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DA食安云
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标准)解读、答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FDA食安云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解读!

FDA食安云  · 公众号  ·  · 2024-10-06 06:00

正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学习标准化 ——
按照《食品安全法》,我国食品标准可分为 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非强制的食品质量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中各种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的技术法规。
什么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范围,并对其定性为“强制执行的标准”,且“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世界各国都对食品中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强制性要求,但大多数发达国家并未将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划分明显界限,这是我国食品标准管理与发达国家最明显的不同。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 通用标准: 主要包括食品中污染物、致病菌、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等;
(2) 产品标准: 主要包括食品产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标准,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相关产品标准等;
(3) 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规范标准;
(4) 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遵守的强制性技术要求,但并非唯一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首先应当保证自己生产经营的食品是按照法律的要求,采用安全的原料、规范的生产艺、有序的生产过程管理,且未涉及任何法律禁止的生产经营行为,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用食品安全标准判断是否安全、适于食用。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的大前提,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门槛。食品安全标准是在这一前提下,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门槛。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如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掺杂使假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无须以食品安全标准作为监管依据,更不能以没有标准为理由逃避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监管责任。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标准的一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后的重要风险管理措施,截止2024年9月,我国共累计发布了1610项 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政策法规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落实“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改、公布等相关管理工作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工作。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三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法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公布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和备案工作。

第四条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五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包括规划、计划、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公布以及跟踪评价、修订、修改等。

第六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等。

审评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技术总师、合法性审查工作组、秘书处和秘书处办公室。

第七条 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标准主要起草人给予激励。

第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职责对食品安全标准相关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第二章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


第九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应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领域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在每年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前,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立项建议。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第十一条 立项建议应当包括:要解决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标准起草候选单位等。

第十二条 建议立项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十三条 审评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需求,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进行研究,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的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 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年度制定计划的项目在起草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证明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发现重大问题,可以紧急增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第三章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


第十五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招标、委托等形式,择优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第十六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实行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制,对标准起草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负责,并提供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依据和社会风险评估结果资料。

第十七条 鼓励跨部门、跨领域的专家和团队组成标准协作组参与标准起草、跟踪评价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第十八条 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技术能力;

(二)在承担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内无利益冲突;

(三)能够提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所需人员、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和保障条件;

(四)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五)标准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指定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当在食品安全及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业务水平,熟悉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十条 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需要,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第二十一条 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起草过程中,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食品生产经营者等标准使用单位、有关技术机构和专家的意见。


第四章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查


第二十二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按照以下程序审查:

(一)秘书处办公室初审;

(二)专业委员会会议审查;

(三)技术总师会议审查;

(四)合法性审查工作组审查;

(五)秘书长会议审查;

(六)主任会议审议。

第二十三条 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对标准草案的合法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审。

第二十四条 专业委员会会议负责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送审稿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以及其他技术问题进行审查,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合法性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初审。

第二十五条 专业委员会审查标准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审查结论。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参会委员四分之三以上同意的方可作为会议审查通过结论。

第二十六条 标准草案经专业委员会会议审查通过后,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照规定履行向世界贸易组织的通报程序。

第二十七条 技术总师会议负责对专业委员会的审查结果以及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情况进行审查,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合法性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复审。

第二十八条 合法性审查工作组负责对标准的合法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

第二十九条 秘书长会议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行政审查和合法性审查,协调相关部门意见。

秘书长会议审查通过后形成标准报批稿。必要时可提请召开主任会议审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