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斯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白话时事  ·  极端鹰的特朗普安全外交团队 ·  6 小时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Beijing's ... ·  16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户外运动为何魅力十足? ·  19 小时前  
CHINADAILY  ·  Auto Guangzhou 2024 ... ·  4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斯林

我怀念每个月生活费1500块的日子

雷斯林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3 23:39

正文


01


大学的时候,爸妈给我每个月1500块钱的生活费。大一大二是1200块,然后从大三开始涨到了1500块,说是物价涨了,也给我涨一点让我可以过好一点。


1200块在上海能买到什么呢?


我记得学校食堂吃一顿饭,吃饱要至少十二块钱,宿舍楼下“红房子餐厅”吃一顿酱爆猪肝盖浇饭要十五块钱,如果要加个椒盐鸡腿需要多七块,加个蛋要两块。


这样算下来,就算不出去吃,每天吃食堂或是小馆子,每个月花在吃饭上也要将近900块,如果偶尔聚餐,可能还要更多。


手机话费每个月至少一百,买书本每个月至少一百,其它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费用就算一百吧,加起来怎么都要一千两百块,应该一分钱都剩不下来。


事实上那会儿,我用这每个月一千两百块,还能去市区看一次话剧,还能买上几张魔兽世界点卡,还能偶尔和同学去KTV唱一次歌——因为我那时每顿饭都吃五块钱一个的饭团。


当然新衣服肯定是不可能买的,我那时候也毫不在乎。那种正儿八经的昂贵话剧,演出也是不可能看的,基本都是看80元一场的学生作品,或是花80块,摸进上海的MAO LIVEHOUSE,跟着满场的穷学生,甩一个晚上的手。


偶尔也去市中心玩,去徐家汇,在美罗城的美食面前逛着,看着,没钱买。港汇是万万不敢去的,那里无论是衣服还是食物,对我来说都太贵了。


挺惨的对吧。


02


暑假的时候,我实习过不少次,都是在上海。


一次是在广告公司,工资是100元一天,扣除暑假住学校宿舍多交的钱,每个月也就剩下2000元左右生活。但那家公司在常熟路,又是出了名的工资高,所以公司同事没事喊我们出去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都瑟瑟发抖。


其实最开始我和他们去过一次,结果那家餐厅最便宜的三明治要128元一个,三明治上来后我根本没吃饱,但几乎用掉了我三天的伙食费。


从此我再也没敢和他们一起吃饭过。


还有一次是大四在某互联网公司实习。


那时候说起来真的挺可怜的,我学校在松江,实习公司在张江,中间隔着大半个上海,如果每天坐地铁通勤,那来回得四个多小时,所以只能租房。但我那会儿实习工资是120元一天,租房就要用掉大半收入,还租不起公司附近,不得不公交转地铁才能去上班。


那时候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以前也有写过:


最早实习的公司特别偏远。

附近没地铁站,偏偏那又是一家科技公司,口号是什么“人性化的科技”,什么都要讲究个科技与自动。

到公司自动指纹打卡,进了办公位自己到邮件里查收今天的任务,完成后在系统里提交然后接下一个任务,午餐晚餐自己在系统里点好,前台帮我送到办公位上。

在我看来,他们很忙,永远面无表情,从上班到下班。在他们看来,大概我也是。

整整一个星期,几乎没和人面对面说过话。


那个冬天特别冷,每天夜里我都会在网上帮陌生人写故事。

有一天空调坏了,缩在被窝里听一位读者倾诉。

她说她男朋友不告而别,她非常痛苦,一到晚上脑袋里就全是过去那些事。

“过去他会像这样抱着我睡觉。你知道吗,今天好冷”

“恩,确实好冷。”

“所以我想如果你可以帮我写个故事,把故事写温暖点吧。”

“好,一定让你们好好告别。早点睡吧,我慢慢写。”

打下这行字的时候我正因为寒冷在被窝里缩成一团,刚拿下耳机想要舒展舒展筋骨,隔壁小夫妻夸张的呻吟声立马就传过来,直往耳朵里钻。

女的动静大,男人动静居然比女人还大,我至今想不通一个男人那么大动静是为什么。加上那会儿刚分手,心情抑郁到无可附加。

当时就想到一句话。

习惯一个人了还好,如果从两个人的状态突然回到一个人,再被刺激一下,那感受绝对难忘。


第二天一样起床,一样排队,一样挤根本挤不上去的公交,一样跟着一大群人挤上满满当当全是人的车子。

车上人挨着人,都低着头,拼了老命地以各种奇葩的姿势掏出手机来刷。

公交站台上人山人海,公交门口堵着十几个没能上车的乘客,无力地拍打着门。

突然明白大概不止我,所有人都很孤独。

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个公司所有员工清一色在20多岁时都结婚了。

我们的孤独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残疾。

没有人能真正解救你的孤独,但有个人陪着,总归会好受一点儿。

就像瞎子和瘸子,在这世上互相搀扶着向前走。


也挺惨的对吧。


其实这样的生活我维持了挺长时间。


刚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税前工资是6000元,交完各种税之后就只有5000不到。扣除租房的2000,在商区吃午饭,昂贵的1000,以及各种杂费之后,其实经济状况也没比大学时候好多少。


