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驿(ID:qingyi_media)
作者 |明哥在路上
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金融行业网立场。
01
每一个背负了房贷的人,绝对想不到,进入2020年头的时候,央行会送来一份大礼。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年内第30号公告。公告中的文字非常专业、晦涩,不是金融专业出身的人,会觉得云里雾里,也体会不到这则公告的史诗级作用。
明哥用浅显的语言,把这则重磅公告的内容,转述出来。
请你睁大眼睛,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字眼。
第一: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商业银行不得和买房人,签订参考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
第二:从2020年3月1日开始,商业银行必须和存量房贷的借款人,废除原有房贷合同,让借款人重新二选一,要么:固定利率;要么:「LPR利率+基点加成」模式。
也就是说,从今年的3月1日开始至8月份的5个月时间里,当初和买房人签订了房贷合同的银行,会联系买房人,协商废除原有的「基准利率+浮动比例」利率合同,再二选一。
一定要记住,无论银行怎么巧舌如簧,口吐莲花:
不要选择固定利率模式,选择「LPR利率+基点加成」模式!
央行公告中说得很清楚,这种变更,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选错了的话,是无法更改的。
不要小看两种利率模式的差别,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下,在某些年份,利率差距可能达到1-5个百分点。如果房贷余额有300万元的话,每年还款差异可能达到3-15万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ib6icvLpLfNXTia9icK0gOicK0zEcfibLrzb82wSiaP5GDv6ibwbMXKgdA0fJiaqSW5uNuia4x0iaKL32nibEQ6ib4SstO5xQ/640?wx_fmt=jpeg)
(图源:青驿网@广朋越野__左左,版权所有)
在过去几年,数百万的年轻人夫妻,掏空了父母辈的钱包,背负了房贷,不敢辞职和跳槽,过上了不敢消费的佛系生活。
明哥翻阅了央行的定期报告,截止2019年8月份,个人贷款余额总量在29万亿元。你的房贷,就在其中。
现在,央行要给你松绑了,卸下重担了,就看你3个月之后,要不要接收这份大礼,改变一家子的命运了。
02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详细解读过了,央行在2019年8月份,进行房贷变革的细节。
变革前,房贷利率=央行基准利率+浮动比例。
基准利率由央行统一公布,商业银行无权控制,只能被动跟随。如果央行加息了,或者降息了,那么在来年的固定日期1月1日,购房者的基准利率就统一改变。当前的基准利率是4.90%。
商业银行能够改变的就是“浮动比例”。有些城市的银行货币宽松,鼓励首套房置业,地方政府财源依赖于土地出让金,那么可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打折扣,但是大多数城市,是没有浮动比例,或者上浮的。
对购房者而言,和银行签订的“浮动比例”一旦确认,是无法变更的。
变革后,房贷利率=贷款市场报价(LPR)利率+基点加成。
LPR利率,专业说法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统计18家银行报出的各自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剔除最低价、最高价后,计算算术平均价。
说得更加直白一点:
LPR利率更加市场化,在反映全社会无风险利率的程度上,更加逼真。
当经济过热时,通胀时,利率高;
当经济过冷时,通缩时,利率低。
这种市场化的利率,将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利益、风险,均衡了下。
央行高屋建瓴,将1年期LPR利率,用于实体经济;将5年期LPR利率,用于了房地产市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ia3iawq6DicEoF6X3N99rEQlPib3YxBatelibThW1tecYZPOtJXxrickFXGhxsicVmoJUZIqtkdKh6rRV7QOjMrJ0QoA/640?wx_fmt=jpeg)
(图源:青驿网@Sarah锡颖,版权所有)
当需要给实体经济降息时,就调低1年期LPR利率,不让漫灌的大水进入房地产行业。
当需要单独对房地产调控时,只需要提高5年期LPR的利率,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成本压力。
但是从长期来看,5年期LPR利率,一定会向1年期LPR利率进行回归和靠拢的。
2019年11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利率为4.15%,5年期以上LPR利率为4.80%。同10月21日公布的上期数值相比,均下调了5个基点。
特别地,5年期LPR利率4.80%,比原有的贷款基准利率4.90%,低了10个基点,也就是0.1个百分点。
如果2020年1月以后买房子,签订的是变革后的房贷利率模式,未来LPR利率长期下行,那么买房人和贷款机构的房贷利率,也必然下行,这样的话,买房人承担的利率成本,和全社会的利率成本大致相当。
如果是2019年8月份之前买的房子,买房人和贷款机构签订的是基准利率,或者固定利率,那么未来社会无风险利率下行后,买房人承担的压力,将前所未有的大。这批买房人,完全将自己的人生上贡给了银行帝国,和后来轻装上阵的买房者,泾渭分明,社会的不公平性就拉大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变革前后,二种利率的差异,就在10个基点,0.1个百分点,差异不大。
你要这么说,只能证明,对我们国家未来利率下行趋势的力量,一无所知!
