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是货币的源头,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基于央行的信用,货币才能成为国民认可价值衡量工具。
除此之外,央行通过
货币政策
,对
货币供应量
进行调整,这是国家对
经济调整
的重要方式。
央行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实行,都会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
接下来的文章将对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进行一一分析介绍,本文介绍的是
“资产端”->“国外资产”->“外汇”
。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项目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主要有以下项目:
二、“资产端”下的“国外资产”
“国外资产”项目下,包含三个项目:
外汇
、
货币黄金
和
其他国外资产
。
“外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外汇占款
”,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最重要,也是目前占比最高的资产。
“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是近几年货币发行量M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8年10月,“外汇占款”为21.80万亿元,占总资产(35.83万亿元)的比例为60.84%。
在1993年,“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0.5%。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2013年底,该比例在持续上升,2013年12月,达到了峰值83.29%。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在每年1月份的“外汇占款”的金额变化图(本文对1999年之前的数据没有进行统计):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在每年1月份的“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的变化图:
从上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999年到2014年“外汇占款”的金额
逐年增加
,从1.4万亿元增加到26.9万亿元,
“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从39.8%增加到81.3%
;
2014年到2018年“外汇占款”的金额
逐渐减低
,到2018年1月份,为21.5万亿元,“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0%。
产生上述现象(2014年前外汇占款逐年增加,14年后慢慢下降)的原因是:
94年的汇改
和
2001年加入WTO
,因为招商引资,大量制造出口、经济结构等原因,导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出现
“双顺差”
。
而在
中国的固定汇率
和
强制结售汇
的机制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购入商业银行的大量外汇,从而“外汇占款”越来越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