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田哲学
小众品位,大家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穿上“智慧”,穿上,更智慧 ·  4 天前  
哲学园  ·  DeepSeek使用的蒸馏技术有可能用来“偷 ... ·  4 天前  
哲学王  ·  中国一百年来的新年贺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田哲学

复旦教授:许多关于中国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2-01 21:44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作者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教授


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

中国公众和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

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01
古代中国历史
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一八四〇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至少,远不如公元一五〇〇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

某种程度上,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种权力太有快感了。但是,这种对个人的自我实现,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从上到下都是人治,所以在看起来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之下,绝大部分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我们为他们定的规矩,但是,我们自己都不想遵守规矩,特别是别人订的规矩——有权力的人尤其如此。这一点在中国历史和当下中国官场的各种乱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太沉迷于中国历史
导致闭目塞听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固步自封。

许多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一四六九至一五〇〇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

而英国在一六〇〇至一七八〇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

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固然可以大书特书,即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也都曾有过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这样的结果是,在追求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03
过分“自恋”
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

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并进而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04
怎么办?

要想多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都迫切需要转向。在科普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量。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

少点中国古代史,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现代史。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而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历史已经使得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都懒得了解世界,也没有能力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

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与此同时,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最近,我发现了一套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连环画世界名著》!我当时就恨不得给所有亲戚的小孩买一套。

看看这豆瓣评分9.7:


再看看这些十年前的豆瓣评论: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么好的编辑、文字、画风,以后怕是再不会有了……”

▽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 公认的好读好记忆
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翻阅
翻到“烂了”也看不腻

再仔细一看,这套神奇的书,第一次出版竟然是1988年,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

那句曹禺先生广为流传的名言,也是从这套书里来的:


△实拍 曹禺为此书作《序》部分

它把大体量的世界名著精炼化,浓缩成更加简明易懂的文字内容。

再配上风格百变的连环画,与名著内容融为一体,最大限度还原出每一篇文学作品的灵魂。
一幅幅画作,像静态电影一样眼前“播放”。

△实拍

每一本都是精心编排!每一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共有15册,分为欧美卷和亚非卷:

“欧美卷”共10册,包含60位作家的77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

“亚非卷”共5册,包括埃及、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文学名著。


我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小时要是有这么一套书就好了!

真心推荐给所有大人和孩子。
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套书。

现在再也没有这么多连环画画家,也不会有出版社花如此心血去做这样一套书。

今天是因为出版社35年后再次重印,我们才有幸能买到。

世界文学经典,巅峰连环画作

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欧美卷 10

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 - 亚非卷 5 册

都是由出版社直发,保证正版!建议两卷一起入手,官方定价460元,今天跟我团只需要258元(共15册,15斤重)收藏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