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林宥嘉二胎生女”上了热搜。
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
“一家四口,儿女双全。全天下最美好的阵容,就是你们此刻的模样!”
夫妻二人从谈恋爱到结婚生子,美好得像童话故事,现在这个故事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照片中,林宥嘉抱着儿子酷比,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女儿Pippi,明亮的笑容里满是幸福二字。
更用心的是,爸妈早就准备好给两个宝贝的礼物。
一个是妹妹送给哥哥“最想要的小狮子足球”,另一个是哥哥送给妹妹的小鸡娃娃。
这一对兄妹,从一生最初就“互赠”礼物,确认过眼神,是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
很多家庭生二胎,也想着要相亲相爱。
可现实是,家里整天争吵不断。
如何平衡二胎之间的关系,林宥嘉和丁文琪这一对心思细腻的父母,从一开始就给出了标准答案。
- 1 -
二胎争宠,是不争的事实
前两天,朋友向我大吐苦水,疫情期间憋在家两个月,两个孩子处成了“敌人”。
平时两个白天都在学校,晚上才在家,见面不多,自然相处的也还算融洽。
可是现在每天除了睡觉,十几个小时都在家里,以前隐藏的矛盾全都显现出来了。
老大嫌弃老二烦人,老二抱怨老大太凶。
家里整天闹的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她无奈的调侃:“见过那种困在一个笼子里的两只小兽吗?”除了互相争斗,没有别的事好做。
而她就像救火队员一样,不停忙着到处扑火。
每天都是没完没了的调解、评理、维护。
她说:“再这样下去,自己都快疯了。”
最近,网上有一个哥哥吐露了老大的心声:
“你为什么要生妹妹?”
妈妈说,是为了给你一个伴。他反问:
“那你考虑过我的感受了吗?”
后来不管妈妈说什么,他都坚决表示要把妹妹送走。
因为送走了,就没人跟他抢东西了。
心理学家Dina Karoubi-Pecon说过:
“嫉妒,是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一种不可避免的情绪。”
每一个当哥哥的或当姐姐的,看到家里有新生儿诞生时,他们马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小宝宝是“偷掉父母爱的贼”。
他们不得不通过“争夺”,来找回原来属于自己的爱和关注。
而二宝从一出生就处在高度竞争的状态,各种资源都要靠自己获取,也会努力表现的更优秀。
总之,在家庭中,
每一个孩子都不容易
。每一个都在倾尽全力,争夺父母的爱。
二胎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隐性竞争”,也许会伴随他们终身。
- 2 -
“手足之间”的相爱相杀,是一生的功课
最近在一次直播中,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跟CNN新闻直播室的主持人克里斯·科莫,这对亲兄弟为
“谁是妈妈最爱的儿子”
一事吵了起来。
主播弟弟说:无论工作多么重要,都要记得给妈妈打电话哟。
州长哥哥回嘴:我本来就会给妈打电话。这节目录制前我还打了电话的,妈说我是她最爱的儿子,她说你是第二爱的儿子。
弟弟不高兴了:我俩都知道,在妈心里我们都不是最爱的儿子。
州长不甘示弱:矮油,妈妈第二喜欢的儿子不肯接受现实呢!
这俩儿子,一个62岁一个49岁,吵起来的模样跟两个小男孩争宠没什么两样。
在半个多世纪后,兄弟俩还对小时候的事耿耿于怀,甚至在公众面前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就像很多成年人,对小时候父母的偏爱也始终不能介怀。
有一个比妹妹大16岁的姐姐说,有了我弟就一直被父母“道德绑架”。
自从有了弟弟,父母的爱就转移了。
她的懂事,被当作理所当然。
只有“把弟弟照顾得很好”的时候,才会得到关心和爱。
有时候不想带弟弟,就会被骂自私、冷漠。
做错了事她会被打,而弟弟只要撒撒娇就会被很快原谅。
后来长大了,毕业出来工作,家里人跟她说以后弟弟就交给你了。她觉得压力好大,每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这些东西累积到一起,这个姐姐表示:
以后真的不想要小孩,要生也想只生一个女孩。
从父母那得到的差异化对待,真的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3 -
如何平衡二胎关系?
许多做父母的,一开始都坚定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偏心”,可是心不是一开始就偏的,都是处着处着偏了的。
比如:
……
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原本放在中间的心,带偏了。
据一项统计显示,80%以上的父母都对子女有所偏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做不到完全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那么如何尽可能平衡二胎的关系呢?
1. 淡化“公平”的概念。
闺蜜曾委屈的问我:“我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啊!为什么两个孩子每天还是争吵不休?”
她说,我平时买衣服、食物、玩具都一模一样买两份,可结果孩子们还总说我偏心,我真是太难了……
我问她:“你真的能保证每次两份都一摸一样,没有一点差别吗?”
她思索了一会,说:“好像也不能。”
是啊,当你一味强调公平的同时,孩子们也会特别关注自己“有没有吃亏”。
一味讲究公平,只会让妈妈的心更累。
既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不如给每个孩子一点特殊待遇。
比如老大爱吃牛排,就在切牛排的时候给老大多一些,但是也不要忘了分老二爱吃的西瓜时多给他一点。
2. 给老大“一百颗糖”。
有一期“奇葩说”,辩题是:“生老二必须得征求老大的意见吗?”
当傅首尔说出:“当一个孩子有一百颗糖的时候,他又怎么会介意分享呢?当他手里有两颗糖,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二胎妈妈的心窝。
李玫瑾教授也提倡父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老大身上。
向老大
“表达爱,补偿安全感,给老大发糖”
。
特别关注老大的需求,用甜来滋养他的心灵。
当老大的口袋里装的“满满的”,才会愿意主动分糖给弟弟妹妹吃。
心理学上有一种
“安全型依恋模式”
,指的是幼年时和父母形成的健康的依恋模式。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老大足够的爱和关注,和老大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安全型依恋,就等于给了老大应对一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