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天下午我还在努力搬砖,然后群里一连好几位同学发了相同的链接,虽然平时大家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但敏锐的我嗅到了一丝异样。停下活一看,原来是
成都积分入户政策的落实
。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在2015年底,就陆续有相关的新闻在酝酿。但我忽视了一两年来跌宕起伏的市场政策给大家造就了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大家有很多疑问,很多夸张,很多思考。
鉴于又又又很久没发文了,
我觉得是个写篇文章凑数的好时机
。
积分入户这件事呢,咱们今天长话短说,但又说来话长。基本的内容,简单的图释,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详见文末附图。
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下成都这次政策内因外果。
一、成都入户的变化及操作分析
简单来说,此次成都户籍制度改革新政,与原来的相比,
增加了积分入户,减少了购房入户
,原有的其他入户方式(基本)依然不变,咱们晚点再说这个。
先说购房入户。
为了吸引资金和人才,购房入户的历史由来已久,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在
2008年以前
,成都的购房入户标准是购买商品房或者二手房90平及以上。
此后,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汶川大地震,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成都房价更一蹶不振。为了振兴房产市场,
2008年后,成都入户政策由90平下调到70平
,迁入人员人均面积不低于27.89平米/人。
经过了6年的恢复,
2014年6月起,成都购房入户的标准再次回升到90平及以上
,具体要求还增加了两个
:一是取得了房屋产权证,二是在成都缴纳社保满1年
。
如何界定购房日期,
新房按照备案时间为准,二手房按照网签时间为准
。比如2015年1月购房,就需要90平+产权证+社保1年的标准了。
然后持续了三年半,到
2018年1月1日起,成都正式废止了购房入户
。
虽然还没有出台解释性说明,但是按照经验,在2018年之前购买的住房,按照备案/网签时间来区分购房入户的有效性。比如2017年12月购买新房并及时备案,2020年12月才取得不动产证(外加满足1年社保),那依然可以按照此前的购房入户政策来入户。
PS:12月1日,成都公安微户政称有疑问可以拨打
(028)86408110
来咨询,我打了一个中午都是占线,大家有耐心的可以试试验证下上述经验。
继续,那么,2018年1月1号之后呢?
购房入户狗带,积分入户闪亮登场!
我们来简单说下积分入户的那些条款,顺带简单算一算积分入户实施1年后一个普通蓉漂可以获得多少分?姑且叫他小王。
1、缴纳社保:半年5分,一年10分
。
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一般人可以辛苦累计到10分!小王得10分!
2、合法稳定居住:自有住房10分,租房1分,且每年1分。
扯什么
租售同权
?买房的明显更趾高气昂啊!
包括人才公寓的租赁,辛苦一年也才1分(当然外市人才也可以学历/技能入户)。
想辛苦挣这1分的,还是早点去办理居住证。
小王如果有房,说明此前已经很有可能有户口了。所以我们假设小王这里租房住,计1分。
3、教育背景指标:大专(含高职)以上学历,一次性加10分!
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表现在上次本科可以直接入户的问题上。实际上,这次是再次放宽人才标准,对于专科,高职生是一种安慰,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积分入户的人选范围。
假设小王是大专毕业,计10分,不难!
4、人口布局指标:2018年1月起,在东进3个新城、南拓5个功能区/产业园工作可以每满一年加20分;在北改4个聚集区/产业园工作每满1年可以加10分。
西控:WTF?没我啥事?
中优:咳咳,米兔!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政策的倾斜力度,要把人及人才积极地布局到东进和南拓里,顺带北改下。西控是没有指标,中优更是要疏解人口。
这些园区不好进,小王计0分。
5、人口梯度转移指标:2018年后,从五城区及高新西区、高新南区转移到本市其他区域工作或者居住的,每满一年加5分。
就业地和居住地同时转移到成都其他区县的,每满一年加10分。
这是个隐形的福利,将居住地(办理居住证很重要)或者工作单位迁移到二圈层龙泉、双流、郫都、新都、温江也算是转移啊!
这对二圈层其实利好,对大家来说,居住地的问题也好解决。
小王把居住地从内双楠搬到了航空港,计10分!