03
你也许会问:
央行和放贷银行,居然给我们买房者这么好的福利,会把吃进肚子里的肉,吐了出来,它们图什么呢?
呵呵。先让明哥笑几声。
如果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太天真了。
央行和放贷银行,给借款人松绑,绝对不是为了把吃进肚子里的肉吐出来,而是担心未来进入低利率时代以后,借款人弃房而去,那样会引发全社会系统性的大风险。
因为,它们是极其专业和前瞻的机构,已经提前预测到了:
在未来5-20年的时间长度内,中国一定会步发达国家的后尘,进入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
这是坏事吗?绝对不是,这是任何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要进入的常态。
当经济体的生产力已经充分发达,人口不再继续增长,物质充分丰富以后,一个市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出来的实体商品、提供的服务和虚拟商品,终将超过该国或者全球所有人口的消费潜力。
假如没有突破性的科技进展,那么企业家没有多余利润可图,将不再扩大生产,不将利润再投资,不向银行间接贷款融资,不向股票市场直接股权融资,社会的GDP原地踏步,年轻人薪资20年不上涨。
这样将导致,社会上的存款资金和可投资资金,将无处可去。商业银行收储了海量的居民存款,找不到适格的企业去发放贷款,自然也赚取不了息差。
整体社会的利率,将显著下行。
明哥统计过,2020年初,全球26个国家或经济体当中,有20个国家或经济体利率处于下降趋势。
欧盟央行:-0.5%;
日本央行:-0.1%;
德国10年期国债:-0.675%。
2019年8月5号,丹麦的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推出了人类历史上首笔负利率按揭贷款业务,房贷利率为-0.5%。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借丹麦这家银行100万元去买房,一年后你只需还99.5万元就可以了。
这家银行向买房人发放贷款,贷款买房人,最终还的钱,比当初银行借出的钱,还要少!
听起来,像不像天方夜谭?绝对不是,这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之中,已经成为了常识。
2019年8月6号,瑞士银行宣布对50万欧元以下的存款账户收取年费,并且不支付利息。
同样地,由于欧盟组织金融体系的利率是-0.5%,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欧盟所属的银行存款1万欧元,一年后,只能取回9950欧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bxib6icvLpLfNXTia9icK0gOicK0zEcfibLrzbTmVW6EKNOlHB2KsKZ3GCae29DL9kic4hOof02OOmy7AyG8FOnOoBpgQ/640?wx_fmt=jpeg)
2019年11月21日,已经卸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位的周小川,在创新经济论坛上表示:
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言下之意,我们社会可以推迟进入到负利率时代的时间长度,延迟它的到来,但是改变不了历史归途。
在2017年之前的20年时间里,我们已经习惯了房价的上涨、物价的上涨,人民币购买力的贬值。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国家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商品和服务,还有着巨大的空白市场去等着发掘。
房贷利率5.53%、民间借贷利率10-30%、P2P网贷利率20-50%。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6%,都没有大妈大爷看得上。
从2017年开始,高收益的幻象,逐一破灭了。房价下跌、P2P平台爆雷、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一地鸡毛。那些追逐高收益的人,不仅没有得到高利率,连自己的本金都损失掉了。
股市收益率预期降低、年轻人就业心态放平、中年人只求保住饭碗,这才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常态」。
进入低利率时代后,我们去银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付费用给银行来负责保管我们的资产数据。
为什么呢?
因为银行收储之后,将居民资产保管在银行内部,它放贷不出去,没有人来借款,自然赚取不了利息差带来的利润。
所以,负利率时代到来以后,谁放钱在银行,谁就要支付给银行一定的费用。
如果借款人发现,自己的存款没有利息,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都接近于零,企业不愿意去投资,社会GDP增速原地踏步,自己反而要承担4.9%的利率,那这种负担,绝对是压力山大,不可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