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作家李枫爆料称,曾遭郭敬明性骚扰,并呼吁社会各界一起探讨处理该事件。随后,郭敬明回应称,完全捏造,已让律师处理。
一时间,关于郭敬明性取向的问题成为了网友们热议话题,各路媒体化身“柯南”,但凡与他相关的信息都被逐一“发掘”出来。其中,郭敬明在商业上的成功,成为了少数不带有奚落、反讽味道的成就之一。
作为商人的郭敬明,的确获得了巨大成功,有媒体披露他个人年收入能达3亿元,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一般明星的界限。
郭敬明对于整个娱乐行业最大的贡献,或许是其确立了粉丝电影、流量鲜肉的概念。
其中,《小时代》系列是一个标杆性产品。2013年6月27日,《小时代1》上映,当天便刷新了电影市场多项纪录:
排片率超过45%,超过《钢铁侠3》,创下国内影市排映新纪录;观影人次220万,超过《西游降魔篇》,创下国产片首日观影人次新纪录;首日票房7300万元(含首映场),超过《碟中谍4》,创下国内电影市场2D影片首日票房新纪录。
《小时代1》海报
随后,郭敬明接连推出了《小时代》的第二、三、四部,以及去年上映的《爵迹》,这些作品累计斩获超21.7亿元的票房。再加上原先的小说版税、IP改编费等,让郭敬明这三个字在娱乐圈颇具影响力。
尽管郭敬明的这些影视作品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本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并且他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2013年,“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以1.8亿元收购了最世文化26%的股权,郭敬明作为后者的法人代表,一举被推向7亿身家的“风口浪尖”。
根据工商企业注册系统的查询,以郭敬明为法人代表的企业有6家:除了最世文化以外,还有令秧文化、柯艾文化、最线代动漫、遐迩文化和双子惠兰文化。此外,郭敬明还至少担任了3家公司的股东,其中就包括了乐视影业。
“抛开作品的艺术性不谈,但从对商业的理解,郭敬明的确比很多娱乐圈的人更加通透和深刻。”有影视公司管理层人士对《21CBR》记者表示,通过与郭敬明在商业层面的合作与接触,他个人逐渐剔除了对郭敬明的“偏见”。
在《小时代2》、《小时代3》、《小时代4》的拍摄制作阶段,投资人时常向郭敬明“施压”,要求他将作品的核心价值观改得更为“主流”与“精英化”一点,让城市中产与精英阶层能够接受。
郭敬明坚持自己的做法,并且在这些影片中将这种“郭敬明色彩”加得更浓郁,小时代系列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证明了郭敬明的判断。“当时《小时代》立项的时候就是要专门针对小镇青年,我们就是攻坚这块市场。”有乐视影业内部人士说道。
即便在郭敬明在《爵迹》、《幻城》等作品接连失手的情况下,与他合作的“资本家”依旧络绎不绝。
去年10月12日,也就是《爵迹》票房上映十余天、累计不超越4亿元之时,千和影业宣布和郭敬明达成战略合作。该公司将在投资《爵迹》之后,继续合作郭敬明未来4部作品。同时,郭敬明也成为其明星股东。
相比华策、乐视这些公司,千和影业算是一家“小公司”,成立于2013年,投资作品22部,包括电影《师父》、《爵迹》,电视剧《少帅》、《克拉恋人》等,投资额已超过2.5亿。那一次宣布与郭敬明合作,算是千和影业首次公开亮相。
如果郭敬明还将延续自己所擅长的风格,那么再度遭遇票房上的冷遇并非不可能,千和影业的一系列资本故事也就难以圆场。
从目前的影视市场行情来看,粉丝电影、流量鲜肉这些已经失去了魔力。不久前,杨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遭到《战狼2》的无情碾压便是最好的佐证。
从另一角度来看,或许郭敬明的这一套玩法在让一线的影业公司“做空”后,将自己的资源与精力转向到一些中小型的影业公司上,毕竟这种公司急需一些重量级的IP来迅速切入到行业内。
换言之,市场还是需要郭敬明,他对于整个市场还具备一定的内容输出能力,这波“性丑闻”并不会对他个人造成致命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