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北通道N109A项目,处处能看到挂着“Shanghai Tunnel”的牌子,白底蓝字。“蓝色是我们的主色调,Shanghai Tunnel是我们在新加坡的名字。”项目施工经理朱庆飞说,尽管带有“上海”字样,但是在新加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国际化公司。
朱庆飞所在的项目部,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亚洲面孔,交流却是用英语。Yeoh Wei Hean是马来西亚人,他进入隧道股份新加坡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是向韩国籍总监汇报,同事中不少是越南人、泰国人、菲律宾人。
这也是隧道股份在新加坡公司的缩影——1500多名员工中,只有不到15%来自中国,其他员工来自新加坡本地、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德国、印度、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在内的14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个“联合国”一样。
“国际化”,已经被视为隧道股份下一次腾飞的关键。隧道股份在新加坡承接的合同订单总额不断增长,足迹也踏遍了“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
有一种声音认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地劳动就业,对外籍劳工有一定限制。中国建筑企业出海,聘用属地化员工,实属无奈之举。
陈斌坦言,隧道股份是有意而为之:“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我们要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一定要吸纳最优秀的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新加坡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并不只有中国人。许多外籍员工通过正常晋升,成为了部门总监,甚至进入管理层及董事会,参与公司决策。陈斌发现,中国人有长线思维和战略眼光,外国员工专业水平强、职业素养高,更了解当地文化,不同国籍的员工往往能够产生不同的火花。
国际化的团队为企业发展带来国际化的视野以及开放包容的心态。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来自中国的员工来新加坡学习交流,新加坡公司员工也会去上海总部去学习。Yeoh Wei Hean已经接待了不少中国“学生”,每次他都会悉心安排。“我们会建议他们去三个岗位轮岗,包括品控、合约、分包管理等等,让他们能够全面认识新加坡的工程模式。”他表示。
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里,竞争与合作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陈应康有许多同事来自日本,因为跨岛线项目就是由隧道股份和日本TOP5建筑企业大林组联合中标的,而有意思的是,在其他很多项目招标中,隧道股份和大林组又是彼此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国际市场竞争很激烈,不进则退,但又是开放包容的。和强大的对手合作,去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思路,能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突破。”陈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