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经济金融、金融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的回顾和展望,包括国际主要数据、PMI数据、高频数据等内容,总结了三个关键点,分别是经济金融状况、金融市场走势和票据市场策略。
文章介绍了经济金融的概况,包括国际主要数据,如美国经济有韧性、欧盟经济延续弱复苏状态等,以及国内11月份PMI数据喜忧参半,生产方面基建领域走弱,汽车生产较好,需求方面住房销售持续改善,汽车销售继续向好等。总结了经济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分析了金融市场的回顾和展望,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现状、趋势及投资策略。在货币市场方面,政府存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对资金面有影响。在债券市场方面,集中供给压力逐步释放,资金面宽松等因素使得债市开启抢券行情。在票据市场方面,实体贷款投放总体仍偏弱,以票补贷诉求仍强。总结了金融市场的走势及投资策略。
文章指出了票据市场的策略建议,包括回顾、展望和投资机会。在策略方面,由于收益率过低,票据的配置价值较低。结合票据收益率震荡下行的预判,如果需要大规模补仓,宜早不宜迟;如缺口不大,可适度延后加仓,减少机会成本。同时,也提醒了市场一致看多预期下可能存在的阶段性被套风险。
摘要
一、经济金融
(一)国际主要数据。一是美国经济有韧性,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显示,后续仍会有序降息,但降息的节奏和幅度需要根据数据相机抉择。二是欧盟经济延续弱复苏状态,市场普遍预计12月份欧洲央行降息25bp的概率较高。
(二)11月份PMI数据。11月份PMI喜忧参半,制造业持续扩张,非制造业转弱。
(三)高频数据。生产方面,基建领域走弱,汽车生产较好。需求方面,住房销售持续改善,汽车销售继续向好,出口环比有所改善。
二、金融市场回顾
(一)货币市场。央行宽松基调未变,资金面平稳宽松,资金利率多数下行,同业存单利率明显下行。
(二)债券市场。受集中供给压力逐步释放,资金面宽松,年内降准预期较强,市场普遍预计明年降息概率仍大等因素影响,债市开启抢券行情,收益率震荡下行。
(三)票据(同业福费廷)市场。11月份票据转贴现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除月末几天出现翘尾外,全月大部分时间震荡下行,反映出11月份实体贷款投放总体仍偏弱,以票补贷诉求仍强。
三、展望及投资策略
(一)货币市场
展望:12月流动性缺口不大,央行呵护态度仍在,预计12月份资金面压力不大。另外,降准和同业存款规范背景下,同业存单利率也易下难上。
策略:杠杆策略有效,适度期限错配,努力增厚杠杆收益。同时,做好跨年的流动性安排。
(二)债券市场
展望:预计12月份10年国债收益率下破2%概率较大,但突破2%的过程或有反复,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在1.9%-2.05%之间震荡。
策略:12月份债市机会有:一是财政和产业政策好于预期带来的长债加仓机会;二是货币政策超前加码带来的交易机会;三是跨年资金面偏紧带来的“跨年后资金面转松”的中短债交易机会;四是其他机构止盈带来的加仓机会;五是特朗普对华强硬政策的长债波段交易机会。此外,注意债市过度下行风险。
(三)票据(同业福费廷)市场
展望:12月份是传统的实体贷款投放小月,企业贷款需求和银行放贷意愿均减弱,为满足MPA考核,以票据(同业福费廷)补贷的诉求大,票据(同业福费廷)收益率震荡下行的概率仍大。
策略:由于收益率过低,票据(同业福费廷)的配置价值较低。结合票据(同业福费廷)收益率震荡下行的预判,如果需要大规模补仓,宜早不宜迟;如缺口不大,可适度延后加仓,减少机会成本。
正文
一、经济金融
(一)国际主要数据
1.美国经济有韧性。
一是GDP略有下滑。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2.8%,较上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二是通胀小幅反弹。第三季度PCE价格指数123.73,高于前值123.28;10月PCE物价指数同比2.31%,较上月增加0.21个百分点,环比0.24%,较上月增加0.06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较为稳定。11月16日续请失业金人数190.07万人、较上周增加0.9万人;11月23日初请失业金人数21.3万人、较上周减少0.2万人。
四是美联储 11 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对通胀回落、就业表示了信心,后续仍会有序降息,但降息的节奏和幅度需要根据数据相机抉择。Fed Watch数据(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提供的预测数据)显示的12月降息25bp的概率为63.2%。
2.欧盟经济延续弱复苏状态。
一是经济景气度喜忧参半。11月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95.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1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13.7%,跌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二是通胀温和回升。11月欧元区CPI初值环比-0.3%、前值0.3%,同比2.3%、前值2%。
三是市场普遍预计12月份欧洲央行年内第四次降息的概率较高,降息25bp概率较大。
(二)11月份PMI喜忧参半,制造业持续扩张,非制造业转弱。
