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DG资本
不只是VC,还有趣味和陪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偷师”大自然:仿生学新启示 ·  17 小时前  
南极圈  ·  2025新年到,老鹅送来祝福啦! ·  1 周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将如何影响科技股走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DG资本

圣诞重温《真爱至上》,因为还渴望爱的冲动和勇气

IDG资本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9-12-25 22:00

正文



IDG君写在前面:


圣诞节,又到了要把《真爱至上》翻出来重看的时候。这是许多人坚持了许多年的小仪式。


这部16年前的爱情电影,温情却又不免落了俗套,可每年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想起它,打开它,为它感动。


你可能会想起,几年前聚在一起看它的朋友们,现在天各一方;那个说过每年都会陪你看的人,已经成了过去的爱人。而你,也从憧憬爱情的小孩,变成了“不相信爱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人。


但这就是我们喜欢《真爱至上》的原因吧,像文中所讲述的:


“我们反复观看《真爱至上》,是因为电影里提供的那个爱的理念。这个理念在我们后来的生活里出现了断裂和异化,我们需要通过反复观看,去确认它还在,哪怕只在圣诞节这一天显现。”


是的,爱情可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但希望我们都还拥有去爱的冲动和勇气。


本文授权转载自看理想公众号(ID: ikanlixiang)

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



内容整理自《21世纪伟大电影》
讲述 | 阿郎

1.

好电影也可以充满俗套


《真爱至上》是一部俗套,但优秀的电影。没错,俗套的电影也可以优秀。


在一定的艺术阈值内,俗套意味着某种未经事先商定,但又如丝般顺滑的不谋而合。


你知道那些人物的命运,一定会滑向大多数这类故事必然走向的那个结局,但仍然为他们的过程捏了一把汗。


一个优秀的俗套,永远能在已知的框架里,源源不断地给你未知的惊喜。 而一旦未达到一定的艺术阈值,俗套就成了陈词滥调的代名词。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俗套更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宣判,揭露了你对这个鲜活的世界,其实是无感的。


你丧失了生理上切肤的触感,也丧失了这种触感在心灵上掀起风暴的可能。你用尽全力的书写,只不过是笔画拙劣的模仿。


豆瓣评分前9的电影


用好俗套,是电影创作最大的秘密。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和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 Nolan)都是破解了这个秘密的人。

他们的电影都毫不扭捏地去拥抱俗套,但又能通过若干个俗套的拼接,释放出艺术的况味。


《阿凡达》是一个爱情片的俗套,叠加了一个战争片的俗套,两个俗套的叠加,之所以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在于詹姆斯·卡梅隆在爱情的俗套中,注入了不同的种族;在战争的俗套中,引入了不同的星球。陈旧的叙述格调,因此而燃烧了史诗一般的火焰。


诺兰同样是拥抱俗套的导演,《蝙蝠侠:黑暗骑士》系列,从来就没有想要回避超级英雄电影的那些俗套。


只是在这些俗套推进的每一个缝隙里,他都塞进去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这个问题,撬动了这场讲述的俗套中,早就森严的法律界定,和井然的道德秩序,《蝙蝠侠:黑暗骑士》也因此而发生了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倾斜。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


而《真爱至上》的导演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不但是俗套的热爱者,还是坚定的俗套制造者。


虽然他也乐衷于将故事折拗得陡峭,但他从来就不想去到更晦涩和更幽暗的人性深处,他对人类品性里那些不可深究的深渊不屑一顾。


在他的电影里,俗套才是生活的真相。


感谢理查德·柯蒂斯编剧的《诺丁山》,它被后来几乎所有的爱情电影当成范本。自从1999年它上映之后,世界人民的爱情电影里,就很少出现门当户对这个字眼,而都更愿意去翻越阶级、财富、地域的大山。


感谢理查德·柯蒂斯在2002年时的一次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在一部电影多拍摄一些爱情”,于是就有了2003年这部《真爱至上》。


《真爱至上》电影海报


2.

《真爱至上》里,

有你曾经历、正经历、将经历的一切


《真爱至上》这部电影,以圣诞节前四周为开始的时间点,讲述了十个爱情故事。


这些爱情故事中,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小男孩,在爱上他的同学后,由痛苦的退缩到坚定的表白。


电影《真爱至上》


有一个失意的英国作家,爱上了一个来自于葡萄牙的女子,在圣诞到来的那一天,两人终于用对方的母语向对方说出,“我爱你”。


有一个已婚的公司老板,和秘书之间,好像擦出了危险的花火。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其实暗流涌动。


电影《真爱至上》


有一个小伙子,正因为好朋友刚刚新婚的妻子而神魂颠倒。


还有一个行将落魄的歌手,终于发现,被他一直无视的胖经纪人,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人……


电影《真爱至上》


神曾晓喻众生,在圣诞到来的这个夜晚,去亲吻你爱的人,你们的爱就会成为天上的星辰,照亮人间的暗夜。


《真爱至上》就是这样一颗星星。


影片的前半段,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爱而不能,求而不得、有信任之后的背叛、有激情之后的冷却、也有猝不及防的死亡和分离。


即便是有了爱情,也可能就像那个11岁的小男孩说的,“还有比爱情的折磨更痛苦的事吗?”


