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封时光情书
虽然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希望此刻有我,你不会那么孤独。 时光电台、时光音悦台、时光邮局,等你一起来诉说最美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一封时光情书

那些行将走远的人

一封时光情书  · 公众号  ·  · 2018-08-27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真相看似在明处,其实往往是世人在暗处。


音乐:雨巷--逆耳




从色达回到成都已过13天,这13天里写了31406字的文案,还好最后得到的回应都算好。


回过头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这13天里,自己过得是有多邋遢:早上起床洗漱――打开电脑――一坐就是到晚上八九点――洗漱睡觉,就这样循环了13天。


嗯,有些讨厌这样的自己。


完成了大工程,就趁现在,写一写色达自驾行吧。



这次行程,完全是一场行走,放空的行走。


自从去了一次西藏,越加对高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对于藏文化更是无法自拔,我很享受稀薄的空气,空旷的蓝天白云,空气中淡淡的藏香味。


色达行计划了很久,因为想去,所以去。


在这儿之前我问了去过的朋友需要注意什么,他们都对我说了同一句话: 色达没有什么好玩的。


我在心里嘀咕: 你去过所以这样说,我又没有去过!



恰巧有两个小伙伴时间有空缺,可以一起前往,就这样,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出发。


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观察路上的行人,风吹着脸庞,累了就下车晒 太阳,发会呆。



因为是成都直达色达,导航时间为7个小时,实际我们用了13个小时。


雨季塌方、单边放行、317国道太窄、长卡车无法山角转弯、间接性的身份信息查证,最后我们一路夜行山路到了色达县。


山路的外栏不高,极度恐高的我,好几次以为自己玩完了,还这么年轻就要死了。还好,同行的两个小伙伴车技足够老司机。


ps:自驾不是开玩笑,国道山路更要小心,更何况有些并不是柏油路,司机谁合适请三思。



越往西走,你会发现生活条件越差,天气变化一秒一个脸,最大的问题是上洗手间,而唯一越来越多的是红色大字的 川菜馆


到了色达,我们徒步上的山顶,这比在平原走路难多了,走几步就大喘气,上坡。 ps:一定记得戴厚一点的口罩。


我没有被它的建筑所震撼,肯定看过太多有关于它的图片,震撼我的是那些 佛教徒



01


在半山腰有一个露天花台,供行人歇脚,仅带了一瓶水被喝完后的我,最后还是瘫在了那儿。


旁边坐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人穿着最厚的大棉袄,身边一件毛衣的我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怀疑的眼神盯了我很久: 你不冷吗? (还有一句有着藏语口音的普通话我没有听清)


我尴尬的笑了笑,用两只手环抱自己,冷,再跺跺脚。



女孩子突然脱掉自己的大衣,给我披上,素未谋面,仅凭简单的一两句寒暄,就愿意为你伸出双手。


这是我遇见的西藏人,简单温暖。


歇够了准备继续上山,脱下大衣准备还给他们,一转身,两人已经走到了返回路程的栈道中。


我不是不想还,而是我还没有高原上奔跑大喊的能力。


我就这样带着满身酥油茶味道的大衣穿梭在色达学院的小巷中,每一条光线,每一道风,每一口空气都如酥油茶一般 醇香温甜



02


在下山的路途中,我认识了我的新朋友, 萨纳 。说来也很搞笑,我们是因为他的被枕而结识的。


山还是有些陡的,倾斜角大概35度,下山的时候比上山更需要拐杖,脚趾一直戳鞋尖,那叫一个痛呀!