6、急缺工作10分,国家、省、市表彰25-15分,创新创业指标5-15分等等。
难,小王0分!
7、个人上年度纳税满1万加2分。参与志愿者服务、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每次2分,最高不超过10分。
假设小王是个努力挣钱的上进青年,纳税超过了一万。并且是个热衷志愿者服务2次,每年还要拼命卖血,哦不献血3次的公益暖男。
小王大赚12分。
8、年龄指标:45岁以下加10分!
哈哈,小王才20多岁,计10分!
有胡萝卜就有大棒,其他减分项:
1、近三年个人不良信用,每条减10分。
2、违法犯罪记录,减20-50分。
3、违反计划生育指标,减50分。
辛辛苦苦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够狠的
。
还好,小王全都没犯事。
汇总加和,
代表蓉漂的新一代奋进好青年,小王先生,一年后的积分是:53分
。
折腾了一年,还没及格呢!
再等一年呢?
53+33=86分,还是不够。
再等两年呢?
86+33=119分。
从2018年1月熬到了2021年1月,一路艰辛的小王终于获得了积分入户的资格!已从刚需熬成了改善。
接下来怎么办理入户就不铺开说了,从“成都公安微户政”里可以查阅。
二、成都积分入户的实质
第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蓉漂,想要通过积分入户,难倒不难,就是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成都酝酿了2年的积分入户,实质是什么呢?
设置这么复杂的机制,到底是在吸引人还是在赶人?
简单来说其实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口的布局,二是对公平重新定义
。
大家不难发现,众多的积分,都是紧紧围绕成都的总规而进行的,都是在
努力地疏解人口布局、优化人口结构
。
成都此前多年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换句话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伟光正的一个说法,从国家层面到了西南腹地,则成了吸血论的基石:“成都吸四川的血,主城吸郊区的血,南门吸主城的血”。
好,现在不“吸血”了,来“现富者带动后富者”,原因是到现在主城区(中优区)已经到了一定规模,要想继续做强做大,就必须找到另外的突破口,随之而来的南拓东进北改也就应运而生。
与其等主城区日趋饱和,缓慢增长,不如趁早布局其他新城,将人和人才积极的转移过去,摊好大饼,再集体发力,保证成都在西部的领先地位,这无疑是本地ZF对宏观经济、成都未来的一次对赌。
而我们,前赴后继的成都购房者,当然选择认可这种对赌。
话说回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成都要想赌赢这块大饼,在人的布局和人才结构方面,是要下大力气来雕琢的
。
而
户口和住房,无疑成为了吸引和调节人的有效手段
。
成都人口多吗?很多,但布局不合理,需要疏解。成都人才多吗?很少,需要大量引进。
2015年末,成都户籍人口1376万,成都常住人口1763万。时至如今,成都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2000万,很多人,但基本聚集在中心城区。
因此成都总规明确指出,今后
要适当控制西部地区城镇规模,引导人口向东中部地区聚集。控制、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加快发展天府新区核心区,都市新城则承接疏解、聚集外来人口..
则是
人的疏解大方向,所以我们看到了南拓、东进、北改区域的积分,所以我们看到了从六城区搬到二三圈层居住、工作的积分
。
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才,成都人很多,但是人才很少。今年以来各大二线城市陆续打响了人才拉锯战,在人才偏少,净流入人口偏少的现实下,成都当仁不让地实施了本科硬入户的政策,而此番积分入户,也不约而同的涉及到了人才指标。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过的
大专(含高职)以上可获得积分,然后急需紧缺工作等技能人才积分、个人贡献积分、创新创业积分
等等。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积分入户以外,其他成都人才引进4项入户政策依然原封不动的执行。
包括外市户口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证,45岁以下,硬入户;国外取得本科并国内认证的;单位推荐、社保局认定的技能人才;蓉城人才绿卡的人员。
如果你是有这样技能的人才,应不负春光不负名额。
再简单说下积分入户为何
对公平有了重新定义
。
大家知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意思之一在于,不患贫而患不均。
在此前,通过购买90平以上的住宅即可入户,这是财力的PK。而如今,通过
数据来源多样性,不以金钱为唯一指标的积分入户
,实则是一种相对公平,相对符合社会需求的办法。
如果说购房入户是拿金钱换时间,那么积分入户就是拿时间换空间。
另外,针对成都房子、户口之间的关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这里一并提一下。
当然,这涉及到一个大多数人认为的悖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底是先有房还是先有户口?
