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AI书籍推荐 | 十本书籍带你探索人工智能 ·  2 天前  
BioArt  ·  Nature | ...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  3 天前  
生物学霸  ·  34 年来,亚洲科学家首获这一奖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若央行说出这三个字,市场将魂飞魄散!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7-09-13 16:22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坊间一直在猜测:央行会不会降准,何时降准。

所谓“降准”,就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它的传统含义跟“降息”差不多,带有强烈的“货币宽松”倾向。

以现在的政策基调,货币显然不可能“走向宽松”。那为什么大家猜测央行要降准? 因为外汇占款不断减少,让中国的基础货币在减少。降准可以减少央行在逆回购、抵押补充贷款( PSL )和中期借贷便利( MLF )上的频繁操作。


上图:中国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

换句话说,市场猜测:央行可能改变放水的方式——过去一年半是“用勺子放水,几乎天天放”;未来改为“用桶放水,两三个月来一次”。

但是,央行已经明确表示:为了避免引起误解,不打算降准。

今天( 9 13 日),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则提示:央行不仅不可能降准,反而可能重启正回购!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悚的判断!


说实话,如果兴业证券的判断正确,当央行宣布重启正回购的那天,楼市、股市、期市、债市都会出现震荡的。

普通人对“逆回购”、“正回购”比较陌生,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

所谓正回购,就是央行把有价证券(比如国债)卖给一级交易商(大银行、券商等),获得资金的行为。这个行为的含义是,央行把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减少了。发起“正回购”,是央行“收回资金”的动作;“正回购到期”,央行把钱还给一级交易商,拿回自己的债券,这是央行“把收回的资金交还给市场”的动作。

逆回购,就是把上述交易反过来。所以,当央行发起逆回购,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逆回购到期不延续,就是把交给市场的资金收回来。最近央行就是在逆回购到期之后,不续做。

过去两三年,是货币政策“走向宽松”和“宽松见底”的时期。所以,我们看到央行先是使用了降准、降息这类“强力工具”;然后就不再使用“强力工具”,而是频繁使用逆回购、 PSL MLF 等方式增加货币量。

美国对中国启动 301 调查之前和之后,人民币被迫再次升值。 为了保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就需要提升人民币的市场利率,所以央行过去几个月再次收紧流动性,逆回购频频暂停,余额不断下降。

兴业证券的报告说,到目前为止逆回购方式释放的短期资金,其余额已经从最高时候的超过 1 万亿元降低到了目前的 900 亿元。


在当前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而增加基础货币的途径里, MLF 已经成为绝对主力, PSL 次之,逆回购已经无足轻重(见上图)。需要注意的是,前两种资金投放方式,时间周期比较长(一般是 3 个月起),操作频次比较低。

兴业证券的看法是,由于人民币近期不断升值,打破了贬值预期,外汇占款未来可能会小幅回升。加上金融去杠杆、控制货币总量,很快 900 亿的逆回购余额将消耗殆尽。 而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出现钱荒。所以,央行可能“乘胜追击”,重启暂停了三年的正回购,继续收缩流动性。

未来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正回购、逆回购并存的时期,央行根据需要可以左右开弓,双向对市场资金进行调控。


虽然“重启正回购”力度不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仍然会引起市场的震动。毕竟,这意味着仅仅依靠“暂停逆回购”已经不能完成央行“回收流动性”的目标了。市场会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有走向“紧缩”的迹象。

如果重启正回购,可能会出现广义货币 M2 环比的下跌,以及同比涨幅的再下台阶。到那时,将对楼市、股市、债市、期市都构成利空。其中反应快的,影响面大的,当然是股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