制造业PMI继续扩张,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从结构看,生产和内需扩张加快,外需收缩放缓。制造业PMI录得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扩张持续加快。生产指数52.4%,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且扩张速度持续加快。
二是内需改善,但改善程度不及生产。新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8%和47.3%,分别较上月上升0.8和0.3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低于生产指数,内需改善程度不及生产。三是外需收缩放缓。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8.1%,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四是价格指数再次转弱。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8%和47.7%,比上月下降3.6和2.2个百分点,市场价格水平明显降低,预计11月份PPI继续走弱概率大。
五是库存周期仍处于去库存阶段,速度有所放缓。产成品库存指数47.4%,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去库存有所放缓。生产好于内需的背景下,去库放缓。六是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为近6个月高点,一揽子政策作用下,企业信心受提振。
非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附近,从结构看,服务业维持扩张,建筑业跌至收缩区间。11月份,非制造业PMI录得50%,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从结构看,新订单指数45.9%,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需求不足加剧;投入品价格指数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用于经营的投入品价格水平有所下降;销售价格指数48.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水平降幅有所收窄;从业人员指数45.4%,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
从分项来看:
一是建筑业指数,自2020年2月(疫情封控)以来,首次跌入区间。建筑业指数录得49.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建筑业指数走弱,一方面与天气转冷户外施工进入淡季有关,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优质项目储备及资金是否充足等仍需要观察,政策仍需加力。
二是服务业保持扩张区间。11月份服务业PMI录得50.1%,与上月持平,保持扩张。从分项来看,尽管国庆假期效应消退,与居民相关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指数不同程度走弱,但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对服务业PMI构成支撑。
(三)高频数据
生产方面,基建领域走弱,汽车生产较好。一是唐山高炉开工率环比回落,同比跌幅走阔。11月值88.02%(前值89.64%),环比-1.81%(前值2.62%),同比-3.93%(前值-3.17%)。
二是螺纹钢产量环比转跌。11月份,主要钢厂螺纹钢产量环比-1.92%(前值24.85%),同比-8.26%(前值-6.62%)。
三是水泥价格指数持续提升。11月份,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4.08%(前值10.01%);同比20.01%(前值19.28%)。
四是汽车生产较好。11月份全钢胎开工率60.45%(前值55.41%),环比9.09%(前值-4.62%),同比-0.79%(前值-9.4%)。半钢胎开工率79.13%(前值77.93%),环比1.54%(前值-0.84%),同比9.02%(前值8.42%)。
五是涤纶长丝开工率维持高位。11月份开工率89.11%(前值89.35%),环比-0.27%(前值0.9%),同比3.9%(前值5%)。
需求方面,住房销售改善,汽车销售继续向好,出口环比有所改善。
一是新房销售环比大幅改善,同比转增且增幅较大。1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15.4%(前值41.47%),同比15.43%(前值-3.79%),为2023年5月份以来首次同比转增。其中一、二三线销售面积均同比增长,一线和三线环比多增,二线环比少增。另外,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持续改善。
二是汽车销售继续增长。11月1-2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63.8万辆,同比增长29%,较上月同期增长4%;厂商批发193.5万辆,同比增长34%,较上月同期增长14%。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6.7万辆,同比增长68%,较上月同期增长7%;厂商批发100.7万辆,同比增长65%,较上月同期增长13%。
三是出口指数环比多数改善,同比增速继续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分别为-7.6%、7.3%和0.8%,前值分别为-15.2%、-13.6%和-20.3%;同比分别为-15.9%、120.6%和66.9%,前值分别为-10.8%、123.6%和73.5%。