“哈哈哈哈”

“扔过来”

……


“啊”


我就这样被三个传递被枕下山的男孩,扔被枕其中某一环节击中后背。


你别说,他们的被枕真是厚实!加之下坡的冲击,我仿佛一下刚被太阳晒的懒羊羊烟消云散了,倍儿精神。


“对不起……”


罪魁祸首的萨纳用撇脚的普通话连连道歉。


“赔医药费,断了”,我开玩笑逗他。


他倒好,直接从包里拿出一个牛肉干塞给我: 比撒尿牛丸还有药效。


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聊着聊着就加了微信,还给臭美的他拍了几张孩儿照。



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 豫,我们都是贪玩儿的孩子。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出了我的心事,这句话,我会记一辈子。



03


这一路上,叩拜的,徒步的,骑行的,自驾的,进藏的方式不重要,只要心中虔诚,我想都是好的。


在马尔康路边歇脚的时候,两个穿着冲锋衣的大叔摘了路边的李子吃。


这种人就很讨厌了,小的时候偷果子还说得过去,好玩嘛,这么大了,基本的盗窃道理都不懂吗?


于是,我剁剁剁 (四川话:形容气鼓鼓,阵仗大) 的跑过去就骂, 大叔,这是你家的吗?怎么随便摘呢!


“这个就是我家的呀,我娃儿家的。”


满口成都话,鬼才信,你这一看就是成都人,啷个时候马尔康了。


后来互怼中才了解到,两个大叔都是“成都在路上”骑行理事会的会长和副会长。



十二年前是成都某酒店的董事长,由于酷爱户外,成了西藏第一批外来人,回到成都建了“在路上”。每一年夏季和冬季都会骑行上西藏,路边的李子树则是小吉家的。


小吉来自马尔康,5面前在马尔康街道拦路人施舍盘缠,家里还有一个3岁的妹妹,那一年小吉15岁。


这样的孩子在国道上还有很多,哪怕是在八廓街,依然存在。


我们常说生活是公平的,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你羡慕着别人,而又有多少人羡慕着你的生活。


可能你们觉得我在夸大,但是待你走过去西藏的路,一切你都一目了然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商业大亨那么喜欢去西藏的原因之一。


在那里,你才会100%的审视自己的一生,看淡很多,宽心很多,一切都市的忧愁都烟消云散。



04


在成都宽窄巷子星巴克旁有一家 壹丁咖啡 ,咖啡店的老板是一个糟老头,纯正的成都老江湖。


虽然总是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但是行动起来一点儿不马虎,扛咖啡豆、磨咖啡、搬石凳子……从来没有虚过。


扯远了~讲讲老丁的故事吧,他可能更真实的反应了317上的孩子们的生活。


老丁是一个不喜欢说话的人,闷闷的,啥事都憋着,急了就走一道317。



2000年,老丁名下已是几家公司的董事长,涉及的行业也是多样,汽车代理商、餐厅、服装店,而就是这样一个本应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商人,硬是成了仅一家咖啡厅的老板。


2000年 ,老丁查出胃癌 ,医生嘱咐其要多运动,一度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了多次。


应该没有人是不恐惧死亡的,他怕了,公司也不管了,所有的资产也都建立了基金会。一个人拿着二十万,在宽窄巷子一个50平的木瓦房开办了一家咖啡厅。


招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西藏认识的孩子们,来自纳木错的阿西,来自辛巴的星佳…


近几年为了他们有更好的发展,老丁自费他们的台湾、英国、法国等高等咖啡教育学费。


这样的人很多,如果了解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是西藏,西藏也不是西藏。



05


这次的色达行,我之所以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们,在稀薄的空气下, 你唯一想的就是不要缺氧,活着。


而在城市里,我们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本身,这不是吹捧。


生活,哪里需要那么多的仪式感。


我跟很多咨询我西藏自驾行的人都说过一句话:【这将是你绝不后悔的一次旅行,甚至去了一次还想去一次。



西藏的魔力到底有多大?藏文化的熏陶究竟有多大?当你看着白蓝红黄兰的经幡,洁白如镜的白色哈达,慈祥老人沉默旋转的经筒,三岁孩子在牦牛身后玩水,绵延不断的山脉白云蓝天,坐在藤椅上盖着帽子的老者……


