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传一位一线医生的内心话,内文直言,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是采“安慰治疗”(支持性治疗),暂时还无真正的特效药,死亡感受超极痛苦,“像淹死一样”。
1、病人去世前的感受
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死因: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而吸痰,做过气管镜的都知道,靠气管镜到达不了那个终末端的地方。另外,没有特效药。
2、开始,把纯氧输送给病人,不经口插管。
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
3、挺不过,就要上无创呼吸机,或者切开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
4、治疗分为四个步骤:
(1)高流氧治疗;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4)到最后,如果有条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李文亮医生最后一晚在抢救的时候,就用ECMO,但还是没能救过来。
5、为什么不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
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条件和相应标准的。
从硬件配套看,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现状是,医院没有那么多层流病房,综合icu或者部分急诊icu配备了,就算都有也不可能按规范配置人力。
6、如果你说没有这些装置硬上呢?
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中枪。吸痰过程中病人受到刺激,一咳嗽飞沫就直接喷出来了。
插管之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喷新冠病毒飞沫,整个房间的空气会被污染。所以,这种高风险、高暴露操作,在一般的病房或者急诊ICU条件稍差的是不允许的,非典留给我们血的教训也不是没有试过~
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
?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7、效果
重症之后再住院抢救,医院的治疗呼吸机已经没有大的帮助。无论是上无创和上有创呼吸机(插管),对这种病最后的逆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能救活的,不到10%。只要上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就不乐观了。
因为气管插管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机体的刺激,还导致合并呼吸细菌感染。几家专门收重症的定点医院,抢救成功率很低。目前,能高流氧就高流氧,能不插管就不插管。
8、ECMO是人工心肺
就是病人的肺坏了,我就搞一个人工肺来代替。肺已经不行了,通过ECMO,只是一天一天的撑下去。
9、肺“白”了