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诸海滨科新先声
新三板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周五操作策略(1213) ·  2 天前  
佛光知顶底  ·  写在重磅消息公布前 ·  2 天前  
海龟社区  ·  有条件的可以赚这个方向的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诸海滨科新先声

【安信新三板】『重磅深度』!(音频版)波长光电: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器件龙头——激光行业迎拐点,公司价值待重构!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8-22 16:20

正文

以勤为舟,以致千里——三板研究,我们坚持自下而上觅“腊梅”、自上而下探方向。市场自风云变幻,吾唯“博观以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已。


新财富请支持安信新三板

诸海滨团队!




波长光电

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器件龙头

——激光行业迎拐点,公司价值待重构


公司动态

公司发布了2017年中报,2017H1实现营收10289.58万元,同比增长63.06%;实现归母净利润2035.99万元,同比增长137.76%,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超过公司在16年全年实现的1663万元归母净利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81.89万元,同比增长181.39%。


公司为优秀光学企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器件的龙头厂商,15-16年间受益3C和动力电池领域激光需求增长,业绩稳步上升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激光光学产品、红外镜片镜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市场,公转书显示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占率名列前茅,是大族激光、华工激光等国内一线激光设备商的长期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2012年名列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加工光学镜片企业生产十强的榜首。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的激光光学产品成为富士康其中小功率激光光学镜片的指定供应商之一,为公司在3C领域的激光镜片认可度以及耗材市场的占有率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公告,公司近两年受益3C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设备需求上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分别在2016年达到1.44亿和1663万元,复合增速为20.18%和26.82%。


得益于iPhone产业链内激光设备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大客户订单,公司17年H1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双加速增长

公司的主打产品为激光光学元组件,位于激光产业链的上游,业绩受中游中小功率激光设备的销量影响较为显著。得益于在全面屏、金属中框、以及蓝宝石双摄镜头盖等新设计的带动,下游3C加工领域的相关激光设备需求大增。公司的重要客户如大族激光、华工激光等的中小功率激光设备销量均迎来了高速增长,并在其半年报预披露中得到了验证。公司作为该两家企业的中小功率激光设备光学元组件重要供应商,订单增速显著,17年H1的营收达到10289.58万元,同比增长63.06%。在净利润方面,受益前期投资的产能的完全释放,公司的固定成本和费用也得到了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48和8.80个百分点,大批量采购也使得原材料价格有所降低,并使归母净利润达到2035.99万元,同比增长137.76%,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双加速增长。


全面屏和金属中框设计有望在国产手机中得到批量应用,以及动力电池扩产未来2年有望持续,3C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市场17~18年间依旧看好

在三星、苹果两大风向标的带动下,国内厂商预计均有在计划于未来推出自家的全面屏手机,因此激光异形切割设备在17-18年间均有望保持高销量。此外,随着未来国内柔性OLED产能的放量后,“双曲面+金属中框”的手机设计有望在国产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带动国产手机对激光精密焊接、激光PVD清洗等设备的需求等。因此,我们对国内3C加工领域未来1~2年内的激光市场依旧看好。在动力电池领域,得益于龙头电池厂商大规模的扩产项目落地以及规划出台,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焊接设备红利有望在未来两年中持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有望继续在3C和动力电池两大领域带动下,实现激光光学产品业绩的持续增长。(更多有关激光在3C和动力电池领域的观点及内容请参见我们之前发布的“智造系列二:聚焦3C和动力电池,激光17年需求加速”专题深度报告)


激光设备保有量快速增长拉动光学耗材市场,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由于激光光学镜片属于激光集成设备的耗材,在光纤、YAG、半导体等激光设备上的使用寿命大约1~2年左右,在CO2激光设备、皮秒超快激光设备等对应的镜片耗材更换频率更高,寿命大约0.5~1年左右。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数据随着国内激光设备的年销售额由2010年的9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85亿元,整体激光设备的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对应的激光设备耗材如激光保护镜片、偏正镜片等的更新需求量也越来越庞大。考虑到激光光学组件大多数都为非标定制品,在镜片更新时,厂家多为向原先的光学器件生厂商再次购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原装镜片生厂商具有依赖性。公司作为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产品的龙头厂商之一,且已经长期为大族、华工等国内龙头企业供货,未来在激光设备保有量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公司的激光光学产品业绩有望受益。