电影《真爱至上》


但是电影后半段又告诉我们,一切都比你想象的更美好,因为这世界上存在一种无形无色但无处不在的东西,那就是爱。


爱是情不自禁,是不言而喻。只要你说出来,就会超越年龄、性别、阶级、肤色、语言,就会长成你后半生说不出的狂喜,和狂喜之后刹那间的失神。


电影《真爱至上》


《真爱至上》是很多人每到圣诞节就会重看一遍的电影,影片故事发生在四周的时间之内,但几乎涵盖了每一个人的一生。从11岁的懵懂时期开始,经历暗恋、初恋、热恋。


从新婚时,心里确信“就是他了”的幸福,到婚后“真的就是他了吗”的一点点失落,从婚姻多年的平淡,到横生而起的波澜,从失去另一半,到目睹下一代的爱情懵懂,《真爱至上》有你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一切。


影片开头那段独白,是这部电影的世界观,“每当我内心苦闷,对世间万物失望的时候,都会想到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的下机口。大家都觉得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仇恨和贪欲,但我不这么看。”


在我看来,爱无处不在。 也许不怎么高贵,不值得大肆宣扬,却无处不在。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据我所知,没有哪个乘客在打电话传递仇恨,大家都在传达爱意。如果用心寻找,我有一种预感,你能发现,其实爱无处不在。”


电影《真爱至上》


3.

我们厌恶的不是俗套,

是创作者态度的敷衍


也许正是因为爱无处不在,所以在电影创作的剧作结构里,爱也经常性地成为一个创作者需要时时闪避的禁忌。


电影是创新的暴徒,为了享受观看者震惊的表情,以及这个表情所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电影创作者不惜毁坏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 他们会把恶假想为这个世界的恒常,而恶的对立面,爱,就成了这个世界最大的俗套。


毕竟,我们都可以大致预判出爱所能达到的温度,却无法猜测出恶的破坏力。


说爱的电影,很像是虚头巴脑,反倒是在电影里谈论恶,则自带了革命者的光环,是一种散装的力量和一种可以打包零售的精神。


电影《寄生虫》


可是,本质上,电影就是一种俗套的艺术。毕竟连绵不绝的创新是可疑的,因为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俗套则代表了一种永远无法更改的趋势,是被千百次证明了的真理, 所以,观众不是真的反感俗套,而是厌恶对电影表达公式的滥用


有网友总结了一些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陈腔滥调,比如说“动作片里,总是练习不好的一招,在关键时刻,就能实现制敌”,比如说“恐怖片里,胸大的女人先死”,比如说“所有巴黎旅馆的窗户,都可以看见埃菲尔铁塔”......


我们为什么厌恶俗套?因为很多时候,这些俗套被创作者用来掩饰他们思想深度上的残缺。


一旦进入到这种被俗套模型化了的情况里,个体的独特性消失了,脸谱化的角色和套路的剧情很难不让观众反感。 但这种反感不一定是针对创作者能力上的欠缺,而是针对他们在创作态度上对观众的愚弄。


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虽然俗套可以消解力量,但它也可以就是一种力量,这取决于你对待俗套的态度,是用艺术的傲慢去浇筑它,还是用生活经验去溶解它。


被全世界人民热爱的《真爱至上》里,也有明显的俗套。


比如说,首相第一次和官家团队见面时,生活秘书和所有人的表现都不一样,也就意味着首相和她的关系,也不会像和其他人关系一样只停留在工作层面。


十对情人川流不息的爱情,最终也是毫不意外地会走入分或合的结局。


电影《真爱至上》


可必须分辨的是,这是《真爱至上》对创作规律的敬畏,而不是俗套。


创作规律是对事物发展脉络的归纳总结,这里面有着极强的旁观性和记录意义。而俗套是一种化繁为简的具体,它只为某几种确实的场景,提供几种已知的应对措施。


4.

电影里的日常,

是生活中已缺失,但我们心里正需要 的平常


作为《真爱至上》的编剧和导演,理查德·柯蒂斯知道观众期待什么,但他并不是在第一时间里,想着怎么去满足观众的期待,而是先满足自己的期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