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BS实践前沿
ABS实践前沿定位于资产支持证券化的政策解读、案例实践,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方向,致力于帮助行业服务者提供高品质实用信息,提高实战操作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iPhone 17 ... ·  20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全平台拉黑!永不录用 ·  昨天  
新闻广角  ·  泽连斯基:逮捕前总统波罗申科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ABS实践前沿

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和分级

ABS实践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3-01 16:55

正文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资产证券化(ABS)

究竟是分散了风险还是引致了市场的过度热情?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央行近日一篇工作论文指出,银行和投资者的情绪及非理性行为可能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资本金要求是控制证券化市场过热的有效政策工具,作者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分级等行为,从而抑制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作者强调了在分析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系统脆弱性时,了解微观主体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影响方式的重要性。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

较低的利率、快速的房价增长以及持续走低的违约率,衍生了大量过度乐观的贷款发放。银行通过宽松的放贷方式,与部分客户构建牢固的“关系型借贷”,金融机构对住房抵押贷款进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证券化,以追逐更高的利润,而投资者对ABS和CDOs的需求也迅猛增加。

这篇以“银行乐观情绪、信息准确度及资产证券化”为主题的论文,是央行新年1号工作论文,旨在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探究过度乐观情绪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型中的作用,解释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非理性均衡及相关现象,对信贷迅速收紧的现象提出启示。


此篇论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相关信息不敏感;银行的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银行利润,但过于乐观则会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大幅降低,从而对银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证券化所释放的流动性强化了银行的乐观情绪。此外,乐观情绪模糊了银行间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差异,导致银行和投资者共同忽视信息的重要性,但更易诱发投资转移现象。


作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释放额外流动性,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改善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它导致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放大了恐慌的可能性,使银行更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和融资危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