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与“医疗旅游”已写进《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对海外医疗市场参与者确立了准入资质、对于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则为海外医疗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助力。
据易观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数量占比由30%左右上升至50%,与此同时,出境人数也从0.57亿人次上升到1.17亿人次。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在包括香港、泰国、韩国、日本、美国等海外医疗供应来源中,香港2015年海外医疗供应人次遥遥领先,为4584万。民营医疗和旅游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海外医疗的发展。
随着人民出境习惯的逐渐养成,海外医疗服务正在不断被市场接受。易观智库发布的《海外医疗市场转移分析2017》显示,截止2016年,海外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7.3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77.8%,到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亿元,并且在未来3年至5年保持持续地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互联网跨境医疗市场上,服务终端主要分为传统跨境医疗机构、海外跨境医疗中国办事机构和互联网跨境医疗机构三大阵容。随着整个中产阶级和新贵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健康医疗产业升级,更注重全球化、体验化、个性化。但根据动脉网统计,一半的跨境医疗机构业务单一。
另外,海外医疗服务也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各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排名TOP10》显示,我国主要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但根据《2017年中国高消费水平人群城市级别分布》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高消费水平占全国比超过四成,这类用户发展潜力巨大。二三线城市的高消费水平与医疗资源的缺乏形成不平衡,未来,海外医疗主战场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外移。
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厂商和投资方涌入,在患者渠道端出现激烈竞争,服务同质化情况严重,单纯以线上线下对服务商进行定位的方式可能已经不再适用。
易观报告指出,因为海外医疗市场高度垂直,市场上游优质资源相对丰富,渠道的突破和拓展成为海外医疗产品的瓶颈,而仅依靠单一渠道可能会存在巨大风险,选用怎样的渠道找到精准用户成为行业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