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走!去大自然里上课 ·  昨天  
武汉发布  ·  武汉两区最新人事任免 ·  5 天前  
终极较量  ·  金灿荣:莫迪“脚踩两条船”,迟早要翻 ·  1 周前  
瞭望智库  ·  “早晨只是上班,坐的腚都痛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没有退路可言!这些领域的关键高新科技一个都不能少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0-08 11:30

正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那么,该怎么从文明高度、科学深度和产业厚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时间要求?又该怎么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文|程恩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编辑 | 李亚飞 段心怡(实习生)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信息、网络、数据是标配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新生产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的时候,新的劳动者、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对象就会应运而生。当新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之间融合成长的时候,就会带动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作人员在中国联通贵安数据中心对微模块机房运行状态进行巡检(2023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新质生产力是核心要素信息化并且能够驾驭资本的生产力。从农耕文明时期的畜力生产力到工业文明时期的机械生产力,从奴隶社会的土地作为核心要素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作为核心要素,期间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可见,核心生产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最终决定着经济社会形态。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私人资本控制经济社会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根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对各类资本、尤其是私人大资本进行多方控制和有效驾驭,特别是要“内在地规定新时代资本的发展方向和目的”,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依赖一种新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这种新的生产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劳动。

正是信息要素、信息科技革命、智能生产手段的诞生,从而使得传统生产力的质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实体性生产力和虚拟性信息生产力并行互促发展的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是以信息要素智能化方式解放劳动者的生产力。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

信息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只不过当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的时候,人们更多依靠视觉、听觉或通过口口相传等手段来获得信息,这表明人们对信息的认知水平和获得的能力以及生产力水平处于不同程度的低质状况。

20世纪50年代,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人们获得了捕捉信息的能力,此时信息才能够成为信息要素进入生产力视野并逐渐成为生产力要素。此时,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特定信息要素就开始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劳动形式和提升劳动效率,并致力于武装劳动者成为智能劳动者。智能劳动者就是经过信息要素和信息技术武装之后的拟人化的劳动者,他具备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复合型拟人化特征,智能劳动者通过智能劳动解放劳动者本身就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信息、数据和网络聚合能级提升的生产力。信息的商业化传递需要网络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没有网络,信息就是一潭死水,不能够发挥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

因此,信息和网络一起将劳动资料网络化,网络作为生产力新要素的神奇力量在于它具有全球反馈、时空共在、节点式互动等特征,在大算力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被捕捉、加工、整理成为商业数据。至此,信息、网络、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标配。

当信息、网络、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候,劳动者从事的劳动形式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从面对实体劳动资料到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转换工作。当数据、信息、网络成为新生产要素的时候,数据搜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产品加工、数据营销等数据劳动都会蝶变成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数据再生产。

这样一来,数据就成为信息化的商品,这些海量数据即经过加工后的特定信息商品就通过互联网驾驭传统生产要素嬗变的方向、规模和结构。新质生产力就表现为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劳动者从事的信息劳动的虚拟化。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形态。数据、信息、网络作为新的三个生产要素因其自身的强渗透性、多兼容性、超时空性扩散力具备了整合传统生产力的能力,进而羽化成由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网络生产力构成的新质生产力。

为进一步将数据生产要素转变成数据生产力,国家在2023年10月25日成立了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抓住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培育数据企业,塑造产业生态,国家数据局的建立将引领我国数据生产力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将我国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将助力新质生产力迈上更高发展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不能完全界定到数字经济等领域,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新领域等,包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都可以生成新质生产力。

2

新技术群的共同崛起


新质生产力是标志性新技术引领的技术革命视阈下的生产力。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5月21日,广西一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拍摄的X射线衍射仪。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蒸汽动力技术的诞生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是18世纪机械力取代人力和畜力的新质生产力。

以电力技术为标志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电力取代机械力的又一次飞跃,这是那个时代电力生产力蕴涵的能量孕育的新质生产力。

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宣告又一次新质生产力的诞生。

可见,新质生产力是跳跃式产业革命的结果,是爆发式技术创新的结果。新科学技术的产生需要产生它的土壤和条件。

科技发展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产生并不具有任意性,中国是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这一“李约瑟难题”令我们思考技术革命的发生机理和空间选择问题。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文化变革、制度变革、基础科学变革、产业技术变革综合作用的结果,崭新的产业技术革命的发生是文化变革、制度变革和基础科学变革的逻辑结果和现实表现,不经过前三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以产业革命为运动形式的新质生产力是不会出现的。

文化变革与制度变革对于科技革命至关重要,这里重点阐述基础科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建立在前沿性基础科学与开发性应用科学共同作用基础上的生产力。以往中国核心高端关键技术短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科学发展滞后,当然也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技术进口发展战略的错误导向。

尤其是要消除主要依赖引进外国科技的西方比较优势理论和战略,牢固确立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理论和战略,这是改变中国高科技技术创新短缺的根本措施。

人们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新科学,以新科学演绎新技术,再以新技术全面推动新应用研究,进而使得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经历的多个环节构成高效运转的科技研发闭环。

