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时评
社会新闻热点纵议、最开放最全面最深层次的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时评

虚假“清仓大甩卖”还要蒙骗到几时

人民时评  · 公众号  ·  · 2019-11-26 12: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有市民反映,武汉市武昌解放路一家日用品店打出“清仓甩货”的宣传标语,已经近一年了,“到底囤了多少货啊? 甩了这么久还没甩完”。 这让这位市民感到非常疑惑。 (11月25日《武汉晚报》)

这种促销套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在临时工地、城乡结合部、火车站等地方则更为常见。 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流动人口多,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没有时间看店面是否真的关门。 但假如有人留意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最后几天”,却往往没有一个尽头,所谓的“清仓大甩卖”,也有清不完的仓、甩不完的商品。

不少消费者误认为,既然店家打算关门歇业,商品就得尽快脱手,打折甚至亏本处理成为可能。 消费者进店购物时以为捡到了便宜,实际上却中了圈套。 这种促销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对于其他商家也有失公平。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在购物时碰到夸大其词的、虚假的广告,可向12315投诉。 动员群众监督并无不妥,但群众监督只能作为辅助力量,假如消费者被推到了监管的前面,监管部门站在身后等人爆料,显然有失妥当。 消极被动地执法,当然容易导致这类套路长期存在而不为监管部门所知。

要看到,针对这类行为的执法并不存在多大难度,这类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定性容易,取证也不难。 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在处罚额度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执法的操作性较强。

对于这类行为,有群众举报当然更好,即使没有群众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守土有责,用主动出击来体现违法必究的执法理念,避免更多消费者掉入这类销售陷阱当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