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古往今来,个性的感觉中总存在蕴含着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千古文章仍有人生感悟的原因。或许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于今仍受青睐,即私家园林是以人生追求为出发点的,恰为可贵。
对于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论著尤丰,认识则见仁见智。如涉及最多的“意境美”问题,其思想底蕴就有儒、道、佛各说法。一说儒家之中庸、平和,对园林讲究含蓄影响最深;二说道家以自然为本,实为园林追崇自然之趣的肇始;三说佛家注重空灵,是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有综合一、二而舍弃三者,等等,不一而足。然反观园林遗存和文献,私家园林之根本还是和园主人自身关系最密切。适时适地适处,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追求。园林无疑为最真切的表现。
诚然,个人不能脱离背景,这就是我们讲的时代性、地域性和一个阶层的大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但私家园林之独特,还在于因时因地因材和因人。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看到留存下来的纷采的私家园林。
考证“私家”出处,几乎均与“皇家”相对,又有与“公家”相别之说。几已成约定俗成。从中国封建晚期的情形看,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风格迥异,各成特征,已无非议。因此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私家园林总是内向的、亲切的、精致的、小巧的,其实不然。它的跌宕起伏,多维变化,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
[...] 私家,即古代大夫以下之家。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以下,主要是指大夫和士这个阶层了。关于大夫,在各朝代屡有变化,[...] 至少在东汉,所谓士大夫可以在概念上将皇戚、士族、大姓、官僚、缙绅、豪右、强宗等不同的社会称号统一起来。
我们要谈的私家园林,该是从这个阶层的园林说起。这个阶层的人,有地位、有文化,他们的思想意趣,随朝代更替、社会变化、经济盛衰、风尚流行等,反应最敏感;他们的地位升迁也最模糊,进可接近皇室,退则成为士民。这种特有的边缘人层次,决定了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自开始就是独特的,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我们了解早期私家园林之前,园圃不得不提。[...] 这些园圃一般靠近住宅,不仅可提供生活资料,成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而且有了观赏价值。[...] 可以说,园圃是私家园林最初之状态,与之相呼应的是庭园中自然植物占有相当的比重。[...]
秦汉之际,一方面,由于秦时驱逐游士带来士人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汉高祖又复“慢而侮人”(王陵语),甚至解儒生冠而溲溺其中,从而士人地位尘下,于政权之建立鲜能为力。在这种情形下,一般私家园林只配园圃扩大以娱情。[...] 西汉中期以后,工商巨富垄断经济,[...] 据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钜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 袁获罪被诛后,园被没入官,鸟兽草木移入上林苑。[...] 在风格上,此时私家园林置景粗放,主要为种植广博,动物活鲜,山水配合建筑构成图景。
东汉时,基本延续此情形,植物和动物在一般私家园林中仍然是主要观赏内容,这在出土的画像砖上有清晰表现。[...] 东汉有一个有争议的园林,就是梁冀园。[...] “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园林已由分享自然转向铺陈自然,进而对自然进行模拟和缩景,为私家园林对自然景物的发轫阶段。这个过程与皇家园林在最初的发展情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