前沿性基础科学需要长期的、艰苦的累积性研究才能有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产生,这些前沿性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是诞生新技术的源头,是实现从“0”到“1”原始创新的根本,没有前沿性基础科学支撑的应用技术研究都是跟随性创新或者是模仿性创新。

改变模仿性创新的根本策略是具备基础研发的合力底座。通过新科学转化路径的可行性探求、新科学之间耦合路径的尝试性探究、新自然科学与新社会科学交叉路径的关联性试验探究,实现引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建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算力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超前性研发。

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系统性新技术群首先运用到实体经济制造业领域,提高资源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率;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效能;运用到社会运行之中,降低公共产品高质量均质化服务成本。

由此可见,新科学技术不仅促进实体经济的动态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可以带动全社会整体生产力的普遍提升。这说明,以基础研发为底蕴的理论创新是产生超前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活水源头,是新质生产力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标志:新质生产力是新技术群的共同崛起。

一个社会进入新质生产力的总格局,是现代高新科技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大致协同发展的结果,仅有几个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领先发展,还不能称其为新质生产力的社会形态,只能称其为新产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对于当下美西方制裁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新形势而言,我们必须有实现自立自强的国民经济内循环的能力,必须有不受制于美西方“卡脖子”的高新技术群。

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核应用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这些领域的关键高新科技我们一个都不能少,需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来逐步攻克,否则都会受制于美西方的制裁、围堵和打压。

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以及两弹一星一艇等相继研制成功,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技术、5G、6G、航空航天航海等技术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面对美西方国家加大技术霸权和封锁,我们更要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3

前瞻性战略产业带来持久生命力


新质生产力需要结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来支撑。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基础设施产业、民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支柱。

2024年6月25日,贯通后的京唐城际铁路运潮减河隧道。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中,传统的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道路、铁路、桥梁、机场、港口、火车站、水电气管网系统、排污系统等,新基础设施产业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传统基础设施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两大基石。

民用轻工业、农业、以居民住房为主体的公租房和商品房建筑业是实体民生产业,教育、医疗、养老是服务型民生产业。新质生产力不是抛弃这些实体民生产业和服务型民生产业,而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产业群进行全面产业升级,升级后的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构成高效、快捷、稳定、安全的新质产业集群,建立在新质产业群基础上的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需要明确现代产业体系内部结构的各自功能定位。产业的功能定位是以产业分工为基础的。以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后的基础设施产业、大健康产业、大农业、大房地产业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托的新生力量。先进重型装备制造业、高科技军事工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主导产业,是代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先导性产业,是能够掌控国际局势把握战略主动权的竞争性产业。

华为Mate 60 Pro的成功销售,表明中国具备了完全自主研发高科技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升级,这说明中国如今完全可以依靠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由此可见,由结构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其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的新质生产力完全可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新赛道了。理性预测,前瞻性战略产业是确保新质生产力呈现持久旺盛生命力的密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是特定空间的掌控型高科技产业,就太空而言,太空育种业、太空通信业、太空军工产业都是前瞻性战略产业。就深海而言,深海工程制造业、深海勘探业、深海加工业、深海资源制药业、深海多层分工交通业等都是前瞻性战略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类脑智能产业、量子信息通信产业、基因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深海装备产业也会成为未来前瞻性战略产业。前瞻性战略产业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沿着新材料、新介质、新微观世界单元、新宏观集成整体架构、新网络连接形式的全新设计思路,构筑未来产业的研发方向,探索单个产业独立型芯片向多个产业兼容型芯片转化方式,力争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国产化集成产业连续升级向产业迭代升级的根本性转变。

4

掌握新形势下的战略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全力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最重要措施。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特定内涵、演变规律和面临的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智能产业革命的时代机遇,抓住各种经济周期叠加带来的发展机会,通过统筹新生产要素、新科技、新产业来支撑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通过创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新场域、新赛道,来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从而掌握新国际形势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在奠定中国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上,切实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必须通过切实举措加快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作用。要想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的技术创新,形成向纵深推进的新产业体系,实现新科技的产业化、全覆盖,尤其是要加大新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布局力度。

如此,不仅可以助力形成新产业在国家整个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还有利于发挥好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从而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助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促进科技向善。

将新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确保新产业能够在国家重大战略的布局和推进中获得稳步推进。国家为了推进重大战略稳步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出台了系列支持性政策,新质生产力如果能够与这些重大战略进行对接,必将助力新质生产力更快、更稳发展,如新质生产力可以借助国家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部崛起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带来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加快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大的人才供给体系。新时代新征程,要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通过切实举措,深入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产业发展。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而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很显然也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应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关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本质特征,加快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航空航天、5G和6G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建立突破世界一流技术短板的重大攻关机制,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破解西方大国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发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在畅通国内大市场、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作用。如充分发挥5G和6G等新基建在互联互通建设中的作用,而且新基建目前在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新基建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农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新基建水平还存在差距,这就为在农村、中西部地区进行新基建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库叔荐书


中信出版集团“东巴文化三书”集结了数年在川滇交界摩梭古村的寻访手记与摄影作品,抢救性记录了这里的民俗风貌、文化记忆,尤其是系统庞大的东巴文化,是当地民俗风物的集中体现,原始古朴的东巴文,更是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库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享优惠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