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制品圈
资源分享,行业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最全植物基因组数据平台 IMP中文教程( ... ·  6 天前  
BioArt  ·  Nature | ... ·  6 天前  
BioArt  ·  Nat Aging | ... ·  1 周前  
BioArt  ·  Dev Cell | ... ·  1 周前  
BioArt  ·  Nat Cell Biol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制品圈

“加码”AI制药,宇宙大药厂加速逐梦ADC

生物制品圈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1-11 16:39

正文

辉瑞之于ADC的野心,早就不是秘密。

2023年12月,辉瑞完成对ADC明星巨头Seagen的收购,耗资430亿美元。借该次收购,辉瑞获得4个已获批ADC产品(Adcetris、Padcev、Tivdak、Disitamab vedotin),以及众多处于临床阶段的ADC管线。

加上2009年收购惠氏(Wyeth)而获得的奥加依妥珠单抗、吉妥珠单抗,辉瑞已至少手握6个ADC产品,这在MNC中首屈一指。

经历过COVID-19产品销售大幅下降而带来的营收缩水之后,找到新故事,是这家“宇宙大药厂”的首要任务。而在ADC板块的渐次布局,无疑是一条重要的“故事线”。

这条故事线还在不断延展,今年1月7日,辉瑞与AI初创公司PostEra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就ADC药物开发达成一项新合作。

据外媒报道,双方将利用PostEra的AI平台Proton来推进包括多个ADC药物、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交易总金额高达3.5亿美元。其中,辉瑞为ADC药物开发支付的预付款达1200万美元。

这本次合作将如何助力ADC药物开发?“起大早赶晚集”的辉瑞,现如今在ADC“战场”上的实力如何?



1
首付款1200万美元,优化有效载荷
这并不是辉瑞与PostEra的首次合作。
早在2020年底,辉瑞就曾与PostEra围绕小分子药物发现开启了首次合作。随后不久,2022年1月,双方决定扩大多靶点研究合作,并共同成立AI实验室,共同推进多个临床前药物发现项目。
官网信息显示,PostEra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AI技术辅助药物开发的公司,目前已建成一个端到端平台,以打通药物化学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闭环,提高药物开发速度和质量。
针对本次与辉瑞的合作将如何赋能ADC药物开发,PostEra首席执行官Aaron Morris日前接受采访时称,PostEra将利用其平台优化ADC中的有效载荷。
“ADC领域的关键创新,正在于将ADC的载荷设计视为小分子化学挑战的思维方式,”Morris说,“载荷部分通常是一种类似细胞毒性天然产物的小分子。这里的重点创新在于思考——我们能否更好地设计载荷以针对特定机制或靶点,并利用AI来完善载荷的设计?”
从采取非人源化抗体到采取人源化抗体、全人源化抗体,ADC药物已经历三代技术变革。包括有效载荷优化等在内的ADC技术迭代升级,被视为ADC行业的下一步重要研发趋势。
图源:BCG波士顿咨询《新征程、新视野——抗体偶联药物的崛起与展望》
就药物结构来看,ADC由抗体、有效载荷和连接子组成,是以能够结合抗体的特异性和有效载荷的高细胞毒性,进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至于起效过程,简单来说,进入血液循环后,ADC的抗体部分能够特异地识别、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靶抗原,形成ADC-靶抗原复合物并由此进入细胞。随后,连接子将在特定环境下发生裂解,释放出有效载荷、杀伤肿瘤细胞。
载荷被认为是ADC的“魔法弹头”。目前,FDA批准的ADC,有效载荷包括抗有丝分裂剂、DNA损伤剂、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等。通常而言,大多数有效载荷具有中等至高水平的疏水性,这使其能够从表达靶标的肿瘤细胞扩散到邻近的、靶标表达有限甚至不表达靶标的细胞,整个过程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由于异质性肿瘤中同时存在表达抗原的细胞和未表达抗原的细胞,旁观者效应对于成功根除异质肿瘤至关重要——它能够确保即便部分细胞不表达靶标,也能够被有效载荷杀死。
不过,疏水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疏水有效载荷易被多药耐药蛋白识别并转运,进而降低ADC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疏水ADC分子更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聚集体,这导致其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而清除,并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此外,疏水性偏高的ADC更容易被肝脏摄取,有引发肝毒性的风险。
寻得ADC药物疗效和毒性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在这方面,AI或许能够为更高细胞毒性、更低免疫原性、更好稳定性的载荷设计提供新思路。除此之外,针对ADC药物的耐药性局限,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载荷或许也能带来突破。
辉瑞的此次“加码”前景还未可知,但值得期待。毕竟,PostEra的实力正在更广范围内得到认可——辉瑞之外,PostEra还于2023年与安进签署一项协议,并与NIH就抗病毒药物开发达成合作。

