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具有大的理论容量和高的能量密度,加上正极材料硫来源广泛、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但其商业化应用仍存在诸多技术挑战,譬如固体硫化物的导电性差,可溶性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体积变化大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们已探索了多种方式:
1
)通过电极结构设计增强导电性,并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
2
)通过调节电解液成分、隔膜结构、粘结剂成分来抑制穿梭效应;
3
)在金属锂负极表面进行保护,防止多硫化物和锂的副反应。
尽管如此,活性物质的不可逆损失仍未完全解决。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利用正电性S空位锚定负电性多硫化物阴离子的策略,实现了高性能Li-S电池!
图1.
MXene/1T-2H MoS
2
-C
制备及表征
张业龙等研究人员将
缺陷化学与锂硫电池有机结合,
在锂硫电池体系中巧妙地引入“正电荷硫空位”这一概念,合成了富1T相MoS
2
及富正电荷硫空位的
MXene/1T-2H MoS
2
-C
杂化材料,
利用大量的“正电荷硫空位”,有效锚定负电性多硫化物阴离子,利用三维MXene及
1T MoS
2
提供快速的电子导电通道。
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的电流倍率下,该材料的纽扣锂硫电池比容量为1194.7 mAh/g。在0.5 C的倍率下,循环300次后,电池容量可维持在799.3mAh/g,每圈仅衰减0.07%。该材料组装的软包锂硫电池可实现40圈的稳定循环。
图2.
MXene/1T-2H MoS
2
-C-S
软包锂硫电池循环性能
该工作不仅设计了1T/2H相界面、丰富的正电性S空位、三维的MXene导电骨架,并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作用、
缺陷化学、界面催化结合,利用
MXene/1T-2H MoS
2
-C
的催化效应及其限域锚地作用,实现了多硫化物的快速可逆转化。
总之,这项研究
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开启了缺陷化学与锂硫电池的有机结合,为开发高性能锂硫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声明:
1.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和媒体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微信:1550304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