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教育
“第一教育”是《上海教育》杂志公众微信号,并联合了《现代教学》《成才与就业》《教育参考》、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等媒体,致力于成为专业的教育资讯服务者,与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实时互动,提供最前沿、有用的教育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教育

家长孩子眼里的“好父母”趋于一致,家庭教育怎么还那么难?这份调研报告引人深思

第一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2-19 18:13

正文

当下,静安家长呈现出“三高”养育特点,即高期望、高投入、高参与;“80后”“90后”正成为家长主体,年轻一代家长关于“好父母”的标准与孩子更趋一致……


12月18日,由静安区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 “基于‘十四五’家庭教育生态调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暨静安学术季·第九季” 家庭教育指导专题活动举行。


活动中,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 发布了 “十四五”时期 《静安区家庭教育生态调研报告》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


据悉,此次调研向全区中小幼各学段学生和家长抽样发放了调研问卷,深入分析家长、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现状及需求,以及学生对家校生活的真实感受。



年轻家长对“好父母”的标准

与孩子更趋于一致



和之前两个五年的调研成果相比,年轻一代家长关于“好父母”的标准与孩子更趋一致,双方均认为“好父母”应该尊重信任孩子、能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注重亲子交流。


陈小文介绍,静安区家庭教育状况总体乐观,学生整体家校感受良好、幸福感较高。静安区家庭教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年轻的父母一代对子女更倾向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因此如何“学会表扬和鼓励”,减少青少年“玻璃心”的风险,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同时拥有手机、iPad和电脑的子女比例,在幼小初高中各学段分别占到5.2%、21.4%、54.4%和76.2%。在数字化时代,有效协助父母 引导与管控子女使用电子产品 ,成为当下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内容。


3、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情况的满意度低于父母对子女总体满意度,且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对子女学习的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如何帮助家长、孩子认识到学习的客观规律,正确评价学习结果和状态,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去研究的课题。



从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来看,家长最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适合孩子特点的个性化指导,并希望接受的指导方式更为丰富、多元,能够多多提供针对性方法,同时也希望参与学习的方式更为便捷,即希望接受更多个性化、适龄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对管教过度敏感?

还是家长“干涉自由”?



陈小文说,此次调研特别加入“学生视角”。调研显示,受访学生居家感受良好, 在亲子互动方面,中小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的行为主要是管控和知识传递,这 与父母对亲子互动的认识有显著差异。


大部分父母认为,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对子女的独立能力与道德培养最为重视,而要求子女成功和控制子女占比相对较小。


“这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的不同主体在感受度或理解上的差异,也可能是部分学生对父母管教过度敏感,将必要的行为要求视为‘干涉自由’。”陈小文说,家长与孩子对于“好父母”的认识趋于一致,但在具体的家庭互动上还难以达成统一。


在学业发展方面,大部分中小学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好,其中,有44.7%的中小学生希望自己的成绩位于班级“前五名”。这一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反映出中小学生对学习的焦虑。



家庭教育呼唤更多教师参与



调研还显示,作为学生和家长身边的家庭教育指导者,64.8%的教师认同“参与家校合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有40.2%的教师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确让教师增加了不少负担”,另外还有56.3%的教师认为“很难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何鼓励教师 适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家校合作 区、校两级部门应积极回应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指导”“适合孩子的年龄”等需求 同时 ,也要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可持续化发展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相应的培训及活动。


活动当天,静安数字家校平台扩容仪式启动,服务对象从原小学段,扩大为幼儿园至初中,学前教育阶段与义务教育学段全覆盖,用户数达到8.1万人,惠及全区172所中小幼学校。



静安区教育局还为区内14家上海家长学校静安分校街道(镇)工作站授牌,支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为家长提供零距离的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