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
恩施农民周先生的手机上
突然收到了一条彩信。
虽然感觉有些奇怪,
但他还是把它点开了,
这一看,可让他彻底崩溃了:
女儿的裸照竟出现在他的眼前!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一切要从5000元钱说起.....
去年10月,她在一个公厕的门上看到了一则借贷小广告。鬼使神差地,她加了广告上“业务员”的微信,与对方聊了起来。
当时,她想买些东西,正好缺钱。一番沟通后,她按要求发去了本人身份证照、学生证照和手机通讯录等信息。
做完了这些后,对方还提出了一个要求:手拿借条,拍摄裸体照片和视频(行话叫“裸条”)。
小周说,借条是业务员发来的格式,她只需打印出来签上自己的名字。对于拍裸照,她确实有些犹豫。
对方解释,因对她并不了解,只能凭这些照片作为担保,若按时还钱,一定不会流传出来。想着借款金额并不大,还款应该不成问题,小周照做了。
(资料图,图文无关)
这笔借款5000元,扣除审核费、照片保密费等费用,小周拿到手的钱其实只有2750元!
这笔钱到底花在了哪儿呢?小周自己也记不清了。她只隐约记得,每个月生活费1000元,时常感觉不够花,借来的钱,她也拿去消费了,但具体买了什么,她给忘了。
按照约定,贷款一周内还清,否则每周要付利息287元,直到钱还清为止。单靠生活费显然是不够的,小周不敢告诉父母,只好找朋友们借钱,但到最后,再也没人可借了。
万般无奈之下,小周又经过业务员的介绍,加入了一个借贷QQ群,找别的借贷平台借钱还这笔债。
就这样,半年时间里,她总共找了30多家借贷平台借钱,去掉手续费,她拿到手的本金共8万多元。但这些钱算上利息,她总共要还近26万!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过年期间,小周关掉了手机,与外界断了联系。春节过后,债主联系不上她,于是给她的通讯录群发了催债短信。
父亲周先生收到短信后,这才知道孩子欠了钱。他赶紧询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吞吞吐吐,只说欠了别人钱,但不说借钱做了什么。
无奈之下,周先生分两次凑了近4万元给女儿,嘱咐她赶紧将钱还了。
当4月3日,裸照发到自己的手机上时,周先生彻底傻了。他没想到,女儿竟然还欠钱!!并且同时收到裸照的,还有小周的姑姑、姨妈和同学。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周先生急忙赶到武汉,并在5日下午,带女儿到关南派出所报了警!
她自觉没有颜面不愿再上学!
经历了这一切,小周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和后悔。
她这才跟家人彻底坦白,欠下的本金和利息26万元,加上父亲帮忙还的,总共已经还上了近16万元,还欠10万余元,大部分是以裸照作为担保。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为了最初的一笔5000元借款。她说,其实后来借的钱,她基本没花过,全花在了还债上。
接连收到的催债短信
周先生说,他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儿子才9岁。夫妻俩在一家塑料厂打零工,两个人加起来,每月收入6000多元。对于剩下的10万元,他实在无力偿还了。
而对于小周来说,因为有同学也收到了裸照,她觉得再也没有颜面呆在学校,也担心讨债者找上门,于是她和父亲一起离开了湖北,到上海打工。
小周的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事发后,该校老师陪同到派出所报警,并安排知情学生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但小周暂时不愿意上学,学校提出可先休学,待事情过后再回校上课,其家人还在考虑。
律师说:裸贷合同无效!
记者调查发现,QQ搜索“借贷”、“借钱”等关键词,能找到很多相应账号。聊天后得知,借款一个月利息8%—15%不等。以15%为例,借1万元,每月支付利息1500元,并且第一个月的利息都要先付。
记者也联系上多位小周的债主,有的说不认识小周,直接挂断电话。还有的表示,催债业务外包出去了,可能会存在用裸照催债的情况。
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表示,以裸照作为担保进行借贷,其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并且,我国法律只承认年利率在24%以内的借贷关系,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小周的借款,已属于高利贷性质。每笔借款,若小周已归还本金和24%的利息,则不需要再还钱。多偿还的利息,若高于36%,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追回。
陈律师还说,传播裸照侵犯了个人隐私权,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可报警处理。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你还以为这些血泪教训离我们很远?
实际上,它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次又一次!
大学生裸贷不雅照泄露:有女生不堪压力离家出走
吴菲菲(化名)去年刚升入大二,去年11月16日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她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借了50多家校园贷平台,累计需要还款50万元,给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自己抵押的裸照被出借人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内心不堪重荷。
2016年3月,河南一大二学生郑某因通过网络平台贷款买彩票,利滚利后窟窿越来越大,欠下60万无力偿还,最终跳楼身亡。
2016年9月,合肥一大二男生小林(化名)借了2000元高利贷,两个月后债务本息滚雪球一般增长到19万!小林无力偿还躲回家中,精神疑似出现障碍。因为追债人频繁上门步步紧逼,小林的家人甚至不敢回家,只得东躲西藏。
2016年1月,廊坊师范学院的大一学生杜晓晓(化名)将身份证和学生证借给室友小邓(化名),帮其在网络贷款平台上办理贷款1万余元。后来,小邓退学,杜晓晓再也联系不上她。至今,杜晓晓还背负着债务,生活在恐慌和害怕中。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小编在此想提醒大家: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远离不良贷款!
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加强
网络借贷的监督管理!
来源:楚天都市报、厦理工e起来、中国青年报及网络
值班编辑:倪王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