2
 “起大早赶晚集”:进军ADC坎坷之路
用“起大早赶晚集”来形容辉瑞的ADC开发之路,再贴切不过。
现如今,ADC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一个备受青睐的热门赛道,以至于有“人人都爱ADC”一说。但早在2009年,这个赛道还远没这么拥挤时,辉瑞就通过收购惠氏,拥有2000年获批的全球首款ADC药物Mylotarg(吉妥珠单抗)
Mylotarg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一度被视为肿瘤领域的重大突破。但遗憾的是,由于在上市后的SWOG S0106研究中未能继续证实该药物的临床获益以及观察到的安全性问题,辉瑞于2010年主动将其撤市并重新进行研究。
2017年,改良版Mylotarg回归,用于初诊CD33阳性AML的成人患者,以及复发或难治性CD33阳性AML的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治疗。同年,辉瑞第二款ADC药物Besponsa(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欧盟和美国获批上市,用于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不过,前述二者的商业化均并不理想,与“巨弹药物”相差甚远。以2023年为例,Besponsa全年仅产生营收2.36亿美元,同一时期,由罗氏和ImmunoGen共同研发的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超22亿美元,几乎是Besponsa的十倍。
伴随着ADC潜力的显露和越来越多“十亿美元大药”的出现,也考虑到COVID-19翻篇和部分药物专利保护期迫近所带来的业务下滑和营收压力,加之自身并无什么拿得出手的药物开发平台,2023年,辉瑞按捺不住再次下场,豪资430亿美元拿下ADC明星药企Seagen。
后者一度是ADC界的“龙头”——彼时,全球获批上市的16款ADC药物中,除Seagen自主研发的三款(Adcetris、Padcev、Tivdak)、与荣昌生物联合开发的一款(Disitamab vedotin)之外,还有两款使用了Seagen的ADC技术(Polivy和Blenrep)
这笔交易对辉瑞的加持是多方面的:一来,能够通过专利保护时间尚算充裕的四款商业化ADC药物缓和营收下滑的颓势——2023年,辉瑞的营收几乎腰斩,从逾千亿美元跌至584.96亿美元。而Seagen已诞育出“巨弹”:其开发的Adcetris,主要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2023年销售额超16亿美元。
二来,Seagen的ADC平台能够带来相对可观的想象力,以其在ADC领域的多年积累和技术能力,未来也许能够开发出足以让辉瑞持续位列ADC一线MNC的新品。
2023年年度回顾中,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预计,Seagen将在2024年及以后成为重要的增长贡献者;2024年2月底的肿瘤创新日活动上,辉瑞再度表示,伴随着Seagen的并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ADC药物的开发,瞄准新靶点、改进差异化有效载荷。
结合2024年度前三季度财报来看,Seagen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扛起了部分“大旗”。在明星药物Ibrance、Inlyta营收下滑的情况下,辉瑞2024年前三季度在肿瘤领域的营收分别为:35.49亿美元、39.56亿美元、40.43亿美元,合计115.48亿美元。
其中,Seagen自主开发的三款药物为之贡献超20亿美元。但距离罗氏那款连续三年销售额都超22亿美元的Kadcyla,无疑仍有距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辉瑞2024年前三季度在肿瘤领域的营收;图源辉瑞官网
430亿美元的投入能否换得相当的回报,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不过,讨论这笔交易是否存在溢价之余,辉瑞后续的研发支持、团队搭建和商业化能力也尤为重要。
团队方面,完成对Seagen的收购后,辉瑞一度成立集研发与商业化业务于一体的肿瘤事业部,由公司前研发主管Chris Boshoff独立领导。但后者已于2024年11月被任命为辉瑞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裁,任命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而辉瑞的肿瘤学研发团队将保持其完全整合的结构,由Roger Dansey担任临时首席肿瘤学负责人。Dansey退休前将协助Boshoff选择一名新任负责人。

3
逾70条ADC在研管线,临床II期过半
ADC赛道的想象力还远未被发掘,而辉瑞正在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布局、追赶。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分析显示,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已从2018年的2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1%;2023年到2030年期间仍旧将以30.3%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62亿美元。
就药物开发来看,ADC巨头第一三共仍是手握最多在研管线的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该公司共有83条ADC管线,而辉瑞紧随其后,以74条位居次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管线推进进度来看,辉瑞并不算十分靠前——整体来看,辉瑞开展的ADC药物管线超一半(39)集中于临床II期阶段。若以进入临床III期的管线数量为计,排名第一的是阿斯利康(28),第二是第一三共(27),默沙东和恒瑞分别以19、14占据第三、第四位,而辉瑞以12条排在第五。
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相关的发言中,Bourla特别提及了三款ADC药物,分别为目前处于临床III期的Sigvotatug vedotin、预计于2025年进行注册试验的PDL1V(系潜在“first-in-class”PD-L1靶向ADC),以及Disitamab vedotin——该药物正在进行两项针对尿路上皮癌的注册意向试验。
今年初,辉瑞登记了一项Sigvotatug Vedotin+Keytruda联合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拟与Keytruda单药治疗“头对头”对照;此前,Sigvotatug Vedotin已在二线治疗中启动与多西他赛的“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
而Disitamab vedotin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特定胃癌和尿路上皮癌患者,并获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作为单药治疗接受过2种以上全身治疗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该药物与Keytruda联用,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辉瑞高管此前指出,这一组合可能成为一线治疗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的新标准。
对数百亿美元市场的争夺俨然一场战争。目前来看,辉瑞已经备下足够多“子弹”,至于最终的战果如何,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1.Pfizer Inc. - Financials
2.弗若斯特沙利文《偶联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4)
3.https://mp.weixin.qq.com/s/jv9SgzWXuzcmKTd5nE_zYA
4.https://mp.weixin.qq.com/s/wjSgVnV2IiTA7HlcLDitiQ
5.https://mp.weixin.qq.com/s/fayRjngY25VgHhAKTxFNuw
6.https://mp.weixin.qq.com/s/5F602no7Ic8hO2AeTQxhmw
7.https://mp.weixin.qq.com/s/zAuh7sq8YCXlXeOOtQygJQ
8.https://postera.ai/news/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