无数的画面,会让你定格在脑海,挥之不去,时不时回味。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去了感受色达,就会去西藏的原因。


而这次自驾,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是生死。



07


中国人总是会避开死这一个词,就算街头一只蝉死了,也都会觉得晦气,绕道而行,这一天如果打麻将输了,更会叨叨说都怪那只死蝉。


色达的天葬是很出名的,很多人前往也只是想看一看这一壮观的死去的方式,拍个照,证明自己来过。


ps:在藏文化中,死的方式有火葬、天葬、水葬。火葬也与城市中有些不同,他们是烧了尸体后就烧了,灰也不会要;天葬就是喇嘛坐在塔尖祈福吸引斑鸠的来临,活生生的等着鸟儿将尸体吃完;水葬就是将人整个放入湖里,所以他们一般不吃鱼,也有这个原因。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呢?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工作、朋友……


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08


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 赤裸裸 的自己:


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


我们总是以 无聊 琐碎 的喧闹和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这不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


我们以一种 虚拟的身份 生活着,处在一个荒诞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假乌龟差不多。


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过于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


这个世界似乎真实的让我们可以确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



那么,如果我们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越来越多的人,将人生建立在永恒不变这样的错误信念上,他们空洞而琐碎,就像敦珠仁波切说的那种无意识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


年轻时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幢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后,准备退休。有些人面临最大的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万圣节要邀请哪些客人。


我们的生活单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还能怎样过日子。



生活节奏如此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


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他们的奴隶,只为 掩饰 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消磨殆尽,只为了 维持 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变成要确保每一件事情 安全可靠


如果我们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实并继续活下去,为什么还要盲目地认为死亡是终结呢?


为什么不尝试探索来生的可能性呢?



如果我们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务实,为什么不开始严肃的反问自己: 我们的真实未来到底在哪儿?


毕竟,很少人能活过一百岁,过了那一点,就是未知的永恒……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我们一生都在为无关紧要的 “责任” 忙碌。


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时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找不出时间。


即使是早上刚起床,也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扫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做早餐……一大堆数不完的名堂。


然后,有衣服要整理、挑选、熨平,然后再折好,还要梳头发、化妆。


整天的时间都被电话和琐碎计划等许多的“责任”占满,一筹莫展,也许称之为 “不负责任” 还比较妥当。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 ,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击力让我们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生命毫无选择余地,丝毫无法做主。


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情形感到难过,会从噩梦中醒过来,全身冒冷汗,怀疑“我是怎么过日子的”。


但我们的恐惧只维持到早餐时刻,到拎着公文包出门时,一切又回到原点。



藏语称身体为“I”,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 ,像行李一样。


每次他们说“I”时,就是在提醒自己,自己只是旅客,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


因此藏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以免让心分散,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



最近滴滴事件让我脑海里不停的问自己一个问题: 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是 什么?


我得到的答案是: 成功地推销轮回,彻底让心混乱。


对我来说,现代社会似乎赞颂着偏离真相的一切,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劝阻人们相信真相确实存在。


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快乐”,但实际上却 阻碍 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在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沮丧,进而把我们培养训练为 “消费机器” ,让我们贪得无厌,不断往前进。


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沉溺环境。


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我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虚假的希望、梦想的野心,带给我们的似乎是快乐,实际上只有痛苦。


它使我们如同匍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几乎饥渴而死。


可现代轮回所能给我们的却是一杯盐水,让我们变得 更加饥渴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还有一样东西更不可测, 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


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


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Ending:


生死是一个蛮沉重的话题,但是我还是想借助这次色达行的认知来阐述这一话题。可能不是很深道,希望对你们看待生死这一话题有一定帮助。


整篇文章略长,谢谢你看到最后, 关于生死 如果 不同 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想了解西藏自驾行,可随时咨询我,我把我知道的都给你。


那么,现在就,


晚安。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没有看待方式。



蔺小豫

立志从小文青变为女流氓



如果可以  愿你待久一点  愿与你谈天说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