红外光学镜片市场广阔,公司新增产能拟放量助力业绩高成长

红外热像产品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从全球范围来看,据Maxtech International的数据,在红外热像产品军用方面,有望从14年的78.0亿美元增长至19年的92.5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40%。在民用方面,全球的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有望从14年的31.07 亿美元增长至2020 年的56.01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11.00%。在国内红外热像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红外热像仪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需求量有望从目前的1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5亿元。公司自2014年开始,大力发展红外光学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的主力业务之一,提供的产品包括了长波,中波和短波红外等多波段的各种口径和焦距的红外镜头。此外,公司在16年为扩大红外产品的产能,新建的一条红外产品生线。


投资建议

买入-A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是中小功率激光光学镜片的领先企业,未来随着激光和红外行业在国内的稳步发展,预计公司在未来几年有望持续保持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2.02/ 2.71/3.36亿元,增速分别为40.1%、33.6%和24.1%,归母净利润2719/3354/4111 万元,增速分别为63.5%、23.3%和22.6%。按照目前公司总股本计算,公司2017/18/19年的EPS分别为0.46/0.56/0.69元/股,对应当前市盈率11X、9X和7X。成长性突出且当前估值较低,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升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目录


01


【公司简介】

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加工光学镜片的领先企业


1

公司为优秀光学企业,产品涵盖激光、红外等领域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激光光学产品、红外镜片镜头、光电检测系统以及光机电软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先后开发了数十款新产品,包括激光扩束、扫描、聚焦、光束整形、双头精密分光等光学系统,处于光学行业中的激光光学和红外光学的细分市场。母公司为南京波长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的北京、深圳、福州均设有办事处,子公司包括波长光电新加坡、南京光研软件系统等,2014年登陆新三板,2015年6月起至今为做市转让。根据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在2013年7月根据市占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产品配套量、客户反馈意见等综合评价得出的排名,公司名列2012年度中国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加工光学镜片企业生产十强排行榜的榜首。


目前,公司已拥有光机电算设计优化和分析技术、晶体材料生长技术、精密光学冷加工技术、精密薄膜光学技术等核心技术。在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市场,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是大族激光、华工激光等国内一线激光设备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并获大族激光的2009年“优质供应商”奖项、以及华工激光颁发的2015年“最佳合作供应商”等荣誉。此外,公司产品除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外,出口比例也不断增长,超过30%的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国际市场,并以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信赖。


2

股权结构:公司股权集中,实际控制人为黄胜弟和朱敏夫妇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朱敏,截止至2016年末直接持股2189.5万股,占比54.96%。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黄胜弟和朱敏夫妇。朱敏为公司创始人之一,自公司设立至今一直直接和间接共计持有波长光电54%以上的股份,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黄胜弟自公司设立至今一直担任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经营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等。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吴玉堂,为实际控制人黄胜弟之胞姐之配偶,直接持股1181.7万股,占比29.66%,并持有南京威能的份额比例96%,间接持股168万股,合计持股占比33.88%,现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公司的做市商有3家,分别为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泰证券,截止至2017年中的总股东户数为33户,前十大股东的占比共计98.67%,股权集中。


3

公司业绩:营收和净利润稳步增长,17年增速有望加快

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近2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0.18%和26.82%,17年有望实现双双加速增长。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近年来稳步增长,分别由14年的9972万元和1034万元,增长至16年的1.44亿和1663万元,近两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0.18%和26.82%。其中,公司的营业收入在16年实现增长24.03%,为近三年最高的营收增速,主要是受下游3C行业和动力电池行业在16年对激光设备需求的提升,从而推动了公司光学组件的业绩,以及在16年新增855万元的系统业务所带动。在17年H1期间,受益iPhone产业链内激光设备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VIP大客户充足的订单,公司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达到10289.58万元,同比增长63.06%;实现归母净利润达到2035.99万元,同比增长137.76%。考虑到公司为华工激光和大族激光长期的光学元器件供应商,16年新建的一条红外产品生产线有望放量,以及17~18年3C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设备需求预计将释放,公司17年业绩有望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双增长。