成都目前
入户可以买房,成都买房可以入户
。
但买房不一定必须要入户,入户也不一定必须要买房。
至于户口先行还是买房先行?我们看看可行性。
先说没有住房想搞到户口:
①2018年以后积分入户;②人才引进4项政策(含本科入户);③国家规定的23项入户政策。
再说没有户口想买到房子:
①成都非限购区域随便买;②大成都范围内,公寓、写字楼、商铺等非住宅(含别墅)随便买;③购买住宅,在限购区稳定就业且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年;④其他高端人才。
环环相扣,煞费苦心。
三、积分入户后,对成都房产市场的影响
昨天有群友就在讨论,积分入户后,则对于成都房产市场的影响如何?
“买房不能入户了,成都肯定没人来买房了,供需关系改变,房价要降!”
“积分入户太难,没人愿意苦等耗下去,房价肯定要降!”
…
先说个题外话,如果任何政策都视为房产调控的话,那么
所有的调控都是在影响交易行为,但是本质上房价的上涨不是交易行为造成的,而是通货膨胀,然而ZF又控制不了放水
,因此房价嘛,哈哈!
再说
购房入户和积分入户的人群多寡
问题。
想通过购房来入户,首先就是还没入户成都。就目前而言,能满足不入户就购房(限购区住宅)入户的人群,显然少之又少,仅仅社保满2年的稍微多些。但这群人要么已经买了,要么确实还没钱买,少之又少的人里面还有很少的比例在观望。因此购房入户政策终止后对购房者人数的影响,不大。
再说积分入户,能满足条件的人,正如前文我提到的蓉飘小王,基本要3年才有这样的资格。
而这样的人,依然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
通过人口政策来大规模影响购房群体,不太现实
。
如前段时间非常重磅的本科学历入户,在实施的4个月里,吸引到的入户人口为9万余人。
这9万人都买房了吗?
根据我孜孜不倦的统计,从7月20日到11月24日,
六城区新房成交15549套,二手房成交33251套,一共成交48800套
。
即便武断地认为全是本科入户人员带来的交易,也占总人员比例仅仅51.33%。
而个人预计,本科入户带来的购房比例
大概在20%以下
——这还是数倍于积分入户吸引力的政策条件。
所以入户政策不论怎样变化,2018年以后的短期而言,不能入户牵扯出来的不能购房、不能入学等问题,都
将迎来两三年的小幅利空。之所以说小幅,是因为积分入户和购房入户一样,不能成为主流,而市场的热度,往往会忽略和抵消这种利空行为
。
而在2018年之前的
12月里,或将迎来一波恐慌性入市
,虽然影响的购房者不多,但是影响的房东多。在市场氛围的烘托下,预计房价还有一波小幅利好,大家可以趁市场还没有明显反应,及早下手。
当然,
长远而言,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人口学历技能的提高,长期看好成都及成都房价
。毕竟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四、成都积分入户的那些BUG
成都的很多政策都有BUG,然后随着市场和社会舆论的反应,
再慢慢出台一些解释性条款,俗称打补丁
,“补丁一脉”的成都地铁对这种手法谙熟于心。
我们也发现了此次条款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释。在此例举一二,大家可以去打探下。
1、上文提到过的,2018年以前购买的住宅,若未及时取得产权证或社保未满1年,是否按照备案/网签来核定时间界限。
2、成都公安微户政图文中明确提到,积分在满100分后,申请入户需要连续缴纳社保5年以上。
这个连续缴纳,是否可以补缴?是否可以个人名义缴纳?是否在2018年之后才计算时间?
3、市政府公开文件成,该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若辛苦积分到2023年2月才满足条件,是否依然可执行该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