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姐:制片人,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
评论代表作品:《权力的游戏7》分集剧评、《西部世界2》分集剧评、《纸之月》,《我在故宫修文物》,《路边野餐》,《我们诞生在中国》,《海边的曼彻斯特》,《妖猫传》、《后来的我们》、《完美陌生人》、《如懿传》等。
《路边野餐》公映之后,我写了一文
陈小姐:凭什么说他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星?
你听到的啪啪啪,不一定是OOXX,也可能是打脸
在梦里,人是氢气做的,所以会漂浮在空中
现实中,记忆是石头做的,所以会沉入大海,下落不明
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故事情节
罗紘武(黄觉)因为父亲去世重回了家乡凯里,在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一张女人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个联系方式。他顺着线索找到一个监狱中的女人打听万绮雯(汤唯)的过往。万绮雯是他早年在凯里认识的神秘女子,他们短暂地有过一腿。
万绮雯有一个开宾馆的老公,还有一个情人叫左宏元(小姑爹),她摆脱不了左宏元的纠缠,便央求罗紘武替自己杀了他。
万绮雯是一个恋爱达人,一个很有招的姑娘,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为了免费住在一个男人的旅馆里,她每天给他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着讲着她成了旅馆老板娘。跟罗紘武在交往的时候,她送了他一本缺了一半的爱情小说,并告诉他,只要念扉页上的咒语,爱情的房子就会转起来。
张无忌的妈临死留下金句:越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只有好看并会骗人的女人才悟得出这个道理。
罗紘武的生命里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都不打招呼地离他而去。一个是他母亲,早年跟人私奔,另一个就是万绮雯。这两个女人的过往深深困扰着他。
故事被分为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12年后的现在进行时,罗紘武寻找万绮雯的过去。一条是12年前,两人相爱后万绮雯消失。叙事线在回忆(幻觉与梦境)和现实中来回跳跃,有时跳跃会给点提示,有时不给。对意识流电影的叙事有一定的观影经验的观众,理解起来会稍微容易一些。
影片最后一个小时,罗紘武戴上3D眼镜,在电影院里做了一个绮丽的梦。
你可能没注意的隐晦设计
1、罗紘武人物出场时在焊接,人物的主要任务就是拼接自己七零八碎的记忆。
2、被遗弃的房子,美术处理成矿洞,代表内心的黑洞,进入矿洞就是进入泥泞的记忆。
3、影片开场不久罗紘武坐在矿洞中拨一只坏的钟,地上积水的倒影里,钟被逆时针拨回去,导演隐晦地将叙事时间轴拨回了多年前。
4、罗紘武在火车上找到万绮雯,镜头忽然接到一个幽暗的隧道里拍摄两人的交往。火车并不是空间意义的火车,火车是记忆的符号(义同王家卫《2046》),隧道也不是空间意义的隧道,只是两人的交往在记忆中的一幕。
5、罗紘武的甜蜜回忆被一个手机来电打断,这就是为什么两人躺在地上的接吻场面被分剪成两段。
6、火车又出现,观众跟随罗紘武进入两人讨论怀孕的记忆。水杯震动时的音效是火车离开,代表要从记忆中回到现实。水杯震动是因为现实时空有大型货车从身边开过。怀孕回忆是罗紘武开车时的内心世界。
7、得知万绮雯的老公在庞海镇开宾馆,罗紘武立刻从凯里开车赶去旁海。在山路上被警察拦下。长途车身交代了凯里-庞海的旅途信息。
8、凡是动荡的交通工具上,罗紘武就会陷入回忆(或者说,是在罗紘武沉睡中陷入梦境)小姑爹现身的唯一一场戏,是罗紘武被警察扣下车后换乘长途车的路上进入的回忆,两人偷情被抓。
9、小姑爹唯一一句唱词正是男主人公全片最精准的状态描写:爱上了你,将一切都抹去,我静静悄悄默默淡淡地止住呼吸。是这样吧,我知道你要离开我,却无法去停止,让眼泪掉下来。歌词中的“你”既指母亲也指女友。
10、陈慧娴就是万绮雯。
11、影片并没有交代在现实时间线上罗紘武有没有在荡麦的野柚子歌厅里找到万绮雯。歌厅老鸨说,距离开门还有一小时,你去电影院耍一下,罗紘武戴上3D眼镜睡去,做了一个正正好好一小时的3D长镜头梦。梦境里,他内心所有的秘密与焦虑都聚集在了一起,所有现实中出现过的道具和符号变形地出现(义同《穆赫兰道》)。不告而别的母亲和女人也在梦境里化身成了他想象的样子。
14、矿洞就是白猫被抛尸的地方,罗紘武最害怕的地方。梦里的罗紘武走进了这个地方并试图进行一场密室逃脱。他见到的孩子是他与万绮雯的儿子,乒乓球作为指认的符号。他叫孩子小白猫,在这里,我第一次觉得是他与白猫两个人物其实是合璧的。