那会儿我不敢吃晚饭,每天夜里到家以后,实在饿得受不了,就自己下一碗面吃。


这碗面有荤有素,成本不到7元


也挺惨的对吧。



03


上面说的那些日子是真的没钱,是真的挺惨的,但也是真的有活力,每天啥都不想,过得真的非常开心。


记得有一次在佘山一个学生社团组织的Party玩得迟了,回去的公交,地铁全都没有了。就大家一起从佘山走两站地铁回在松江的宿舍。


我还记得那天有月亮,很大很圆。秋天的夜风凉飕飕的,吹在身上很舒服。我们在party上喝多了赞助商给的酒精饮料,追逐打闹吹牛逼,谈论假期,理想还有关于明天的一切。


如果那会儿有谁在后面偷听,一定以为我们刚拯救完世界。


记得月薪6000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一个月薪税后8000的职位邀请,去见老板前激动了一个晚上。整晚整晚地计划要换一个好一点的房子,要买那个看了很久的鞋子,要攒一点钱以防万一,要把自己手上的“老年机”换掉,至少换成最新的华为或小米。


虽然后来还是没去那家公司,因为总觉得老板明天就要跑路,太不靠谱,但那时候的开心绝对是真实的。


后来工作换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经济状况渐渐好起来,一直到现在,可能比95%的中国人经济状况都要好。但却再也没像从前一样开心过。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了知乎一个答案,来自知乎用户@KIWI,她在劝解一个月薪7000,在上海活不出“品质生活”的答主时写道:


他们坐定之后,开始聊天,声音特别大。
听他们聊着,他们四个都是河南农村来北京打工的,都在这个超市做理货员。其中一男一女是一对小情侣,另外两个人就总开他们玩笑。

然后这天是小情侣中男孩子的生日。
女孩子本来是要值班,为了跟他一起出来庆生,特地跟别人换班了陪他。
他们住的地方是超市给租的集体宿舍,男孩子一直说,很快就要当组长了。当了组长挣了更多的钱,就回老家盖房子娶她。

我记得特别清楚,男孩子喝了几杯酒之后,举着杯子豪气冲天:
「我现在每个月有3500块钱,等下个月当了组长,就能有4000块钱了!」
女孩子就甜蜜地笑着,红着脸点头。
另外两个人跟着开心起哄,说到时候就不用住集体宿舍了,还问他们什么时候回老家生孩子。

他们还说,在北京真好啊。比在老家挣钱多多了。

我和呆呆一直再没说话。
那个时候我们的工资都差不多是10k左右。
而2015年北京平均工资是7086元。

他们每个月只有几千块钱,但是在北京过得好快乐。生活有希望,未来有奔头。而我挣得比他们多好多,却还整天陷在纠结、无望的烦躁中。


答主的答案非常触动我,但她在后面把这种收入高了,却没有更快乐归结于“没有活在当下,没有知足”,我却不太同意。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想,仗着自己年轻,认为未来一切都会有的,而如果一切都有了,那一定什么都会好起来。


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想开了并不会让人快乐,只会让人逐渐失去活力,失去欲望,渐渐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然后在平静中失去快乐。


马云说他一开始并不想创办阿里巴巴,也不想赚这么多钱。丁磊说他创业过程中,赚钱只是带给他快乐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早已财富自由的大佬,依然奋战在第一线,然后说自己不是为了钱。


大家都说他们是在装逼,但我理解他们,我老板也说其实根本不是为了钱。


他们都只想保留住心中那一点欲望,那一点火。那种火就是青春和活力本身,失去了,那青春真的就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那个时候,买再多奢侈品,吃再多山珍海味,可能也没办法动摇你的心半分。你的心已经死了,下面等着的就是躯壳渐渐死去。



想想过去十年里,最开心的,就是父母决定要把我的生活费从1200涨到1500的晚上。这意味着我能每天给我的饭团加个鸡腿肉,还意味着我有机会在看演出的时候尝尝看他们的酒了。(虽然后来证明,他们家的酒和矿泉水没什么区别...)


那一天,我请几个朋友去宿舍旁的川菜店吃饭,喝了点酒,然后高兴的整晚都在聊理想,聊欲望,聊未来。


年轻真好啊。


我已经有快一年没和任何人掏心窝子说话了。


-END-


【推荐阅读】


被删重发:你没穷过你不懂


幸亏我不是个漂亮姑娘,否则我在研究什么好吃,别人都在研究怎么吃我



我常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文字

可惜没办法和所有人分享


所以我设置了自动回复

只要回复晚安会得到一些特别的话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