,聚焦优化涉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出台政商交往“双十一”倡导清单,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厚培“近悦远来”营商沃土。为解决企业对各类惠企政策不知晓、找不到、兑现难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全市发布3批129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兑现资金45.81亿元,惠及企业120余万户(次)。
亲清政商关系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济南市亲清政商交往倡导清单》,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漫画艺术形式,对倡导清单“双十一条”进行宣传解读,鼓励政企双向奔赴、亲清统一,让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成为吸引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流动配置的强磁场、蓄水池。
清风涤尘
一刻不停强力推进正风反腐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朱云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许宗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胡世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一个个案件,既彰显了市委坚决惩治腐败的政治定力和坚强决心,也再次印证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大判断。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最有效的震慑。
一年来,全市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严惩严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案必查,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把严惩政商勾连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深化整治金融、国企、医药、能源、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加大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分析甄别和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进行到底。2024年全市共立案26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05人,移送检察机关83人,挽回经济损失11.85亿元。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市管干部30人,先后严肃查处了许宗生、朱云生、胡世涛、王玉柱等市管“一把手”;全市立案县处级以上干部233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立案行贿人员140人,释放了一刻不停、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
市委坚持高位推进,带头扛起主体责任,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整治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市领导带头实地调研、包挂案件、解决问题。
市纪委监委坚持以办案开路,围绕“四个聚焦”,对涉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多轮次、滚动式摸排问题线索,对涉及范围广、影响恶劣的从严查处,对疑难复杂、干扰多阻力大的集中攻坚,坚决“撕开口子”“揭开盖子”“挖出根子”。开展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共立案2058人、处分1324人,挽回经济损失9.7亿元。
以项目化整治破解顽瘴痼疾,全力抓好全国和省市两级部署的6项“小切口”专项整治和全市21个行业整治重点,积极推进中央确定的15件具体实事、市和区县确定的164件民生实事落实。
新建商品住房“交房即办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对全市455处隐患点段进行整改;解决重复医学检查检验、加重群众负担问题,5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市级共享互认平台,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1000余万元……聚焦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电信诈骗等群众关注热点,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开门搞整治,通过“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在群众最“想”处见行动,在群众最“急”处抓整改,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839个,切实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形成办案、整改、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持续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优化政治生态评价机制,制定区县、市直部门单位、企业、高校等四类差异化指标,协助市委开展政治生态评价,试点建设政治生态评价数字化平台,充分发挥引领、规范、预警、修复功能。专题剖析市管干部重大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针对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和医药、交通运输、国企、金融等领域腐败案件开展类案分析,找准问题症结,督促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会议,在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对照检查。全市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82份,推动深化改革、堵塞漏洞、规范权力运行,着力从源头防止腐败滋生蔓延。将以案促改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政治巡察、述责述廉重要内容,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清风润心
多维发力绘就泉城清廉画卷
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全市上下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立足深厚廉洁文化底蕴,用好用活廉洁文化资源,做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打造五大“泉城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廉洁文化建设有形有效、形神兼备。
以赛为媒,以文化人。2024年7月11日晚,首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展示暨优秀廉洁剧目展演在济南高新区文化中心精彩开启。以赛事阐释文化魅力,以文化弘扬清风正气。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作品6969部,参赛作品充满文化内核、闪耀科技光芒、散发时代气息,让廉洁文化通过艺术形式走进大众生活,起到了影响人、激励人、警示人的作用。“青未了”杯已成为传播廉洁文化的广阔平台,把廉洁文化种子播撒到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廉洁好故事的“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
云锦湖畔,文忠园旁,一座充满着文化韵味的仿古风格庭院——张养浩纪念馆正开轩迎客。展厅通过一代名臣、为政忠告、散曲大家、水月松风4个篇章,系统展示张养浩的人生经历、为政思想和文学成就,成为济南廉洁文化建设的又一崭新地标。市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年轻干部来到张养浩纪念馆,通过以文润心、以案示警,引导年轻干部增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自觉,争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
倡廉有形,润物无声。一年来,济南深入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阵地,推动廉洁文化阵地集群发展、形成矩阵。张养浩纪念馆成为济南廉洁文化建设的又一崭新地标;中华优秀官箴文化主题馆打造成为特色廉洁文化阵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顺应时代发展,主动探索创新,持续丰富廉洁文化传播载体,不断拓展廉洁文化建设形式,推出《官箴里的清廉》《穿越历史的清风》《家风继世长》等廉洁文化精品,举办“泉城清风”廉洁文化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领悟廉洁文化之韵。
2024年9月,市委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清廉泉城的实施意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路径,坚持“六个贯穿始终”,建设六个“清廉单元”,擘画了清廉泉城建设的新蓝图,吹响了清廉泉城建设的新号角。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突出党建引领,着重从政治、制度、作风、文化四个方面抓好清廉机关建设,开展“上一线、察实情、练本领、促发展”群众工作教育实践活动,成立543个“重点项目党员突击队”,确定303项公开承诺事项,帮助解决问题300多个,推动市直机关不断实现政治清明、干事清廉、干部清正、风气清朗,擦亮“济南机关·清廉”品牌。
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部署会议,制发《关于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工作任务清单》,以打造“泉心育人”品牌为抓手,深入实施“校风尚廉”“师行筑廉”“童心向廉”“家风拂廉”“文化育廉”“制度保廉”六大行动,全面构建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市卫健委扎实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实施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专项行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落实中央层面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就医负担,在全国率先试点“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50家公立医院已接入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工作,督促整改共性问题15项、个性问题267条,着力打造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的清廉医院。
……
全市上下分阶段设置目标,分领域明确任务,分系统组织实施,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清廉泉城建设,六大“清廉单元”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清廉价值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不断彰显清廉之美、放大清廉之效、形成清廉之治。
清风赋能
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有畏有为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纪律,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创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
一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将纪律教育与纪律执行有机结合,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内在统一关系,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既在遵规守纪上“管住手脚”,又在干事创业上“放开手脚”,为加快建设强省会聚势赋能。
市委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统筹抓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警示教育、解读培训等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学必修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践之于行。
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暨集体谈话谈心会,举办“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警示教育展,省、市300余家单位2万余人次观展。据统计,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3.18万个基层党组织、62.49万名党员参加了党纪学习教育,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3.1万余场次,开展警示教育1.8万余场次,把遵规守纪牢牢地刻印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深入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实施办法(试行)》,协助市委制发《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指引(试行)》,推动各级党组织加强对运用“四种形态”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监督检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2024年全市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7851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63.8%。
一年来,全市上下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印发《关于深化纠治打“糊涂仗”搞“花架子”当“太平官”等作风问题的实施意见》,制发《关于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若干措施》,突出纠治“漂浮症”“慵懒症”“官僚症”“麻痹症”“奢靡症”等顽瘴痼疾,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全市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333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92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07起,批评教育和处理951人。
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印发《济南市纪委监委机关问责工作指引(试行)》,完善“一案双查”等四项保障机制,健全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问责提级审核制度,开展区县问责追责案件集中评查,全市实施问责203起,问责党的领导干部214人。
把严的基调和实的要求结合起来,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施容错纠错86人次,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着眼推动改革、鼓励创新,深化落实探索性、超常规工作风险备案制度,全年共备案18件。建立与公安机关查处诬告陷害协作配合机制,与组织部门联合开展澄清正名、关爱回访等工作,澄清正名181人次、关爱回访349人次。在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通报容错和澄清正名典型案例,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更加浓厚。
征程万里风正劲,击楫中流谱新篇。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思路举措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更高水平清廉泉城,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政治生态,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沙文婧 通讯员:张宁 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