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我们希望童书能给孩子教育,又怕它沦为僵化说教。“小球先生”讲述的是日常生活的点滴,却让很多读者受益于蕴含其中的生活教育。你如何把教育性巧妙化入创作?
维德瓦克:所有给孩子读的书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展示关于世界的知识、人与人世间的关系(即使书中没有人类出现,只有小矮人、外星人或动物)、解决问题的方法、辨知善恶的能力。有时作者们平铺直叙,有时表达含蓄。我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法。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不是养育专家。
我写作时没有任何想要教育孩子的想法,但当我回头读这些故事,发现它们自然而然地蕴含着道理。我非常想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是个很有趣的地方;告诉他们,即使每个人之间都有区别,但是我们仍旧能够与彼此做朋友;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能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帮助。啊,还要告诉他们日常生活的魅力。这也是我想告诉成年人的,因为他们总会把这些忘了。
新京报:电子时代,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爱上iPad 却不愿读书,可20 多年来一百多篇“小球先生”中几乎没提过电子产品,看起来你对此一点也不担心?
维德瓦克:我没想象过电子产品会出现在小球先生的家!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没有出现电脑、电视,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就在其中一个故事中出现了电话——感谢瓦休琴斯卡让我们看到了电话——还是座机,听筒挂在电话线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像是史前时期的东西了。
“小球先生”中几乎没有电子产品,因为小球先生一家不需要,其次,谁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它们?有人问过我“怎样让孩子读书”,这让我很吃惊,我答:“你怎么让孩子吃冰激凌?”尽管电子革命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认为若成年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深信不疑,自己会看书,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认为读书重要,也该去享受!父母给孩子读书,更能建立与孩子间的联系,让孩子更多了解生命和世界——因为他们常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大人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因为在读书过程中大人能够感觉到孩子害怕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