二、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
1.央行货币政策。11月份央行货币政策仍是支持性的,开展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8000亿元、净买入债券2000亿元,投放中长期稳定资金1万亿元;另外,逆回购净回笼1894亿元,MLF净回笼5000亿元。
从央行操作来看,有三个特点:
一是总体净投放3106亿元,有意呵护资金面宽松;
二是持续通过净买入债券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资金,MLF被逐步替代,反映出央行有意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呵护净息差;
三是继续净买入债券,为债券集中发行创造较低的利率环境,反映出央行有意维持或调低债市利率中枢。
2.货币市场回顾
资金面:得益于央行呵护,本月资金面总体宽松,资金利率中枢有所下行。存款类机构资金利率中枢明显下行,DR001均值较上月下行4bp至1.42%,连续两个月处于政策利率下方;DR007均值1.67%,与上月基本持平。
同业存单:受自律机制《关于加强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影响,叠加资金面宽松,11月份同业存单利率明显下行。国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值较上月明显下行:1个月下行10bp至1.75%,3个月下行17bp至1.75%,6个月下行24bp至1.75%,1年期下行16.39bp至1.795%。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普遍下行:1个月下行13bp至1.6%,3个月下行9.24bp至1.7979%,6个月下行12.55bp至1.8045%,1年期下行13.5bp至1.7958%。
3.资金面展望。12月份流动性缺口不大,具体测算如下:
一是政府存款方面,12月份是传统的财政支出大月,财政支出往往大于财政收入,根据近4年数据测算,财政净支出约1万亿,为市场补充流动性。今年两会确定的今年净增政府债8.96万亿元,其中国债4.34万亿(含1万亿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4.62万亿(含3.9万亿专项债),另外一次性安排的6万亿专项债也在发行。截至11月末,政府债净增10.07万亿,其中国债净增3.91万亿,年内剩余额度0.43万亿,地方政府债净增6.16万亿,其中专项再融资债净增1.15万亿元;即使剩余国债0.43万亿+专项再融资债0.85万亿(按今年2万亿专项再融资债发完测算)全部发完,12月份供给合计约1.28万亿,减去到期0.62万亿,净供给约0.66万亿元,与11月份净供给1.83万亿相比,12月份供给压力明显减轻。
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方面,根据近4年数据测算,一般存款增长约1.86万亿,准备金多缴约1200亿元。
三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到期3.06万亿。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仍在,到年底之前,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0.25-0.5个百分点的概率大,或可释放0.5-1万亿资金。
四是12月份跨年,大行融出减少,对资金面扰动较大。
五是12月份无大型线上消费活动,支付机构保证金对流动性扰动不大。
12月流动性缺口不大,央行呵护态度仍在,预计12月份资金面压力不大。另外,降准和同业存款规范背景下,同业存单利率也易下难上。
(二)债券市场
1.市场回顾。受集中供给压力逐步释放,资金面宽松,年内降准预期较强,市场普遍预计明年降息概率仍大等因素影响,债市开启抢券行情,收益率震荡下行。截至11月末,国债收益率较上月末变化为:1年下行5.62bp至1.3698%,5年下行13.49bp至1.6598%,7年下行15.3bp至1.8760%,10年下行12.7bp至2.0206%,30年下行13.25bp至2.2025%。
2.债市展望。总体来看,预计12月份10年国债收益率下破2%概率较大,但在2%附近止盈盘较多(年底各机构实现利润诉求较大),突破过程或有反复,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在1.9%-2.05%之间震荡。从四方面来预测12月债市走势:
(1)根据债市预判模型,13个指标指标中8个显示利多,债券收益率仍易下难上。
(2)从10年国债和政策利率利差角度来看,在降准降息预期下,10年国债收益率或仍有一定下行空间,但也需要注意超调风险。尽管央行有意为经济恢复和发债创造良好环境,但是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相对克制,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在这种政策框架下,预计央行也不会放任收益率快速单边下行,当前买卖国债等政策工具已经在用,央行对债市的调节能力较强。从10年国债收益率和7天逆回购利差角度来看,两者利差大部分时间在40-100bp之间震荡,截至11月底,两者利差52bp左右,理论上仍有10bp左右的下行空间,即10年国债收益率可下行至1.9%附件。从10年国债和MLF利差角度来看,两者利差大部分时间在-25至25bp之间的震荡,目前两者利差为2bp,理论上,10年国债收益率可下行至1.75%附近,但央行对维持正常收益率曲线的立场下,年内下行至1.75%附近的概率较低,但如果明年经济改善不及预期、降息预期增强催化下,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会触及1.75%。
(3)从历史走势来看,近5年以来,12月份债券收益率均呈现震荡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