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昨天  
北京晚报  ·  补时遭绝杀!遗憾……但要看到希望 ·  昨天  
青岛新闻网  ·  U20国青被绝杀 ·  昨天  
青岛新闻网  ·  U20国青被绝杀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价值200万!文旅投资老兵的24条忠告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9-11 01:56

正文

导语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文旅如何才能少走弯路。


如果这篇文章能让同行读者因此侥幸保证了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还能增加收益,恐怕省的就不是200万元了,而是更多。 我浪费几千万元买来的经验与教训,能为你省下200万,好像应该没问题。 这是一本书才能彻底说明白的事情。 我在这里只能提纲挈领、点到为止,废话更不能说。 但愿你能从这流水帐一样的罗列中,找到你所需要的。


1 首先我们说说风口的问题

也许你搞投资,搞花卉旅游,是因为它是下一个风口。对这个风口的认识,也许是政府提倡的,也许是你的朋友告诉你的,也许是你猜测判断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风口的背后往往是陷阱。



2 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


就旅游业而言,掉进陷阱里的人占90%以上。别人成功,并不代表你就一定也能成功。你怎么就比那些败了的人强?但人们往往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这是人性的特点。其实, 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在讲故事,演绎的成分多,不一定真实。 而且运气的因素往往被忽 视。


3 项目怎么做,听谁的?


一般我们做项目,一是听领导的,二是听专家的,三是听自己的。这都不行, 要听老百姓的。 老百姓是谁,是消费者,是市场。领导、专家,我们自己,往往都以自己的需求、感觉代替老百姓的需求与感受。这样做项目,搞宣传可以,做市场不行。


4 如何对待政府的产业政策。


政府搞社会管理行,搞产业发展不是他们的长项。他们搞的产业政策,多半是拍脑袋瓜壳,是政府官员的自我想象、猜想、臆想,表面上高大上,还符合逻辑,其实不靠谱。 跟产业政策风,一定会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桥断了,大家都掉河里了。 光伏项目、特色小镇的例子就是如此。



5 如何用好专家。


真正的专家水平确实高,但仅限于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旅游项目专业性强,综合性更强,严重的跨学科,跨领域。专家经验往往顾此失彼。所以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应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不应盲从。 杂家比专家更厉害, 也许你自己就是杂家,或许你可以请几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你的牵头下共同探讨。 旅游专家? 那没有, 就像企业专家没有一样。具体的事情、专业的事情,放心地让专家做,不要瞎指挥。

6 提防专家和忽悠大师。

有些专家,之所以被称之为专家,是因在某领域的时间长,有表面上的理论水平,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还赶不上赵括和马谡,忽悠外行人还行,和内行人一过招,就露馅。这样人挺多,比真正的专家多。还有许多策划大师,其实是江湖术士,忽悠人,骗钱的。这部分人很会讲故事, 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总是讲别人成功的案例的人。


7 注意把握区位优势


有的旅游项目之所以不成功,与所处区位有很大关系。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论坛,上台管理经验的成功者,大都来自一线城市和成都、重庆这样的准一线城市,上海最多。三线以下城市较少。与我同水平的园子,在一线城市,收入可能是我的七八倍,一般省会城市也会是三、四倍。为什么呢,我的园子处于辽东半岛顶部,三面环海,交通极为不便,三小时经济圈覆盖人口几百万,如果我的四周为陆地,三小时经济圈人口达到四千万,我的收入会增加几倍呢?



8 不能以投机的心态做景区。


旅游景区投资都比较大,少到几千万,多到几个亿、几十个亿。建设期长,收效慢。但我们相当一部分都非常急功近利,想以最快速度收回投资。这一现象在花海旅游上体现最为明显。项目是做出来了,因为没质量、没特色,只火了一两年,便门可罗雀。有的甚至一年都没火过,开门死。


9 要重视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整个中国已经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个现象在近几年表现的尤其明显。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你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的市场已经不存在。 你必须质量好,有特色,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旅游的市场确实比过去大了许多,但供给却更多了。甚至严重过剩。你的景区一开始就可能是过剩产品,遭到市场的淘汰。我们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并且是越来越快的变化。


扫码测评今年如何改运?