公司的近3年毛利率在37%~38%之间,17年H1受益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显著上升。公司的毛利率在2014年得益于订单的增加和产能的释放,以及主要原材料生长技术等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得公司的毛利率由13年的32.08%增长至14年的38.48%。在2015-16年间,公司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了常规产品的销售,但受到常规产品的市场价格有所降低,综合导致毛利率略微下降,并维持在37.8%左右。在17年上半年,受益前期投资的产能的完全释放,公司的固定成本和费用也得到了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48和8.80个百分点,大批量采购也使得原材料价格有所降低,使得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显著上升。根据2016年报的披露,公司未来拟加大对高价值产品的研发投入,如高端精密焊接镜头、紫外镜头等,预计未来毛利率较高的光学组件产品在营收的占比将有望继续提升,整体毛利率预计将受益。



公司近三年产能持续扩张,总员工数从2014年的234人增长至2016年的311人,增长32.9%。其中,公司的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分别从2014年的148人和25人,增多至2016年的172人和48人,为期间公司产能的扩张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在2014-16年之间技术人员也从34人增长至56人,16年末占总员工数的18%。



4

主营产品:激光、红外设备的光学组件和元件,合计约占84%

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是光学组件和元件,主要客户群体为激光设备厂商和红外仪器设备制造商、集成商,16年的营收分别为6909万元和4984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7.8%和34.5%,处于光学行业中的激光光学和红外光学的细分市场。此外,公司在光电检测系统以及光机电软方案两个业务领域的16年营收分别为855万元和613万元,分别占比5.9%和4.2%。公司的光电检测系统产品包括了红外紫外激光椭偏仪、真空吸收率测试仪等,下游客户要是光学镀膜车间、科研院校、光学研究机构等。公司的软件业务则主要代理各类国际知名的光学设计软件,如光学系统设计软件ZEMAX OS14、光学照明设计软件Prosource、以及激光腔体设计软件ASLD等。



从具体产品来看,占公司收入84%的主营产品光学元件和组件,对应的下游应用主要为各类型的激光设备、以及红外热像仪等产品。经过多年的经营和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现在共拥有四大系列、十数个中类、上千种细分子产品,全面覆盖各类型、各型号激光红外光学器件,较同行业企业产品种类更全,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激光领域,公司提供产品主要为各类型的激光镜片、激光镜头、以及激光组件。激光镜片类产品包括聚焦镜、合束镜、分光镜、反射镜等,激光镜头和激光组件则包括扩束镜、扫描透镜、激光切割头等,产品适应于波段范围从红外至紫外的各类激光设备,如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内雕机、激光PCB钻孔机、激光医疗设备及各类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等。



 👉在红外领域,公司提供的产品为红外光学镜片和红外光学镜头。红外光学镜片类产品包括了红外光学透镜、氟化钙透镜、长波通滤光片、红外宽带滤光片等,红外光学镜头类产品包括了长波红外镜头,中波红外镜头和短波红外镜头。



02

【加速拐点临近】

受益3C和动力电池,公司激光光学产品17年有望迎加速拐点


1

公司位于光电产业链的中游,激光产业链的上游

公司作为光学元件和组件的生产商,在光学的产业链中处于行业中游的位置。上游为光学材料生产行业,下游为光电整机行业。核心产品激光光学元器件在激光产业链中位于上游,公司作为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元器件的龙头,业绩受激光设备的总销售情况影响较为显著。


在产业链的上游光学材料产业中,主要光学原材料包括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光学塑料三大类。公司激光红外镜头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硒化锌光学晶体材料、光学玻璃、石英等。从2012年起,公司开始对硒化锌晶体材料生长进行研究,现已能够实现硒化锌材料的自主生产,满足了部分生产需求,2014年开发了新的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公司产品成本并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在产业链的中游,即光学元件、组件行业,包括公司在内的业内生产企业大多是根据下游厂商对于元件、组件的设计要求对光学材料进行生产加工,是光电产业链中光电技术结合最紧密的核心部分。目前伴随着光电技术的高速发展,生产加工光学元件、组件所用到的核心技术日益高端化,对于新入行企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国内光学元件、组件企业也出现了分化。其中,一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光学器件企业仅以生产低附加值的微利产品为主,另一部分注重技术升级,研发实力强的光学器件企业,开始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到了产业链下游,为光电整机行业,产品包括激光打标、切割、焊接等产品,下游的行业发展对公司所处的中游元组件端息息相关。光电技术在光学产业链的下游已经结合进入整机产品,由于光电技术衍生出诸多光电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行业规模巨大,直接带动了整个光电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拉动了光学元件行业的增长。



