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之相反的是,北京从来都没被放弃。
逃离北上广更像是部分人宣泄的口号,
更多的人仍然驻留在这里。
除了名利与物质的吸引以外,
是什么魔力让人们不愿对北京说再见?
▼
《传家本事》第二季将镜头对准这座八百年来的中国首善之区,
深入到这座城中人的生活里,
他们有怀着好奇心学习中医按摩的北漂女孩、
在球场上愤怒争执的大院篮球青年、
对前途始终忐忑的相声表演者、
以及在城市不断的新旧拆迁中因遵循不变的友谊,
而独力撑起古屋复建的老者。
借助他们的故事,
《传家本事》让我们重新发现北京不常示人的一面——相交以礼,
或许,这才是羁绊住人们不愿离开北京的真正原因。
▼
北漂姑娘
“漂”在北京的人,并不缺少情感的根。
北京 . 某养生馆
2017年5月19日,马欢欢度过了繁忙的一天。
一大早,她便从回龙观小区出来,乘地铁向城市的中心区进发。
横跨半个北京城区的路途并不算远,
但天气逐渐变得酷热,摩肩接踵的车厢中也异常沉闷,
和散落在北京的其他北漂族一样,
马欢欢自己就像融入到整个场景中的一个单独元素,
在换乘的途中沿着台阶和路标指示默默行进。
这是她每天都要重复的生活轨迹,从出租房到工作单位。
在路上,她不停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本子,
上面画满了人体穴位的素描图,
手稿上写着“太冲穴,位于足背侧,是足阙阴干经重要穴道”......
刚满18岁的马欢欢是北京某养生馆的一名中医按摩实习理疗技师。
▼
看腻了老家风景的她,
怀着纯朴的冒险精神来到北京,想“出来瞧瞧外面的天与地”。
在养生馆工作、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里,
马欢欢既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聚在一起学习中医知识,
又要学以致用地为客人疏通静脉穴位,
并为按摩服务做准备工作和清理客房。
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充实。
但在异乡的最初,她也少不了抱怨。
因为刚到北京时,马欢欢曾担心找不到相处的朋友。
性情偏内向的她曾在最初的人际交往中羞于启齿。
但在和同事一起吃饭、工作日渐接触的交往中,
马欢欢很快就相识了生活中新的朋友和闺蜜,
工作中也受到他人的帮忙和照顾。
最终,养生馆成为马欢欢这个异乡女生在北京生根和成长的地方,
在这个不分尊卑、不分男女,只为缓解城市压力的中医理疗所,
马欢欢不仅掌握了赖以生存的手艺,
还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挚友,
她们彼此相互鼓励和依靠,
为对方撑起了在异乡生活最宝贵的亲情。
而马欢欢的故事,就像无数北漂者的微型样本,
尽管北京不是他们出生的城市,
但却为他们传递出不靠血缘连带就能相待如亲的礼仪之道。
▼
“发愿”老者
坚守十年的付出,收获人生的圆满。
北京 . 小汤山
65岁的宗同昌老人以“愚公移山”的方式,
将一所即将被拆迁的老四合院的一砖一瓦,
从南二环的南横东街搬到北六环外的小汤山。
这个过程,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
10年前,
年迈已高的袁鼎老先生站在北京二环的胡同中,
他两只手拎着一块砖和一片瓦,
身后背着一块字体硕大的标语——“保护宣南文化”。
彼时,这位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的后人,
位于南横街的古宅正面临将被拆覆的命运。
这幅图景震撼了宗同昌,
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袁鼎,
把将被拆毁的“袁氏三礼”古宅,
搬到小汤山按照原样复建。
▼
10年间,
由于花不起雇佣古建队的钱,
宗同昌老人只能自己“赤膊上阵”,
当工头带着工人去一点点地拆建袁鼎家的五间古房。
从院落中的每一棵花草树木的重新培植,
到古屋中的每一块砖瓦和每一根椽子用心修建,
宗同昌老人以一己之力投入毕生积蓄,
用一种蚂蚁搬山的笨拙方式,
最终将袁复礼的古宅搬到了小汤山。
而对自己谨守诺言,10年不计回报的付出,
宗同昌老人将它形容为是一种“发愿”的心情,
它是佛教里的一个词语,
要比理想和愿望更能表现人们对一件事的迫切之情。
而这种“发愿”之情的背后,
则是两位老人君子之交,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的兄弟之礼。
▼
在《传家本事》第二季——第三集《兄弟的礼数》中,
还有更多记录这座现代化城市复古式人际关系的故事。
其中既有篮球队里越闹越铁的性情兄弟,
也有相声场中捧逗无间的默契搭档,
这些普通人物的故事被汇总在《传家本事》中,
用他们自己的生活事例和感悟,
印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情魅力,
道出了人们眷爱北京真正的秘密。
Tips:
由视袭影视制作出品的《传家本事》第二季,于7月4日 20:00 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并由爱奇艺独家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