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羽绒服乱象,该管管了! ·  昨天  
新华社  ·  71岁,13秒97!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取消公摊面积!一地官宣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祝贺!年终世界第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蔡元培如何为北大选教师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4 17:12

正文

多年前读过《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当时从高等教育研修者视角学习,历经多年后,重读该书,另有一番滋味。这是蔡元培先生的一部思想言论著作,1920年由新潮社编辑出版,其见解通达透彻,主张客观明晰,当时青年后学“莫不揣摩究察,以为立身必读之书,培根必由之途”。


蔡元培围绕大学教育、文化、艺术、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书中有关教师选聘的内容,尤其让我感触良深。他在1917年1月9日的就职演说上宣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并向全校学生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抱定宗旨;二、砥砺德行;三、敬爱师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实行“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方针,除旧布新,开启大学改革之先河。


蔡元培提出学术研究为立校之根本。他反复强调: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要办好一所大学,使其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制度等要素。在对教员的选聘上,蔡元培把学术造诣作为惟一标准,他说:“选聘教员,不但要求有学问的人,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不但对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它。”他物色教员不重资历,注重学识,同时体现他“网罗众家”的办学思想,既聘请了李大钊、鲁迅、杨昌济等“新派人物”来校任教,又聘请著名物理学家夏元瑮任理科学长,其他学科有知名教授李四光、颜任光、任鸿隽、李书华等任教。他还特别注意从青年学者中选拔人才,比如梁漱溟到北大任教时年仅24岁,只有中学学历,但他的《究元决疑论》颇有影响,于是蔡元培聘请他讲授印度哲学。蔡元培也礼聘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杜威、罗素、杜里舒等外国著名学者来北大讲学,吸纳各学科的先进成就。


蔡元培主持制定了《教员选聘实施细则》,选聘教师坚持学术造诣一个标准,他还组织了一个教员聘任委员会,凡新聘或延聘的教授,都要通过委员会的审查决定去留。在广泛聘请具有真才实学教员的同时,蔡元培也淘汰一批不称职的教员,让教师队伍保持其优秀、年轻和先进性。蔡元培这一系列的措施,国内各方面的名流硕学及后起之秀汇集于北京大学,很快便形成了崇尚学术的氛围,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衰颓的学风骤然为之改观,对“振兴学术”产生了极大作用。


经过百年的发展,今日中国大学的教师生存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各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十分重视,出台系列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和培养人才,但一些现象的出现不容忽视:一方面,现有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学位以“博士”,人才以“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等各层面遴选的人才为主,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人才”的概念混淆,缺乏明确的分类和标准,缺乏个性化遴选条件,造成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大学过度偏重对学历、职称、学术成果的考察,或重学历轻能力,或迷信名牌大学,对道德、人文素质、心理、发展潜质、学科忠诚度等方面的考核不足,对成果的评价指标化、数量化,SCI泛化,用简单、量化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个性尊重不够,不符合大学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一些大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整体规划,迫于学科建设、教学评估等阶段性任务的压力,对学科需求、师资结构等方面缺乏深入分析和论证,导致盲目引进人才,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学之间新的一轮人才无序竞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对人才的伤害,需要我们警惕的同时,蔡元培先生的选人用人之道更值得的大学管理者借鉴和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犹在耳边,这道艰深命题尚待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作者为玉林师院院长)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羽绒服乱象,该管管了!
昨天
新华社  ·  71岁,13秒97!
2 天前
人民日报  ·  祝贺!年终世界第一!
5 天前
理想聚焦  ·  哪首歌儿启蒙了你?
7 年前
视觉艺术摄影  ·  30张非常逼真的3D铅笔画,太牛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