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0 小时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写爆款短视频文案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运营总监实战手册3.0》包邮送,真香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2元管饱的县城地头蛇,集体打退网红店 ·  2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爆款标题公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JESP:无关的社会交流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1-04-29 23:56

正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ROSE
审校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Ernest
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论文《无关的社会交流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The effect of unrelated social exchanges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 judgment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11月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该研究的作者包括Natalie T. Faust, Anjan Chatterjee, George I. Christopoulos。



前言


面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视觉对象之一,面孔评价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 面孔吸引力 (facial attractiveness,FA)能够有力地影响社会判断,包括择偶、友善度、可靠度、智力、自信、年龄刻板印象、社会阶层等。与缺乏吸引力的人相比,面孔吸引力较高的个体能获得更有利的待遇,更多的社交机会,并且更受青睐。


目前,关于面孔吸引力对社会判断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社会交往如何反向影响面孔吸引力判断的研究却很少。 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面孔吸引力是由客观参数定义的还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 Rhodes等人(2003)表示一些客观可测量的面孔特征(如,对称性、平均性、性别二态性)决定了个体的面孔吸引力。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有吸引力的面孔的看法似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面孔吸引力与环境无关。


另一方面,Franklin等人(2009)发现,面孔吸引力的判断也依赖于与面孔特征无关的信息,会受到情境、社会分类、眼神接触、表情、性格、熟悉度等的调节作用。Marcinkowska等人(2014)证明环境中可利用资源的多少会影响对吸引力的判断,在较恶劣的环境中时男性更喜欢男性化(而非女性化)的女性面孔。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一个大多数社会交往活动都包含的主要维度: 竞争与合作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竞争/合作条件下进行一个纯粹的货币任务,之后再完成看似不相关的面孔吸引力评级任务, 研究者关注的就是无关的社会交往输出如何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判断。


关于竞争/合作为何能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涉及审美加工,审美加工涉及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情境背景;2.在进行判断时,个体会进行社会比较;3.已有研究表明,面孔吸引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在竞争/合作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同感知。具体来说,争夺/共享一种资源(货币)会影响人们对另一种资源(吸引力)的看法。


研究者进一步预测了竞争/合作影响面孔吸引力判断的性别差异的三个原因:1.男性/女性对待竞争/合作的态度不同,女性相对不喜欢竞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女性会受到比男性更多的竞争威胁;2.社会判断可引起内隐的与自我进行社会比较,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参与社会比较;3.面部吸引力对女性有额外意义,女性之间往往是吸引力上的竞争,而男性之间则主要是地位和智力的竞争。


综上所述,研究者假设社会交往(竞争/合作)会影响之后的面孔吸引力判断,且在女性上表现地更明显。


研究过程及结果


实验程序 :囚徒困境游戏(PD-Game)→吸引力评级(如下图所示)→人口学信息。此外,研究者还①测量了被试的自我感知吸引力,基于此,研究者还有兴趣研究社会条件是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吸引力的判断;②控制了积极/消极情绪(PANAS量表);③控制了个体差异,包括独立/依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



实验一


实验目的 :验证社会交往(竞争/合作)会影响之后的面孔吸引力判断,且在女性上表现地更明显。


被试 :194名,女性占比52%。


实验设计 :2(社会交往条件:竞争/合作)×2(面孔性别:男/女)×2(被试性别:男/女)组间设计。



实验结果 ①实验条件操纵有效,在竞争条件下的被试会认为对方更具有竞争性,且预先选择的有吸引力的面孔评级确实显著高于无吸引力的面孔;②社会交往条件与被试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条件会影响女性(男性无显著差异)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在合作条件下(相较于竞争条件下),女性对男性(相较于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评级较高,在竞争条件下(相较于合作条件下),女性对女性(相较于男性)面孔吸引力的评级较高。


③三者交互作用显著;④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那些控制变量(情绪、个体差异)并不能调节社会交往条件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⑤社会交往条件不影响自我吸引力评价。


实验二:对非面孔刺激(建筑物)的评价


实验目的 :探究社会交往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是否会泛化。


被试 :109名女性,平均年龄21岁。(由于没有发现社会交往条件对男性评级的任何影响,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只探讨女性被试,且会明确告诉被试partner是女性)


实验设计 :2(社会交往条件:竞争/合作)×2(刺激:面孔/建筑物)组间设计。



实验结果 主效应不显著,交互效应显著,与评价面孔的结果恰好相反,在合作条件下,被试认为建筑物更有吸引力。协方差分析结果同研究一。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竞争对女性审美的抑制并非仅作用于面孔,而是会泛化。处于竞争条件下的女性认为建筑物的吸引力小,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引发的心理压力及威胁知觉使被试更倾向于做出谨慎保守的判断。那么,是什么促使女性在竞争条件下对女性面孔吸引力有较高的评价呢?研究者在实验三中研究了这一问题。


实验三


理论假设 :①女性在竞争条件下对女性面孔吸引力有较高的评价是因为进行了以自我为参照的比较,而竞争条件下的威胁知觉又导致个体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但男性较少进行这种比较,因此没有出现类似情况;②自我肯定理论认为在某个领域提升自我可以缓冲另一个领域威胁的影响,而吸引力本身就是自我肯定的一个来源。


综上所述,研究者假设自我肯定练习可以减少竞争条件下被试对其他女性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合作条件下无效。这等价于,自我肯定练习可以增加在竞争/合作条件下被试对男性面孔吸引力的判断。


被试 :251名女性。


实验设计 :2(社会交往条件:竞争/合作)×2(面孔性别:男/女)×2(练习:自我肯定练习/控制组)组间设计。


实验程序 :与之前的实验类似,只是在社会交往条件操纵后增加了论文写作任务以操纵自我肯定的建立(实验组写自己拥有的特质,控制组写昨天自己在干什么)。




实验结果 ①当评价面孔为女性时,社会交往条件与练习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竞争条件下,实验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在合作条件下无显著差异; ②当评价面孔为男性时,社会交往条件与练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竞争/合作条件下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控制组。


讨论 :实验结果证实了假设,即女性在竞争条件下对女性面孔吸引力评价的提升是由威胁经验驱动的。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面孔吸引力判断具有可塑性和动态性,甚至会受到无关的社会交往条件影响,而且审美不仅在个体间存在差异,个体内也会发生改变。实验结果表明竞争会降低个体对他人/建筑物的吸引力评价,但女性对女性面孔的评价是个例外。在竞争条件下女性会认为其他女性更有魅力,在这其中,自我肯定作为一种潜在机制起着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Natalie T. Gaust, Anjan Chatterjee, &George I. Christopoulos. (2018). The Effect of Unrelated Social Exchanges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 Judgm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9(2018) 290-300.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Ros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