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冰点周刊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UP中国丨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  3 天前  
清廉蓉城  ·  立春丨嫩绿萌芳蕊 新红茁绽芽 ·  3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你的提示词根本只是在浪费算力,能让deeps ...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这个春节,又被成都“00后”硬控了!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官宣!成都人气演唱会+1!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冰点周刊

莫须有的“抢劫犯”帽子,8年终于摘掉

冰点周刊  · 公众号  ·  · 2024-08-06 18:58

正文

陈俊杰在看那份错误的判决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摄

作 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

编 辑|从玉华

陈俊杰不是抢劫犯。8年前,他已经在央视《新闻周刊》栏目的镜头前讲过这一点——这位在深圳兴海湾肉菜市场卖菜的湖南汉子,16年前被广东番禺一名抢劫犯冒名,留下了犯罪记录。他2014年办理驾驶证时才发现。
媒体报道后,2016年5月18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通报称,警方已经启动纠错程序,并对因错误信息给当事人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
陈俊杰以为这事就过去了。可是没有。
直到2024年5月,陈俊杰的大儿子偶然发现,父亲的案底依然存在。这让陈俊杰夫妇一下子慌了——小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想报考军校、警校。“小儿子是体育特长生,为了报考军校、警校,之前一个暑假减肥了30斤,不能因此耽误了前程。”陈俊杰的妻子胡建香说。
夫妻俩又走回8年前的自证道路:跑派出所、打电话给民警、找媒体。他们想不明白,8年前,公安机关已经承认犯了错,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纠正?
据陈俊杰回忆,2014年左右,他想开车拉菜,但在深圳考驾照,需要办居住证,他跑了几次一直办不了,才知道了案底的存在。
直到今年小儿子高考提前批志愿申报结束,陈俊杰的案底依然没有撤销。今年5月底,他们从湖南老家的派出所拿到了一纸无犯罪记录证明,据陈俊杰回忆,警察在电话里向他解释,案底虽然没销,但有这份证明,不会影响孩子考学。当时,他在广东省政务服务小程序“粤省事”上是查不到自己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的。
陈俊杰夫妇认为,这纸无犯罪记录证明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他们依然催促着,想尽快撤销案底。7月中旬,他们得到公安机关的回复——再等20天左右,能撤销案底。这让陈俊杰更加不解,“既然20天能撤销,那为什么拖了8年?”
陈俊杰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8年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其中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与陈俊杰个人信息一致,在身份信息后备注了信息来源,写着“均自报”。陈俊杰说,8年前他第一次看到这份判决书,才知道自己“被服刑”3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兴海湾菜市场多个蔬菜档,许多菜贩、蔬菜供应商与陈俊杰认识多年,其中一些人是陈俊杰的老乡。他们回忆,陈俊杰2004年从湖南老家来深圳卖菜以后,很少离开菜市场出远门,不可能长期在广州服刑。

陈俊杰在深圳兴海湾菜市场工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晞/摄
“一个人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陈俊杰的大儿子说,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只是想干活,多赚钱改善家人的生活。
兴海湾市场位于深圳南山区前海路,陈俊杰租了一个35平方米的蔬菜档,档位费每月约1.5万元,“我没手艺,对其他行业也不熟,只能守住这个菜摊。”
他的作息二十年如一日:凌晨2点拉货,5点开档,晚上9点收档,10点回家。只有下午,顾客较少时,他才能趴在铁柜子上打个盹。柜子里塞满了5元、10元、20元的纸币。
“卖菜是毛毛钱赚起来的”。陈俊杰说,来深圳20年,景点他只去过中山公园和世界之窗。夫妻俩在城中村租了15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3000元。陈俊杰说,一天不开档,基本一千元成本就没有了。
租房在一楼,梅雨季屋子会渗水。夫妻俩早就计划搬到楼上去,但搬家至少得两天不开档,他们舍不得不开档不赚钱,一直拖着,住了15年。“反正我每天回来,洗个澡就睡觉了。”陈俊杰说。
之前他们想办居住证,“办居住证是大好事”,但蔬菜档的成本摆在那,他们也一直拖着。直到近期发现居住证和孩子高考的事相关,陈俊杰才撇下档口一下午,去派出所办理。
大儿子回忆,弟弟在高考前,一直问他,案底的问题该怎么处理,“不是小事,影响很严重”。大儿子知道父母又要看摊,又要跑派出所催促销案底,端午假期特意和学校请假到深圳帮忙看摊。
夫妻俩明确分工:由陈俊杰看摊,胡建香联系公安民警。本来胡建香还计划带着小儿子高考后去旅游,最后旅游计划也取消了,要留在广东直到撤销案底为止。
留有案底,对陈俊杰贷款买房有影响,他无法享有和普通人一样的贷款额度。他曾经攒了一笔首付,想在深圳买套房子,把两个孩子接来深圳。后来,深圳的房价疯涨,他连首付也付不起,只能一直租房子,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给祖辈照顾。
胡建香回忆,最近8年,他们也曾想去询问案底有没有被撤销,但一是工作忙,二是找不到渠道和事由去了解,“去派出所,也不能无缘无故就可以查到自己的资料”。
今年6月,她和民警电话沟通时,听对方说,在公安层面上能完成的工作已完成,得等法院,让胡建香去找法院。胡建香辗转找到她的老乡:北京市一位叫曾力的律师。
曾力回忆,8年前,陈俊杰夫妻俩曾找到他咨询被冒名并留有犯罪记录一事。曾力质疑,“2016年到现在,公安机关纠正不了错误的阻力在哪儿?”
陈俊杰说,2014年发现案底后,他们多次找过派出所,一直没有解决。2016年多家媒体报道后,派出所电话通知陈俊杰老家的母亲,案底销了,民警还找到他母亲在湖南县城的住处,口头通知他的母亲,说搞错了,案底已经销了。
“现在感觉日子又重来了一遍。”7月11日,陈俊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认为,这件事反映出犯罪记录缺少救济程序。“当遇到相同的事,如果不消除案底,老百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反映情况呢?比如可以找检察院、法院反映。这些都是法律上的渠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