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过完了,春节“终于”过完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不同的人对过年的不同心境。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每一个年似乎都不好过。“有对象了吗?”“你同学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找对象到底啥标准啊?”亲朋好友各种“问候”让单身人士大过年的都不安宁。不过同样是单身,男女的称呼却在悄然发生变化。单身男是“剩男”,单身女却已经成为“胜女”了。单身男士们,着急了吗?压力山大了吗?(以下内容整合自东兴证券、中信证券等券商研究报告)
一、“单身”群体扩大 已成潮流
从现有数据来看,一方面,由于性别失衡、男性人口绝对过剩,有千万数量级的男性被动单身;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单身。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7》,根据抽样比进行折算,估计2016年20-49 岁的男性比女性多1338.35 万人。此外,2016年未婚人口总数为2.18 亿(男 1.29 亿,女 0.89 亿); 离婚人口总数为2199.28万人(男 1244.32 万,女 954.96 万),
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 2.40 亿。
从世界范围来看“单身”已成为“常态”。单身人口已占到美国成年人口的 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中国仅为14.6%。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微观个体选择日益多元,主动或被动选择单身的人将越来越多,
比照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和韩国,按两国的平均单身人口比例计算,未来中国的单身人口可能高达4 亿。
二、单身是无奈 也是选择
被动单身:性别失衡导致,男性人口过剩。据测算,2025年前后将有2000万到 4000万男性将无妻可娶。社会各界对性别失衡的形成原因有比较一致的分析,通过总结相关资料,性别失衡的形成机理如下图所示。
历史上我国曾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单身潮。而相较于过去三次“被动式”造成的单身,当前的单身人士更多是因追求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而选择的“主动”单身。
三、“剩女”已变“胜女”
优秀“胜女”越来越多,且相对独立。2012年我国的本科生中女生已多于男生 , 且女生优秀比例更高, 高校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和良好的比例为62.4%,高于男生 9.7个百分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女生占64.5%,比男生高出4.8百分点。
东兴证券保守估计未来具有本科学历的“胜女”(27-34岁)至少有130万 。
这类群体的代表 为 “ 三高女”(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 和 “白骨精”(白领、骨干、 精英)。她们学历层次较高 ,能获得稳定收入且高于平均水平。对自己的工作投入的 精力较多, 没有空闲时间寻找恋爱对象 , 交友范围比较狭窄,异性朋友少。
一般来说,平均可支配收入超8000元的单身男女被称为“单身贵族”。而在单身贵族中,女性的占比高于男性,换言之,经济独立且消费能力高的单身女性日趋增多。
三、单身潮引发七大社会问题
1、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在宏观层面, 男性过剩问题可能会引发犯罪和疾病传播。有调查发现,各城市犯罪人员中外来人口占比较高,最低也有70% ,最高已到90% 。“过剩男性”集中在社会底层,在现实的挤压下走上违法犯罪的概率增大,有研究显示,性别失衡与犯罪率为正向关系 。
2、人口问题连锁反应
按照人口学家的观点, 单身潮如同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会引发诸多问题。单身潮来临,结婚率降低,婚姻匹配的搜寻成本上升,有些人为摆脱单身会选择降低择偶标准,降低了婚姻的稳定性,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的双重作用会使生育率降低,适龄劳动力将进一步短缺,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3、加剧阶级固化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一桩婚姻不仅仅关系到男女当事人双方,更被视作两个家庭建立起的某种契约关系。 在“门当户对”、“男高女低”的大背景下,婚姻带来的资源整合作用被性别失衡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放大,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阶级固化 。
4、心理影响
珍爱网发布的《2015单身心事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男女中焦虑感十分普遍。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5.2%的男性和18.6%的女性表示完全没有危机感。针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有85%的男性表示有危机感,其中20.31%的男性表示感觉自己要孤独终老,内心极度不安。同样更有近80%女性受访者存在“有自己的坚持而又不愿意将就”的矛盾心态。
5、成婚成本
性别失衡现象的持续使得男女成婚成本发生变化。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适婚女性稀缺,会因稀缺性具有更高的婚姻市场议价能力,成婚成本升高,加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提升,结婚成本不断刷新纪录。
6、家庭传统观念和收入决策
一方面,适婚女性的缺乏,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女方已在农村婚姻市场取得绝对优势,使得子嗣观念、婆媳关系等都有转变。西安交大李树茁教授团队300多个县的田野调查显示,巨额的结婚成本,把多子多福的逻辑颠覆了。另一方面,迫于居高不下的成婚成本,未婚男性及其家庭不得不为婚配而储蓄,从经济总体来看则是储蓄率增加,消费被推迟。
7、养老问题
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措施主要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只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最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生育率的下降、单身人口的增加促使家庭养老形式向社会公共服务养老转变。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尚不健全,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护理人员、医疗服务机构存在较大缺口。设想大规模单身人士步入老年阶段,他们的父母的赡养扶助、他们自身的养老问题会进一步激化养老产业的供需矛盾。
四、单身消费市场待开发机会大
城市单身男女乐意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乐趣的产品或服务买单,并且乐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英敏特报告显示,电影电视剧、旅行、运动健身是单身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领域。
分性别来看,单身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的兴趣明显浓厚;而单身女性则更偏好护肤、时尚潮流和健身等方面。
中信证券根据单身贵族吃喝玩乐的特性,总结出有娱/有闲/有颜/有别四个层次的受益子行业。
(1)有娱:
单身贵族喜欢沉浸于娱乐休闲活动,在游戏、网络剧、电影等娱乐活动上的时间较长,付费意愿仍有提升空间。
(2)有闲:
单身人士食品消费时长、价格敏感度低,口味优先,休闲零食以及私家火锅受偏好。
(3)有颜:
因单身人士社交需求强烈,男性运动营养、女性美丽健康、家庭烘焙等高颜值子行业受益。
(4)有别:
个性化需求下,定制化产品吸睛能力大幅提升,结合大IP+营销互动娱乐化+线上渠道便利化,持续创造销量新成绩,带动消费品本身与营销行业载体一同快速增长。
东兴证券建议从单身潮带来的社会问题寻找产业机会
社会安全产业机会分析: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发便于女性使用的防身用品,例如防身喷雾、蜂鸣器等;提供针对独居女性的安全防范产品,例如警报装置、快速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