人工智能,事业,婚姻,财富,准的吓人


10 要正确认识创新。


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变化的提速,人们需求的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市场的变化。但我们一定要切记,我们的步伐, 必须是扎实基础上的创新, 而不是连走都不会,就想着跑,甚至想飞的创新,更不是花里胡哨的花架子。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创新,我看多半都像女人换衣服、弄头型、擦脸皮、抹口红式的创新。这种没内涵的创新,并不能让女人变得特别可爱。



11 做景区,不是开中药铺,写八股文。


人家去你那玩,是因为你那有特色的,没玩过。你把景区做的像中药铺,ABCD、甲乙丙丁啥都有,即别人有的你都有,别人没有的你也没有,那真的不行。 一招鲜,就是做旅游的特点。 没有谁能记住奥运的全能冠军,单项冠军比全能冠军更受欢迎。



12 别太相信重游率。


其实这是一个假命题。谁去了故宫、兵马俑还想去第二次?黄山、泰山也是。当然也包括人造景观,如法国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园。人家人多,是因为去的人都说好,其他人才去的。你的景区人家去了,都说不咋样,不去也罢。体验的项目,休闲的项目,吃、喝、玩的项目才讲究重游率,但还真不是“游”。 游,是需要新鲜感的。



13 聚焦才是生存之道。


聚焦,你才能把你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你才能把劲用在磨刀刃上。刀好不好使,要看刀刃,而不是刀把,更不是刀背上镶金贴银。我过去想干的事太多,结果干得好的不多,好的也不是特别好,浪费了太多的钱 ,牡丹园里种紫薇没用,不如只把牡丹种好。


14 慎重上二次消费项目。


领导和朋友一般都劝你多上一些二次消费项目,你千万要慎重。记住,有一,才有二。 没有一次消费做基础,吸收大量游客相对均衡的客流量,二次消费真的难以做好。 在花卉旅游景区里做二次消费项目多半不行。花谢了,或离城区太远,你开个饭店,吃了你的饭不能成仙,不吃你的饭也死不了,那还有谁去吃?



15 千万不要贪“大”。


很多新朋友问我,老孙,你的园子占地多少,2000亩,哇,肃然起敬!他们哪里知道,大,让我不能聚焦,让我捉襟见肘,让我顾此失彼,到现在整个园子还显得那么粗糙。湖北的一个朋友花了两个亿建个园子,开门两个月关门,二、三百万的花种钱都没赚回来。为什么?两万亩!钱主要修桥修路了。 世界最美、最受欢迎的花园多半很小, 二、三百亩的算大的。大没用,精才有用。撒哈拉沙漠大,你去呀?北欧一个个小国家,人们都想着去看看。


16 接地气最重要。


毛主席说,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老孙头说,做景区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我们的领导、专家、还有所谓的读书人,往往把项目做的“高大上”。讲什么思想、理念,那没用,接地气,老百姓喜欢才最重要。 老百姓是市场,他们认账,我们才能活着。 广州有个农庄,做的真不怎么样,我周三去的,有七八千人。标准客户是学龄前儿童。儿童才不管什么思想、理念、文化,他只要好玩。据说,那个农庄老板也没啥文化。


17 注意审美疲劳期。


我们2017年不懂这种事,现在许多景区老板也不懂这个事。我们很多人却在为开业一、两年的盛况沾沾自喜,并不知道, 三、四年,四、五年后,游客量会锐减。 做的好的,会慢慢回升,做的不好的,就此死亡。人多时是周边的人图个新鲜,人少了是看过了,不再来了,慢慢回升,是口碑好,覆盖半径增大,有一定的重游率,但不大。门可罗雀,就是口碑不好,传播不出去,又没有重游率。


18 一定要保持不断的精进。


天成的和历史形成的景区,是一劳永逸的,而 人造的景区,必须保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以保证市场地位长久不衰。很多开始几年很火的景区,把赚到的钱去做简单复制,而不是提升老景区的水平,结果是一段时间以后,新老景区一同走下坡路。


19 立足长远,还是立足眼前?


这是目前花卉旅游业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立足于眼前,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眼前能赚多少钱上。今年种什么花赚钱,明年种什么花赚钱,他们甚至不知道 这种做法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可持续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