15、所以片中有两对人物是合璧的,一对是万绮雯与小凤,女人不辞而别的痛苦与母亲不辞而别的痛苦是合璧的。找万绮雯就是找妈妈,男人是小蝌蚪,一辈子都在找妈妈。钟后面的照片既是万绮雯也是小凤。影片暗示是同一个人。另一对合璧的形象就是白猫和罗紘武。趴在白猫背上的女人处于软焦,很难辨认,但我觉得应该是那个帮助罗紘武查人口信息的女人,她的前妻。
16、梦境不需要符合现实规定性,所以男女主人公说飞就可以飞。罗紘武跟凯珍(同为汤唯饰演,万绮雯在梦境中的化身)跟到半路,又转身去目睹自己母亲当年跟养蜂人私奔的一幕。梦境里罗紘武帮助自己的母亲私奔,私奔时隔阻他们的铁门是由许许多多个六小型的铁窗组成的,应该是美术定制的,蜂巢的形状。
请允许我迷恋小姑爹
1、探索梦境与现实的反射关系是西方电影早已拍烂的母题。1928年,达利与布努埃尔合作拍摄《一条安达鲁狗》,整个影片16分钟,描写了两个人怪诞的梦境。从伯格曼的《野草莓》开始,导演们尝试用意识流的手法参与叙事。从那个时候开始,现实与梦境的切换是没有过渡的,导演们不再照顾到观众明不明白,不再用一个逼进主人公脸部特写的推镜头来暗示接下来是内心戏。探讨记忆的暧昧,即便在中国电影中也很旧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苏州河》都是涉及探讨此类话题的经典作品。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对梦进行解析的名作是《穆赫兰道》,《地球的最后夜晚》并没有对此命题有重大突破,或者特别的见解,也没有让我觉得表达方式上更加高明。
2、影像层面,尤其取景角度,这部非常地王家卫和蔡明亮,并不十分毕赣。
那天晚饭的时候
我发现她的妆花的样子,和我妈妈特别像
我记得日历上写着
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3、预告片的那一分钟长镜头居然是全片最赞的镜头了。
4、小姑爹在一个镜头里展现了对侄儿的充分信任与膜拜,充分相信导演的演员才会那么惊艳。
5、汤唯三板斧:右侧颜点烟,看电影痛哭,头发随便扯。
6、也许被长镜王的名声所累,也许设计60分钟调度花费了太多的精力,总之这次的诗写得很赶。
7、桌球,流氓,粤语歌,小镇导演三大宝。
8、时间的沼泽、记忆的泥地,梦境的铁轨,可以是文艺青年们的符号,但不必非要从自己不擅长女人角度切入。妈妈和女友,都是直男一辈子都弄不懂的生物。
9、比起《路边野餐》给我的惊艳,影像精致的《地球》仿佛才是一部学生作品。
毕赣作品的去现实性
中国电影自第六代作品开始出现“小镇题材”。其中最受西方世界认可的代表人物就是贾樟柯。
贾樟柯的作品始终是沉重的。对于现实,他从不别过脸去,不回避人性的沉沦,不回避现实对人的摧残。他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令其作品始终带着一种残酷审美,他们永远不能舍弃对于现实的凝视,他们的电影必须要对现实有所干预。唯有《三峡好人》结尾时的魔幻一笔让人意外,贾樟柯仿佛轻轻一跃,但随即就又重新沉重地落地。
但是毕赣完全不同。
他甚至没有进过城,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但是这有什么关系,他的第一部作品震惊了全世界。他是互联网时代众多迷影人群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能够凭着聪明读懂大师作品的美妙,能够凭借悟性模仿大师作品的手势。
他的现实主义与第六代全然不同,他选择将现实生活所赋予电影的枷锁全部斩断,只留下诗意。他的作品中不再有上一代小镇导演对于现实的集体焦虑,不再有上一代小镇导演对于现实的强烈抨击,取而代之的是回归追寻人的情感本能。
比如,对于母体的依恋,成长中的茫然,由年龄所决定的叛逆,情感中的纠结。你可以说是一种退缩,也可以说是不一样的时代决定了不一样的作品气质。
在《地球》这部作品中,毕赣依旧将他的审美语言与独特的凯里情结结合在一起,沉溺在个体生命经验的表达中。
银幕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青年诗人用影像书写忧郁。
骨子里,是社会的革命激情消散后,一代人的精力与情感无从寄托,也无处安放。
成功来得太早并不一定是好事。第二部影片,毕赣的答卷并不让人十分满意,至少我不太喜欢。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他总还是有非凡的天赋,大把的年轻,和已经晕头转向、看不清前路的投资人们。
也许此文有搞错人脸或者混淆故事的部分,不欢迎指正
照度那么低,谁TM在影院里看得清楚啊~
陈小姐:《如懿传》抄的是《红楼梦》?
陈小姐:奶茶阿姨,你是对爱情和电影都有什么误会吧!
陈小姐:《犬之岛》扑街!韦氏职业生涯最差!
陈小姐:凭什么说他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星?
陈小姐:我想要对父亲说……
陈小姐:我再也不上装逼文艺男精英的当!
陈小姐:这部影片第50分钟请你hold住泪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