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点在老秘书视频号,老秘书邀请了@主任水姐和大家聊聊《搞懂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助你游刃有余》。
大家可以提前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本次免费公开直播。
谈一谈基层为什么会经常喊没人。
一个乡镇七站八所加上几个镇长书记,一般都有三四十个部门(有些部门是多个牌子),有些大镇甚至有百十来个部门,镇里的工作人员主要有公务员、事业编、农村干部、编外人员、派出机构人员、临时工。
我们县里一个7万人的镇有部门110个,工作人员286多人(不包括村干部),一个2万人的小乡有部门36个,工作人员142人。
一般情况下,除了领导干部30多人,生病不在岗位10多人,被抽调借调20多
人,基本上一个单位只有四分之三的人可以正常工作。
除去这当中一些人能力不足,工作马虎,或者关系网复杂,领导的亲戚朋友,这些人要么不怎么上班,要么上班也是混日子,又减掉一部分人,基本上乡镇就只有一半人正常工作。
所以,
工作多,任务重,一部分人天天加班,因为老实因为有工作能力。
一部分人工作轻松,一天显得无事可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些无事做的人就以为整个基层都没事做,其实是因为忙的人你没有看见,都在加班都在忙着做事呢。
每年都会有人员流动,有人退休,有人升职,这就有了空岗,加上各站所都喊无人可用,每年都会招新人。
但是新人进来之后往往会被单位使劲用,有一种叫“过度摧残”,小张、小王今年新招进来,编制是在农业服务中心,但小王被党建办抽去弄办公室资料去了,小张被综合办弄去办公室了,农业服务中心招了两人,但还是没有人来分担工作。
不管是在哪个站所办公室,新人都要经历一段苦日子。就是
加班是年轻人的,苦活、累活是年轻人的;年轻人多干是应该的,年轻人就应该多干。
但是在这个时候,年轻人是不能有怨言的,不能抱怨的,因为没资格、没资历。
多年媳妇熬成婆,往年来的自然把工作分给年轻人,自己就能轻松一点了。
所以年轻人熬出头的希望就是熬资历、熬时间,等的来了新人,自己能稍微轻松,能稍微解脱一点。
在这样的习惯和环境下,伴随着新人的进来,老人就逐渐开始当甩手掌柜,这里并不是说贬低老人或新人,说的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都要经受这样的锻炼,于是有一天没有足够的年轻人补充的时候,就会发现,老人用不动,年轻人没有。
基本上看到的乡镇工作状态都是平常
干多干少一样、上班不上班一样、干好干坏一样
。
主要是在乡镇这个熟人圈子,本土关系错综复杂,我们的管理制度又多又细,但基本上无法执行。
真要执行严格的制度自然要动某些人的利益,会得罪人,一般领导要是不愿意得罪人,不想干事创业,伤害的是老老实实干活的人,伤害的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很多领导都是来乡镇过渡的,来三五年过渡一下,有了基层工作经历,然后升官提职回城去了。
因此,
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许多工作也是能完成不出乱子就行,自己官位前程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某些领导只想着大力出奇迹,降低团队福利的情况下,通过加班、加活来压住底下人干更是无出头之日。
老实的听话的,这种人好指挥,不用白不用,什么工作都往他们身上放,还画饼说,“这工作非你不行,你要担当起重任”。
加上现在事情多,检查多,做得多的往往检查出来问题也多,天天整改天天被检查,最后还落得被批评甚至警告处分,相反,不做事或少做事的人因为工作少,承担责任少,反而年底成了表现突出,被评优。
造成了分配不公,真心实意做工作的老实人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做起工作来也开始应付了事,给基层工作带来更大的被动。
这就是基层现状,如果在这种基层工作生态中,你能突破重围,脱颖而出,有了这基层工作经历,可以说今后的工作中,再大的事都不叫事,再累再苦你都能应付了,毕竟,越往上工作越轻松,不然谁拼命往上爬去当大官,管得越宽越轻松。
你们觉得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