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上上...期“
GIS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
”中讲到,叠加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今天我们一起再来了解一下叠加分析下面还有哪些道道....
【
理 论
】
1.定义
简单说,叠加分析就是将两层或多层地图数据在空间上进行叠加,以揭示这些图层之间潜在的空间关系、模式或特征。
2.类型
叠加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视觉叠加
: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叠加方式,通过直接将多个图层在GIS软件中叠加显示,用户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下图,就是将多个要素叠加显示在一起,就成了一张校园地图。这让我想起了这篇推文,
如何制作校园地图
。
栅格叠加
:
适用于栅格数据(如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通过像素级别的运算,如加、减、乘、除等,来生成新的栅格数据集。个人理解,栅格计算就是像元之间的碰撞。
矢量叠加
:
针对矢量数据(如点、线、面),通过拓扑运算(如相交、联合、裁剪等)来创建新的矢量数据集,这些新数据集反映了原始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统计叠加
:
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如地名地址信息、人口统计、经济数据)相结合,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空间分布与属性值之间的关系。
3.应用场景
叠加分析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规划
:
通过叠加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人口密度等数据,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
:
利用叠加分析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水质污染情况,以及评估生态保护区的有效性。
灾害管理
:
结合地质、气象、人口分布等数据,进行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
农业管理
:
通过叠加土壤类型、气候数据、作物分布等信息,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他应用场景......
【
实 操
】
什么时候用矢量叠加,什么时候用栅格叠加?实际上只要了解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优缺点,我相信你应该就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了
这里我们就以购房选址为例,分别用矢量叠加和栅格叠加实操一遍。
1.矢量叠加
学习了叠加分析,我们以购房选址中因子叠加为例,看看矢量图层叠加分析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
打开联合工具
“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将几个缓冲区要素全部加进去,并设置连接属性为“
all
”,点击确定就可以啦。篇幅有限,这里仅展示关键步骤,完整步骤参考往期推文“
空间分析之购房选址
”。
2.栅格叠加
在利用栅格分析做选址分析案例中,各项因子经过距离分析、重分类后,我们需要将各图层叠加计算,统一到相同的等级体系内,且每个数据集中那些被认为比较适宜性的属性都被赋以比较高的值,选择
[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
,各个重分类后数据集的合并计算,最终适宜性数据集的加权计算公式为
最终适宜性
=
购物中心
*0.25
十中小学
*0. 25
十医疗设施
*0. 25
十地铁站
*0. 25。篇幅有限,这里仅展示关键步骤,完整步骤参考往期推文“
购房选址之上海市
”。
【
结 语
】
通过本次对叠加分析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复习了叠加分析的基本概念,还详细了解了其四种主要类型——视觉叠加、栅格叠加、矢量叠加和统计叠加。每一种叠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为GIS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叠加方式。例如,在处理具有明确边界和属性的矢量数据时,矢量叠加是一个直观且有效的选择;而当面对连续变化的栅格数据时,栅格叠加则能更好地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此外,我们还通过购房选址的实例,展示了矢量叠加和栅格叠加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叠加分析的理解,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