2

受益激光行业不断发展,激光光学元器件需求持续扩张

在国内的激光元器件领域,由进出口的数据可以看到,国内总体激光元器件的进出口金额都在不断上升。根据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数据,国内在2016年激光元器件的总进口金额达到了13.03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一方面,说明国内在中高端领域激光元器件对进口依赖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也从侧面验证了国内对激光元器件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从全球激光器的总规模来看,2016年销售额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1%,相比2013-15年的3.6%增速明显复苏。随着消费电子和材料加工领域的强劲需求,根据LFW的数据,预计17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63%,行业增速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在我国,激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国家及各地政府众多政策支持。随着3C和汽车两大核心下游在国内快速发展,激光设备在2010年后高速发展,14和15年的增速均超过30%,15年末达345亿元,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消费市场。2016年全国激光设备的销售收入达到385亿元,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长11.6%。根据中科战略的预计,我国17年激光设备销售有望再次加速,规模将达455亿元,同比增长18.9%,相比16年高出7.3个百分点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2-14年财务数据,产品的海外出口占比约33.3%~41.4%之间。公司作为激光产业链的上游元器件端,对应国内和国外激光设备销售额的稳步增长,都将有利于公司的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稳步发展。

在中长期来看,国内在3C、动力电池、OLED等行业未来几年对激光设备的高需求仍将持续,激光焊接、3D打印、激光照明、激光显示等均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因此激光行业未来几年的整体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并带动上游的激光光学元器件需求稳步扩张。

 

2.2.1.3C加工:大族、华工17年业绩高增,公司光学元件订单有望大增


根据公司披露的历年公告,国内激光两大龙头企业大族激光和华工激光均为公司近5年的重要大客户。公司由于受到产能的限制,在2015年开始主推“大客户成长”策略,执行“高价值产品”方针,对具备重点潜力的大客户投以大量资源发展和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大族和华工为例,其企业内部均被分为多个激光事业部,且每个激光事业部都有独立的采购权。公司在2015年开始同大族、华工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重点建设与其内部更多激光事业部的元器件供应合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两大客户的订单由14年的673万元增长至16年的1469万元。



受益17年苹果新品手机或下半年推出,大族和华工两大激光设备企业在上半年的中小功率激光设备订单增长显著,半年度的归母净利润预告增速中位数分别达115%和51%。由于新品相比iPhone 7为大改款,预计将使用全面屏+双玻璃+双摄像头的设计,对应的激光异形切割、激光焊接、以及皮秒激光切割设备等需求在17年有望大增。后续随着更多国产手机品牌商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也将在17年下旬至18年间推出全面屏手机,本轮3C加工领域的激光设备红利预计将在2017-18年间持续释放。在龙头企业方面,根据市场预期,大族激光和华工科技17年的中小功率激光设备收入增速较快。考虑到公司与大族和华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近两年开始持续拓展与其内部更多事业部的采购合作,预计今年公司来自大族和华工的收入有望均快速增长。



2.2.2. 动力电池:激光焊接红利未来2年仍将释放,激光光学产品需求有望持续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以及近期的双积分制,新能源车政策已逐步完善,中长期发展持续向好,并逐步向2020年达到200万辆年产销的目标迈进。目前,动力电池产能虽呈现结构性过剩,但实则是优质稀缺,低端过剩。未来龙头厂商有望在未来2年内持续扩产,产能有望在16年的64 GWh增至18年的145GWh。 



由于激光焊接能同时具备灵活、精确和高效等特点,相比电阻焊、超声波焊、钎焊、真空电子束焊等工艺更具优势。目前激光焊接已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焊接标配,且在前、中、后段均有广泛的应用,是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预计国内未来2年动力电池产能有望从16年的64 GWh增至18年的145GWh,对应动力电池激光焊接设备约20~29亿元的市场空间,领域内的三家核心激光企业联赢激光、大族激光、逸飞激光或有望在未来的两年内受益。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5和2016年报,公司生产的光学组件和元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焊接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得益于动力电池行业在14年开始大规模扩产,公司激光光学产品在2015-16年间的该领域内有较显著的受益。根据目前各家一线厂商的扩产规划,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焊接红利有望持续释放2~3年,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享受到的激光光学元器件红利预计将持续。


