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成为重塑广播电视行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江苏台”)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引领创意,以智能赋能未来”发展理念,通过战略布局与技术深耕,将AI技术全面融入内容生产、创意孵化、用户交互及品牌运营的各个环节,加速形成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媒体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带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
江苏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在行业率先组建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深入研究跟踪人工智能技术,紧密围绕媒体业务,聚焦场景化、流程化、平台化、特色化,探索应用场景,加强技术转化,形成业务应用,有力赋能全媒体内容生产创作和高质量发展,并逐步培育了人工智能融媒应用服务新生态。
以“工具化、模型化、平台化”为策略,围绕内容采集、制作、审核、发布、管理全链条开展分析研究和应用转化,强化本地部署和自主研发,研发个性化的专属模型,加快新技术应用落地。
(一)强化工具本地部署和自主研发
人工智能具有超强的内容生成能力,与广电媒体的业务场景高度贴合,特别是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图片生成工具,Suno等音频生成工具已经在视听内容生产中大展身手。充分把握这些工具的使用规律和应用场景,是广电媒体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基础。
江苏台自主开发了AI Hub 智能工具平台,实现包括DeepSeek在内的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个类别,国内外近100 款智能生产工具的本地部署和汇聚使用,涵盖智能写稿、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等功能。自主开发荔拍短视频、智能剪辑、新闻直播智能拆条等生产应用工具,实现了素材的快速匹配、拼接和智能分发,为内容创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
(二)开发适配广电业务场景的专属垂类模型
在模型开发方面,基于自有数据,通过自主研发、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发个性化的专属垂类模型。江苏台基于自身“荔枝云”计算平台强大底座,以及“40万+”小时全媒资产、“60+”县融海量用户及“1300+”项政务服务结构化数据,联合南京大学开展多模态视听模型的研发工作,训练多模态融媒、高真实感三维场景重建、交互式可定制化三维数字人等模型。同时,加强对国内外市场上各类通用模型、垂类模型的调研,以平台的方式广泛集纳多种大模型能力,各取所长,形成面向各种场景的应用和服务。
(三)打造场景化、流程化、服务化应用平台
全面升级“荔枝”云计算平台,包括算力平台及调度引擎、大模型平台及调度引擎建设、垂类模型训练、专属知识库构建、智能体平台建设等,并与生产发布系统打通,重构全媒体、全业务、全链条生产发布流程,实现人工智能在各业务链条、各制播场景中的一体化运用。上线“AI江苏”智能体编辑制作平台,通过构建智能体智慧编排与应用调度引擎,与外部通用模型、开源模型以及相关专业模型形成有效协同,具有较强长文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具备独立思考、感知环境、调用工具并做出决策、完成目标的能力。
新闻宣传、内容创作等是广电媒体的主责主业,江苏台提炼典型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渗透到生产流程中,全面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效率、创意、效果。
(一)丰富表现形式,提升内容创意
人工智能可创造丰富的视音频内容,带来看似不可能的视听体验,丰富内容创新的维度。江苏台多个内容生产部门在文案、海报、创意设计等工作中深度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大主题报道《新质生产力在江苏》中,主题 MTV的视频、歌词、配乐全部由AI创作完成。
在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中,借助AI重现千年运河繁华景象;在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中,AI数字复原技术让记载在画册上的人物形象得以动态化呈现。
《非诚勿扰》全新推出 0号女生也就是数智人“小零”,背后是以《非诚勿扰》节目十五年来的情感大数据为基础,由南京大学与江苏台共同研发的情感模型,融合文本、语音、行为识别、情感分析和智能匹配等多项先进技术,以实时交互体验的未来数智人形象亮相,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2025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强化科技融合艺术,张艺兴与陶喆合唱经典曲目《找自己》时,舞台上惊现AI数字人“张加帅”,二者互动,让节目设计充满叙事张力。AI正在成为内容创新的源动力。
(二)重塑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广电媒体每天需要生产海量内容,除了广播电视节目外,还要创制大量短视频等融媒产品,以智能写稿、智能剪辑、智能审核等组成的智能化生产流程正在成为广电媒体提升生产效率的“常规武器”。聚焦不同场景的技术赋能,围绕内容采集、制作、审核、发布、管理全链条推出人工智能应用。
在新闻生产场景中,自主开发的虚拟数字主持人“小然”已经承担日常新闻播报;《正午江苏》、《新闻空间站》、《法治在线》等多档新闻节目已经全面采用RCS数字人AI配音,显著减轻了主持人的工作负担;自主研发新闻智能化生产系统,使用AI技术对文稿、素材进行分析,生成符合文稿内容的视频,结合智能体编排,可实现写稿、剪辑、配音、字幕、审核、分发全流程的智能化,编辑记者只需在每个流程节点审核把关,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在综艺生产场景中,利用自主开发的智能剪辑工具,使用AI技术对多机位拍摄的人物进行景别、人脸、画面等内容的识别,生成多角度的专属个人视频,并可实现自动横转竖。
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中,可对新闻节目进行智能化拆条,节目直播的同时实时生成新闻视频片段,实现视频内容的快速剪辑和发布;可根据不同分发平台的风格,综合节目内容的主题、节奏、情感等,自动总结剪辑出精华部分并进行合成,实现短视频的一键生成。
(三)优化体验场景,增强用户黏性
近日,正式上线全新视频客户端“ai荔枝”,全面挺进移动互联网主战场,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不同,“ai荔枝”注重“好看、好玩、好用”,在用户数据实时分析、AIGC辅助生产、用户深度互动等方面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性地推出荔枝智能体助手,集成虚拟节目助手、创作达人、生活小帮手等板块,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技术,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服务体验。在“虚拟节目助手”板块,智能体助手能够基于先进的语义理解技术,快速准确地响应用户的节目查询、活动报名、新闻线上爆料等需求;“创作达人”板块借助AI辅助创作工具,结合图像识别、文本生成等技术,助力创作者高效产出高质量的内容;“生活小帮手”板块通过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
术,打造“苏小闻”“苏小文”“苏小游”“苏小餮”“苏小服”“苏小康”“苏小娱”等覆盖新闻、文化、旅游、美食、政务、医疗、娱乐等众多专业垂类的智能体助手,为用户提供从日常生活到专业知识的全方位服务。
2025年春节前,“ai荔枝”推出AI新春送祝福功能,用户只要上传照片、关键词即可生成个人形象专属数字分身以及祝福语,确认后即生成自己专属的祝福图片,让用户感受到了别样的新春乐趣。
(四)助力运营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AI正在赋能企业管理,开启智能管理新时代。江苏台建设了融媒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实现ai荔枝、大蓝鲸、荔枝新闻、荔枝云集以及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多源数据采集、统一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功能,满足多部门运营需要。下属购物公司在呼叫中心引入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销售与客户交互数据的深度智能分析,精确锁定并筛选出高意向客户,显著提升了销售业绩。
法务部与技术部门共同研发了AI合同系统,利用总台历年来各类型合同对模型进行了训练与专门优化,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分析用户需求,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迅速匹配内置的合同行文风格和结构,自动生成符合媒体行业业务特点的合同内容。
广电媒体拥有高质量的媒资数据,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活其丰富的媒体资源,释放巨大的视频新质生产力,成为广电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满足自身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应探索能利用人工智能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人工智能融媒应用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