3

激光设备保有量的增长带动光学耗材市场,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激光光学镜片属于激光集成设备的耗材,CO2激光设备、皮秒超快激光设备等对应的镜片耗材更换频率更高。在激光设备中,不同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在波段、功率、以及脉宽等参数上都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激光镜片在CO2激光设备、皮秒超快激光设备等终端集成上的平均使用寿命,相比光纤和YAG等激光设备的更短。因此,对应的激光镜片耗材更换频率也会更高,一般寿命约0.5~1年左右(不同的镜片品质、镀膜工艺、设备工作环境、设备输出功率、以及设备开工率等均会影响镜片的使用寿命长短)。而在光纤、YAG、半导体等激光设备上,随着长期的使用,光学镜片等元件也会受到损坏,使用寿命稍长,大约1~2年左右。


随着国内的激光打标、切割、焊接等设备保有量不断增长,对应的激光镜片耗材需求也日益增加。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数据,国内激光设备的年销售额由2010年的9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85亿元,一般的激光设备的使用寿命在5~7年左右,因此国内激光设备的整体保有量也在持续且快速地增长,对应的激光设备耗材如激光镜片、保护气体等需求量也越来越庞大。


在激光镜片的市场格局方面,国内的光学产品制造商在中低功率的激光光学镜片方面已能实现较大程度地进口替代,并占据了国内可观的市场份额,而高功率的激光光学镜片因对光学材料、以及镀膜工艺等极高的要求,目前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在微观的企业方面,由于光学镜片大多数都为非标的定制产品,激光设备在镜片更新时,多为向原先的光学器件厂家等再次购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对原装镜片的依赖性。公司作为国内中小功率激光光学产品的龙头厂商之一,且长期为大族激光、华工激光等国内龙头企业供货,未来在激光设备保有量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公司的激光光学产品业绩有望持续受益。


03

【产能助力】

红外光学镜片市场广阔,新增产能助力业绩高成长


1

全球红外市场广阔,国内中长期潜力可观


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下游的应用为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在军用方面的应用包括了红外制导、红外干扰和对抗、武器瞄具、以及火控等;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包括了电力行业、消防行业、智能绘图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红外热像产品目前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预计规模将继续扩大。在全球军用方面,根据美国Maxtech International对红外热像仪的市场调查报告,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在2014年达到了78.01亿美元,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到2019年预计可达92.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40%。在全球民用方面,得益于非制冷相关技术以及探测器成本的不断降低,红外成像系统在民用领域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红外不仅在传统的电力、消防等领域应用不断扩大,还在质量监控、车载仪器等行业的应用推广增长迅速。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的数据,201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规模约为31.07 亿美元,预计到2020 年市场规模可达56.01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1.00%。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红外热像产品的市场需求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根据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现状分析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显示,近10年来,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电力、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与国际市场一样,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的潜在需求也远大于实际需求。目前,国内在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年需求约为10亿元,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仍处于行业发展阶段,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铁路、电力、医疗检疫等几个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长期来看,《报告》预测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的潜在需求可达500-6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红外热像仪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2020年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5亿元。


2

公司红外产品性能优秀,17年拟新增产能助推业绩高增长


公司作为光学元器件生产商,位于红外热像产业链的上游,自2014年开始,大力发展红外光学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的主力业务之一。公司提供的红外光学产品包括了长波,中波和短波红外等多波段的各种口径和焦距的红外镜头。其中,波段为7μm-14μm的长波镜头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应用领域覆盖无人驾驶、测温、监控、车载船载、森林防火、民用枪瞄瞄具等。


公司红外产品性能优秀,在很多主流的探测器以及红外热像仪上均能能够适用。公司的红外镜头所用的材料为Ge, Si, ZnSe, ZnS, GASIR等,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床进行精密加工非球面或衍射面,以及高效红外镀膜和DLC镀膜以及精密装配技术等工艺,并配合无热化镜头,超轻的结构设计以及各种接头如C mount, F Mount等使得镜头可以使用在很多主流的探测器以及红外热像仪上。


新建的红外产能在17年拟开始放量,公司的红外产品业务有望带来收入。为了满足红外光学产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公司进行了生产线的扩张,建了一条红外产品生线,2016年已完成近千万元的设备投入,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固定资产进一步升级,增加了公司的产能、提升了响应客户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